■羅 偉
基建工程投資大、周期長、專業性強,涉及到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勘察設計單位、監理公司等多方面的關系,人民銀行各級內審部門按照“全方位覆蓋、全過程監督”的要求,對轄內基建項目和投資100萬元以上的改造修繕項目在事前、事中、事后三個階段開展內部審計。通過審計監督,提出科學合理的內審建議與意見,較好地規范基建項目管理,充分發揮內審部門的作用,有效防范舞弊和風險問題的發生。
1.項目的可行性報告還不夠科學健全,特別是可行性評估報告沒有具體地體現基建項目的經濟性和效果性,基建項目可行性報告整體上有形無實。
2.勘察設計還不夠全面和精細,主要體現在施工過程中存在重新勘察、設計變更較多等情況,說明前期對基建項目的規劃還不夠到位,以致勘察設計不夠全面精細。
3.基建項目工程招投標還不夠規范。存在將項目工程“化整為零”規避招標、設定限制條件后可選擇的投標單位范圍狹窄、標書過簡而存在“變數”等問題。
4.基建項目合同簽訂不夠嚴謹。存在施工合同未經相關專業律師審核、合同簽訂人未經法定人的書面授權、未按中標情況簽訂合同等問題。
1.基建項目施工前未組織召開施工圖會審會議。導致建設方、設計方、施工方、監理方相互間的工作不夠協調統一,影響了施工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經濟性。
2.基建項目施工進度未能按合同時間完工。由于施工方、建設方或其他原因等,造成了施工進度緩慢,大部分基建項目均未能按合同期限完工。
3.基建項目的監理形同虛設。由于基層央行大部分的基建項目工程不大,監理費不多,監理公司在主觀上不夠重視,對施工材料把關、隱蔽工程驗收、工程變更簽證及工程進度款的撥付等監督不夠到位;有的監理方與施工方還是“老熟人”,可能存在監理舞弊的風險。
4.建設方對施工過程的監督管理“有心無力”。由于基層央行缺少工程管理專業技術人員,施工現場管理人員主觀上想監督好項目工程,但客觀上的效果不佳,對施工單位和監理公司的監督不夠到位,施工的監督管理明顯存在缺陷。
1.整體基建工程項目缺少有關的部門驗收。從近幾年的審計情況看,基建工程在竣工驗收環節無環保部門、人防部門的驗收,以致無法辦理房產證,或者是后期補驗收增加了一定的費用。
2.基建變更項目未通過驗收。部分變更項目未與相關單位進行協調溝通,導致增加的附屬樓或是主樓加層等建筑資產未能通過驗收。
3.未按總行規定支付工程款項。總行規定:“工程竣工結算審計前,支付的建筑安裝工程款(室內裝修)不得超過工程款總額的85%(75%)”,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存在支付工程款超出總行規定比例的情況。
4.工程總價款超出批復金額或是存在節余資金擅自處理的情況。部分基建項目由于前期規劃不到位或是施工過程工程量變更等情況,造成基建項目資金突破預算批復金額而占用了預算內指標或其他專用款項的情況,或是存在項目節約轉入暫收科目擅自使用的問題。
基建項目前期環節主要包括立項、勘察、設計、招投標等分項,這些項目的順利實施,是整個基建工程順利進展的基礎。
1.立項的可行性研究要合規且專業。基建工程的立項是一項政策性、技術性強的工作,立項單位要對申請立項項目的必要性、技術上和經濟上的可行性進行明確化、具體化的論證,特別是技術上、經濟上的可行性要聘請專業公司做好評估工作,可行性論證評估報告要言之有物、有的放矢,為基建項目奠定良好的基礎。
2.勘察、設計的管理工作要全面且精細。建設單位要做好基建項目的整體規劃工作,避免因規劃工作不到位而產生重復勘察和較多的設計變更的問題;建設單位要明確自身和勘察設計間的職責,落實相應責任,對施工過程中產生重新勘察或是變更設計要分析原因,廓清責任,維護好自身權益。
3.合法合規地組織基建項目工程招投標工作。對于建設單位自行招標的,建設單位的財務會計、基建辦、內審、紀檢等部門要各司其責,相互制約,避免招標項目“化整為零”、標書過簡“變數”大、招標設定限制性條件等問題;對于代理招標的基建項目招標,建設單位要加強對代理招標公司的監督,并建立責任追究機制,重點防范代理招標公司與投標公司可能存在的舞弊行為。
4.完善合同管理,維護好自身權益。一是總行文件已規定施工合同應要有專業律師審核意見,建設單位一定要落實好該項環節,保證施工合同的合法性、完整性、專業性;二是要落實好基建項目合同法人制。非法定人簽訂的合同一定要有書面的授權資料,避免合同無效;三是合同內容應與招標內容匹配或是更有利,如合同金額比招標金額只低不高,合同內容比招標內容的權益條款可多或義務條款可少等。
1.認真組織施工圖會審。建立各單位間的溝通協調機制,特別對施工變更或增加的情況,要明確相應的信息溝通流程。一是施工前按規定進行施工圖會審,促進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各方意見的統一,有利于基建項目順利施工;二是在施工過程中由建設方或施工方等部門提出的工程變更或增加等工程變化情況要在相關單位間進行溝通協調,避免了因某個單位不知情況而產生問題。
2.嚴格把關施工進度,促進基建工程按時完工。一是在施工合同中不僅要明確整體工程開工、完工時間,同時還要明確各項分項工程完工時間,以便于監理單位和建設單位現場施工管理人員的監督管理;二是對停工或工程進度緩慢的情況要廓清責任,并作好工作紀要,在督促加快工程進度的同時也可避免因工程延期可能產生的法律糾紛。
3.加強對監理公司的監督,防范監理公司“不作為”。一是要加強對監理公司的日常監理工作的監督,如監理公司現場對進場材料的把關、分項工程驗收等;二是必要時可另行聘請專業機構以“突擊檢查”的方式,對基建工程重要的監理事項進行再監督檢查,防止監理公司“出工不出力”或甚至與施工單位共同舞弊的行為。
4.提升施工現場管理人員基建管理素質,增強現場施工的監督管理能力。“打鐵還須自身硬”,建設單位只有提升了自身管理人員的基建專業水平,才能不過度依賴監理公司,才能保證對工程項目監督管理到位。因此,在基建項目規劃時期,就要有計劃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基建知識和相關制度的學習,提升基建管理整體水平。
1.認真組織基建工程項目竣工驗收工作,保證基建工程項目驗收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一是要保證基建工程竣工驗收部門的全面性。除了質監、規劃、消防部門外,還應有環保、人防等法律法規規定部門的驗收;二是要保證基建工程竣工驗收的完整性。特別是要做好基建工程變更項目(增加附屬樓或是加層等)的驗收,在驗收過程中要備好前期變更報批、報備的相關資料,做好解釋說明工作。
2.嚴格竣工款項結算管理,避免超比例支付工程款項。按人民銀行總行的相關規定,在竣工決算審計前,建筑安裝(室內裝修)支付不得超過工程款總價的85%(75%),竣工決算審計后,必須預留工程質保金為工程總價的5%。建設單位的財務部門、基建辦公室、內審部門、紀檢部門要相互監督和制約,確保合法合規結算竣工款項,切實維護好建設方的權益。
3.公開公示基建工程項目竣工后的財務管理情況。工程竣工后應將整體建設情況和財務開支情況在建設單位內部公開公示,加強監督。特別是對項目突破預算批復金額占用其他經費,或是項目節約資金的使用,不僅要辦理相關手續進行報批,而且要進行說明報告,并在單位內部公開公示,接受群眾監督,防范基建項目的內部舞弊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