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玲
事業單位作為向社會提供公益性技術服務的組織,存在著諸多專項采購預算工作。針對專用設施設備的專項采購,將成為提升單位技術服務效能的物質載體。由于專用設施設備供應商處于一般寡頭市場結構中,所以其在與事業單位的供求關系中往往具有較強的議價能力。在此現狀下,如何提高專項采購預算的“產出/投入”比值,則成為了事業單位財務內控工作需要關注的問題。而且,隨著事業單位體制機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重視自身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益問題,也應成為優化財務內控的應有之義。為此,從論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性入手,來對如何提升預算績效進行探討,便成為了本文立論的出發點。為了使本文的討論更為聚焦,下面將結合事業單位業務科室建設這一背景,來展開主題討論。
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認識其中的重要性:
1.重塑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組織生態。
事業單位長期執行預算會計制度,在缺乏成本控制組織文化的情形下,對于專用設施設備的采購,往往存在著決策主觀、事后閑置的情況。通過強化預算績效管理,則將過去的重視預算執行,轉變為如今的關注資金使用效益方面。從而,就在部門績效考核的基礎上,重塑了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組織生態。隨著組織生態的重塑,便能開展實施全面預算工作。
2.建構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全新模式。
從傳統視角來考察事業單位的專項預算管理工作,一般為由業務部門提出采購申請并作出預算草案(該草案可能由潛在的設備供應商提供)。然而,再由單位管理層批復并由財務部門撥付預算資金。在這種傳統模式下,必然會激發起業務科室之間的采購競爭。而在預算績效管理下,專項采購必須與使用效益(經濟和社會效益)相掛鉤,則能有效抑制業務科室的采購沖動。
3.實現事業單位全員參與的預算常態。
全面預算管理內含有全員參與的要求,但在事業單位組織生態中歷來缺乏成本控制文化,所以使得在對全員參與的績效考核中存在著軟約束的情形。隨著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以及部門主體責任制的落地,必將為實現事業單位全員參與的預算常態提供保障。
圍繞著事業單位的專用設施設備采購事項,在執行預算績效管理時需要克服信息問題所帶來的影響。這里的信息問題包括:信息不對稱和信息不充分。
1.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影響。
不難理解,服務于業務科室的專用設施設備具有很強的知識專屬性,而這種知識專屬性便在財務部門、管理層與業務科室之間形成了信息不對稱格局。顯然,財務部門、管理層處于信息的劣勢方,業務科室處于信息的強勢方。在信息不對稱問題的影響下,財務部門難以對專用資產采購和使用情況進行全面、客觀的效益評價,反而會陷入到技術被動的局面中。筆者通過調研發現,事業單位所存在的專用設施設備閑置情況,部分就歸因于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影響。
2.信息不充分所帶來的影響。
毫無疑問,業務科室在實現自我發展和推動事業單位整體發展的目標下,將面臨許多全新的服務內容和服務專項,這就反映在了專用設施設備的采購中。隨著具有更新、更先進技術的設施設備入駐,為此而帶來的人員培訓工作、日常維護工作、隨機性的維修調試工作等,都可能會超出之前的預算額度。而且,隨著資產投入到專業技術服務中來時,該設施設備的功能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無法被財務部門、業務部門所掌握。
為了進一步完善事業單位的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則需要著手降低信息問題的影響。為此,這里圍繞著兩類信息問題提出以下分析框架。
1.降低信息不對稱影響的分析框架。
本文所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根源于對專屬知識的信息不對稱方面。不難理解,對專屬知識的獲取需要長期的人力資本培育,這就使得財務人員無法在短期內掌握業務科室工作內容的專屬知識。這就要求,財務部門在降低信息不對稱影響時,需要從重構內生變量和引入外生變量這兩個方面來下功夫。內生變量指向財務人員的知識結構方面,外生變量則指向了第三方專業機構方面。通過內外變量的相互助力,來實現降低信息不對稱影響的目標。
2.降低信息不充分影響的分析框架。
信息不充分問題的存在,則歸因于財務人員和業務部門人員無法預知諸多的不確定性因素。這種基于客觀因素而對預算績效管理的影響,則不能從對業務部門實施剛性預算約束來入手,而應從與業務部門進行協商并在滾動計劃法的基礎上,通過探索和試錯的方式來努力提高預算績效管理的水平。這里需要指出的是,財務部門在執行預算績效管理時,應以輔助者的姿態來幫助業務部門順利完成預算管理工作。
以上從兩個方面所構建的分析框架,便為下文的實施策略提供了路徑支持。
根據以上所述,實施策略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構建:
1.圍繞預算績效管理要求來重塑組織生態。
事業單位作為體制內組織,需要充分發揮黨委的指導職能。在黨建工作推動下,需要在全員上下圍繞著組織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目標,重塑組織的預算管理生態。在科層組織架構下,著力點應放在對業務部門負責人的財經紀律教育和“產出/投入”意識培養。與此同時,還需要在強化部門績效考核和落實部門主體責任上下功夫,進而在業務科室范圍內樹立起重視資金效益的組織文化。而且,單位可以對業務科室負責人開展預算管理知識培訓。
2.多元化提升財務部門專項預算知識體系。
前面已經從內生變量和外生變量等兩個方面,提出了降低信息不對稱影響的分析框架。對于增進財務人員的專屬知識,則可以采取定期學習的辦法,由事業單位的業務技術骨干為他們進行專題培訓。同時,財務部門負責人還需要從學習型部門文化建設的大局下,使財務人員形成自組織學習系統。對于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而言,則可以委托高校、科研院所的專業技術人員,對業務科室專項資產采購的可行性進行論證。
3.以合作為基礎利用滾動計劃法提升績效。
財務部門在開展預算績效管理時,應本著服務單位各項事業發展的大局入手,以助力業務科室科學、合理的執行預算管理為己任。因此,有條件的事業單位應采取財務人員與業務科室之間的聯系制度,通過該項制度的建立不僅能跟蹤業務科室的預算執行情況,還能幫助財務人員形成對專屬知識的積累。在利用滾動計劃法時,應將專用設施設備的采購和使用過程,分割為先后照應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環節,進而來有效降低信息不充分所帶來的影響。
1.拓展對預算管理職能的認識。
事業單位長期執行預算會計制度,從而在各級管理者心中較為缺乏成本控制意識。然而,隨著事業單位體制改革大幕的拉開,建立類似于市場主體的成本控制機制已是大勢所趨。因此,管理層和財務部門應拓展對預算管理職能的認識,即突出預算管理在助力成本控制領域的功能。
2.優化預算審核中的組織形式。
解決財務人員在預算審核中的“有限理性”問題,除了需要對他們進行單位主營業務知識的培訓以外,還需要從優化預算審核中的組織形式上下功夫。
3.強化單位審計工作開展模式。
為了避免審計活動的形式化、書面化,應在組織監管形式和審計模式下進行優化。對于前者而言,可以在事業單位內部設置審計督導小組,從而對審計人員的工作進行督察;對于后者來說,則需要采取跟蹤審計的模式來減少當事人實施機會主義行為的時間和空間。
本文認為,隨著事業單位體制機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重視自身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益問題,也應成為優化財務內控的應有之義。從論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性入手,來對如何提升預算績效進行探討,應成為當前事業單位管理層、財務部門、業務技術部門的共同職責。通過主題討論,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性包括:重塑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組織生態、建構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全新模式、實現事業單位全員參與的預算常態。
[1]吳素云.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探析[J].會計師,2016,(14):53-54.
[2]羅志勤.預算績效管理研究及其啟示[J].吉林金融研究,2012,(3):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