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琳 羅振玉嫡孫女、北京民族大學客座

羅振玉
今年農歷的六月二十八日,是我的祖父羅振玉大人150 周年誕辰的日子。150年前的今天,我的祖父羅振玉就降生在淮安府城更樓東街的羅家巷中。他是20 世紀中國學術界卓有成就的學者之一,以商朝之甲骨學、敦煌學、金石學、校勘學、古文字學以及農學、教育學、目錄學、考古學等為研究對象,他的研究成果將中國的文化向前推進了一千余年,取得了令人驚嘆的卓越成果。而他傾個人之力所保存的內閣大庫明清檔案以及文淵閣藏書,為研究明清歷史,留下了大量寶貴的原始資料。
祖父羅振玉是我們羅氏后裔的驕傲,也是家鄉淮安人民的驕傲,更是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的一個驕傲。作為中國國學史上頂級的國學大師,我們要學習我祖父羅振玉的治學精神,抓住契機踏踏實實地做學問,學術界要繼承我祖父的這種精神,傳薪接棒,讓國學研究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增添精神力量和文化實力。
淮安市淮安區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淮安區委、區政府對地方文化的保護,也是相當重視的,我這個生在外地的淮安人的后裔,倍感欣慰。作為淮安歷史文化研究工作的“領頭羊”,淮安區政協的文史工作在全國來講也是首屈一指,這是淮安人的驕傲。欣聞在我祖父150 周年誕辰之際,淮安市淮安區正在籌劃修繕我們羅氏舊居,恢復羅振玉故居原有風貌,我真誠而鄭重地提議,以將來修繕后的羅振玉故居為基地,籌建一個專業的羅振玉學術研究機構,相信以羅振玉誕生地的魅力,一定會吸引國內外學術研究力量不斷匯聚于此,來帶動、推進學術研究。不定期召開學術研討活動,讓學術研究的氛圍在此不斷提升。歷史,也會記住我們的努力。
我的父親羅福葆,是祖父的第四子。光緒二十五年(1899)出生于淮安。在祖父的影響、教導下,最終與他的哥哥羅福成、羅福長以及弟弟羅福頤一起成為中國學術史上的一股中堅力量。回憶祖父的過去,我感慨萬千。在我四歲的時候,祖父離我而去,恍惚間,不覺已虛度了八十載的春秋,我感慨萬分,今日回想,心頭思念此起彼伏。

羅 琳 《粵若同天稱至德從來大智在無為》

羅 琳 《和風甘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