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玲 趙燕玲(北京和睦家醫院婦產科 副主任醫師)方簾
產后乳汁少,惡露不絕,動不動就出汗,掉頭發,產后便秘,心情抑郁……新手媽媽以為熬過了漫長又辛苦的孕期,順利產下寶寶就解放了。殊不知,產后坐月子還有這么多煩心事在等著自己呢!
產后惡露是指生完孩子后,含有血液、壞死蛻膜等組織隨子宮蛻膜脫落經陰道排出的分泌物。惡露有血腥味,無臭味,持續4~8周后干凈。開始時為血性惡露,含血多,顏色鮮紅,持續3日;之后出血漸少,漿液增加,轉變為漿液惡露,顏色淡紅,持續1~2周;漿液逐漸減少,白細胞數增多,變為白色惡露,約持續3周干凈。
如果產后2個月以后還有惡露,就屬于惡露不凈,原因可能是有部分胎盤、胎膜殘留,或是有某種炎癥,如子宮內膜炎或盆腔感染等,或是術后感染等,影響了子宮復原不全所致。
如何應對?
● 注意產后營養,主食、肉蛋奶、蔬菜、水果都要吃,以加速子宮恢復。
● 堅持哺乳,這有利于子宮收縮和惡露排出,縮短惡露時間。
● 經常下地活動,剖宮產的新媽媽也要早活動,以促進子宮收縮、惡露排出。
● 在床上休息時要仰臥位與俯臥位交替,以減少后位子宮的發生,利于惡露排出。
● 保持陰道清潔,應勤換衛生巾,保持清爽,暫禁房事,以減少感染發生。
● 每日觀察惡露顏色、流量和氣味,如發現有臭味,則可能有異常,應及時就診。
Tips不要長期大量食用紅糖
中醫認為紅糖能健脾暖胃、散寒活血,所以不少新媽媽產后會大量、長時間服用紅糖,但是紅糖也有活血化瘀的作用,長時間服可能會延長惡露時間,更易使惡露淋漓不凈。
導致乳頭疼痛甚至乳頭皸裂的主要原因是給寶寶哺乳時,寶寶含接姿勢不良。乳頭皮膚薄而嬌嫩,如寶寶不能含住大部分乳暈,而只用小嘴巴叼住乳頭時,用力吸吮就會不斷牽拉乳頭,摩擦乳頭的皮膚,導致乳頭疼痛。長期維持不良的吮吸姿勢,反復多次刺激后,就會造成乳頭皸裂。此外,寶寶含乳入睡,新媽媽使用肥皂、酒精等含干燥劑的洗液擦洗乳頭,或是新媽媽乳頭過小寶寶強力吸吮等,都有可能造成乳頭皸裂。
如何應對?
● 喂奶時,要讓寶寶含住整個乳暈,不要只含乳頭,如果姿勢不對,要重新調整。
● 每次哺乳后,可擠出幾滴乳汁涂抹在乳頭、乳暈上,可以起到保護作用。
● 如果已經發生了乳頭皸裂,可將乳汁或乳頭修護霜涂于患處。每次喂奶時,先喂健康的一側,再喂患側。如癥狀持續或加重,應及時就醫。現在也有預防乳頭防皸裂的藥膏,哺乳后涂抹。很多產科醫院都有, 記得出院時讓醫生給開一支帶回家備用。
● 市面上有種乳頭保護罩,用于乳頭疼痛、乳頭皸裂時的防護,這種保護罩對于乳頭小而導致的乳頭凹陷效果更好,可嘗試使用。

Tips不要用含干燥劑的洗液
每天可用清水擦洗乳頭,但不要用肥皂、酒精等刻意消毒乳頭,以免造成乳頭皮膚干燥、損傷。
產后出汗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調節現象。懷孕以后,不少組織間的液體會滲透進血管,隨著激素水平的升高,腎上腺功能旺盛,基礎代謝加快,血管擴張,這些都會導致血容量顯著升高,一些孕婦甚至比孕前能高出20~30%。
一旦孩子出生后,產婦的新陳代謝活動和激素水平會顯著降低,機體也不再需要如此多的循環血容量了,于是,人體便啟動調節機制,將多余的水分排出去。所以剛生產完的新媽媽不僅尿多,而且身體出汗嚴重。
如何應對?
●月子千萬別捂,建議新媽媽穿舒適透氣的衣服,室溫保持在24℃左右,并適時開門窗透風透氣,不要讓風直接吹到身體即可。
●新媽媽要隨時擦汗。出汗多,如果不小心吹到風確實很容易著涼感冒,可以準備一條柔軟的干毛巾,隨時擦干身體,還要勤換衣服和勤曬被褥。
●每天洗個澡。可以淋浴,但是千萬不能盆浴,洗澡時間也不宜太長。剖宮產媽媽在產后一周傷口就基本愈合,也可以洗淋浴了。
●多喝水補充體液。可在水中略加點鹽,保證體內電解質平衡,多喝湯湯水水也不錯,還有助于乳汁充盈。
Tips產后別忽視缺鈣
出汗過多,尿多都易引起鈣流失,新媽媽可多吃些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牛奶、乳制品、魚類、海產品等,可以補充一些促進鈣質吸收的維生素D,另外,多曬曬太陽不僅舒服,也能合成維生素D。
寶寶出生后,新媽媽體內的激素水平顯著降低,新陳代謝減緩,且月子期間活動較少,整天不是坐著就是躺著,腸子蠕動變慢,腸內物駐留時間過長,使水分被過度吸收引起大便干結。
此外,多數新媽媽大魚大肉進補過度,蛋白質過剩,消化不良也易引起便秘;剖宮產或是在分娩時做了側切的新媽媽身體較虛弱,也會因為排便無力或疼痛而誘發便秘。
如何應對?
●新媽媽產后一個星期,即使在月子期間也可散散步,做做瑜伽,甚至做點輕松的家務等,以促進腸道蠕動,預防或減輕便秘。
●適當多吃高纖維素食物,利于排便,如綠葉蔬菜類、海藻類、根莖類的蔬菜、各種水果以及雜糧等。
●多喝水很有用,新媽媽可多喝湯,多補水,每天喝足2升水。
●來點有益菌。益生菌有利于調整胃腸道、預防便秘,酸奶、養樂多等都不錯。
●定時排便。早餐后,是結腸推進活躍的時候,所以餐后一小時是最佳排便時間,要養成定期排便的好習慣。
●開心就好。當緊張或壓力過大時,會嘴巴發干,心跳加速,腸子也會減緩蠕動。新媽媽要自己多找樂子,聽聽音樂,看看笑話等,幫助緩解緊張情緒。
Tips少吃油炸、辛辣食物
少吃辣椒、咖喱、花椒、生姜等辛辣以及油炸類的食物。新媽媽要注意,便秘主要靠調理,千萬別隨便吃藥,不然可能會影響到奶水。如果便秘較嚴重,要去看醫生。
經常聽到一些媽媽說產后感覺腰疼,甚至說像要斷了似的。原來,妊娠以后,隨著胎兒長大,孕媽媽的腹部逐漸向前突出,重心前移,腰部肌肉張力增加。產后,重心又恢復到孕前狀態,但關節、韌帶卻還處于松弛狀態。如果新媽媽在哺乳時姿勢不夠正確,或者長時間抱小寶寶,都會使腰部肌肉緊張,易于疲勞,加上新媽媽產后運動較少,腰部肌肉疲勞后產生的乳酸會在局部堆積,從而產生酸痛的感覺。
如何應對?
●總是躺或坐在床上休養,不動的時間越久,腰部肌肉就越缺乏鍛煉,也易出現腰痛。產后能下床之后,要堅持做一些簡單的運動,有利于肌肉的恢復和鍛煉。
●哺乳時避免長時間保持一個固定姿勢,抱寶寶的時間也不能太長,休息時可在腰部墊一個舒適的枕頭。
●產后盡量睡硬板床,可以在床上加一個薄墊子,厚度不超過10厘米,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選擇記憶棉墊子。盡量多變換睡姿,多側臥位,不要長時間仰臥位。
●避免經常彎腰。準備一個專給寶寶換尿布或洗屁屁的臺子。經常使用的尿布、紙尿褲、爽身粉、護臀膏及其他常用物品,都要使媽媽不彎腰即可伸手拿到。
●產后堅持穿平底鞋。如產后過早地穿高跟鞋,會使身體重心前移,除了引起足部疼痛等不適外,還會通過反射涉及腰部,使腰部產生更多的酸痛感。

Tips剖宮產媽媽更容易腰痛
剖宮產時的麻醉為硬膜外麻醉,麻醉時需要在腰部穿刺,這種穿刺對腰背部肌肉、韌帶就有一定的損傷。極少數患者可能會發生神經根損傷、硬膜外腔出血、腰疼等,一般注意休息多可自愈。但如果長期腰痛未見減輕,反而日漸加重,或者持續時間已超過一個月者,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新媽媽頭痛也很常見。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分娩時的緊張、擔憂、腹痛等因素,分娩過程中急性失血,分娩后室內密不透風,以及為了照顧寶寶而休息不好等因素,都會導致新媽媽頭痛不適。如果是通過硬膜外腔分娩鎮痛技術幫助進行的順產,或者是做過脊椎穿刺,頭痛甚至還很劇烈。
如何應對?
●舒心的月子環境很重要,空氣要清新,室內溫度要適宜,家人多些笑臉,讓新媽媽保持心情喜悅。多親近小寶寶,看到寶寶無憂無慮的小臉,也能把煩惱拋到腦后……
●注意休息,睡眠時間要充足,頭痛時睡上半小時,可有效緩解。
●多吃富含營養的食物,適當吃些補氣、補血、清熱、養陰、生津的食物,粥、雞蛋、蘋果、枸杞、桂圓等都不錯。
●如果新媽媽孕期有貧血、分娩過程中出血較多、產后惡露比較多,要查一下血色素,了解是否有貧血,如果有貧血要適當補充鐵劑。
●鍛煉和冥想很有效,鍛煉可使大腦供血充足,冥想讓血液循環順暢,都可減輕頭痛程度。
●如果頭痛比較厲害,用手指按壓太陽穴、風池穴,按壓片刻,可適當緩解頭痛。

Tips警惕產后靜脈血栓
剖宮產、大出血以及高危產婦,在產后一周內要警惕靜脈血栓,初期癥狀為嚴重頭痛、嘔吐等,不可大意,需要立即就醫。
毛發的生長受激素水平的影響很大。在孕期,孕媽媽體內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旺盛,于是毛發就茁壯生長,且本來該退化脫落的頭發也在超期“服役”——孕媽媽頭發往往顯得特別濃密。但是,分娩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會迅速下降,于是情況急轉直下,除了正常脫落的頭發外,以前超期“服役”的頭發也會批量脫落,再加上初為人母的慌亂、哺乳的艱辛、精神緊張焦慮等心理壓力造成的應激性脫發,新媽媽的頭發就掉得更厲害了。此外,一些新媽媽遵循月子不洗頭的傳統,還有些新媽媽急于減肥瘦身,這些都會加劇脫發的嚴重程度。
母乳喂養曾經被認為是引起產后脫發的原因。但是,最新的研究顯示,母乳喂養并不會增加產后脫發的發生率。
如何應對?
●營養很重要。頭發中97%是蛋白質,新媽媽要適當多攝入牛奶、蛋類、魚類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鈣和鐵可以使頭發烏黑發亮,防止斷發,要注意攝入含鈣和含鐵高的食物;維生素A、B、C、D、E都是強韌頭發促進頭發生長的必需品,因此要多吃蔬菜和水果。
●生活作息紊亂,睡眠不足,掉頭發的情況就會更加嚴重。生長激素在晚10點到次日凌晨2點是分泌的高峰期,不要因為熬夜錯過。充足的睡眠才能夠增進新陳代謝,使頭皮血液供應順暢,毛囊獲得足夠養分。
●愉快的心情是最好的“護發素”。心情緊張會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使頭皮供血不暢,引起頭發營養不良導致脫發。在分娩和月子期間,新媽媽一定要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而家人更需要給予新媽媽最大的情感支持。
Tips淡定地面對產后脫發
產后脫發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這個階段很快就會過去,新的頭發還會再長出來的,放松心情,進行正常的清潔和護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