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哲 梁瑞紅
“應用型本科”是指為貫徹教育部關于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增強職業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需要,對新型的本科教育和新層次的高職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模式的探索,由省屬本科院校與國家級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國家大型骨干企業聯合試點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
就我國目前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教學的實際情況看,突出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建設仍然是一個薄弱的環節。相關學者或試點院校,對試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研究者較少。同時,實踐教學基本上是沿襲高等本科院校的模式,按學科知識安排教學內容,沒有形成圍繞具備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而建立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所以,有必要從理論上,通過對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等思考,探索構建一個層次化、系統化、合理化的符合應用型會計本科專業發展需要的會計實踐教學新體系。
2014年起,江西財經職業學院與江西財經大學合作培養會計應用型本科,為此,我們以此專業試點項目為樣本,經過我們反復研究和論證,我們以會計職業技能大賽等學科競賽及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為載體,依托校內外實訓基地平臺,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初步構建了以職業能力為主線,校校、校企融合的“1425”實踐教學體系。見圖1:“一四二五”實踐教學體系。
所謂“一二四五”實踐教學體系,是指本著一個導向,著力培養四維能力,在具體實施中,依托兩個平臺,強化五段訓練以實現預期目標,具體內容如下:
1.一個導向
“一”:是指“一個導向”。即以會計職業技能培養為導向。
2.四維能力
根據會計人才需求與職業能力的調研結果分析,受訪者認為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應具備四維能力:通識能力、專業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及職業發展與社會能力。

圖1.1 “一四二五”實踐教學體系
(1)通識能力:包括表達與溝通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外語應用能力、批判性思維、自主學習能力等。
(2)專業能力:包括專業基礎能力、專業核心技能和專業綜合實踐能力。
①專業基礎能力包括:財務數據統計及分析能力、社會調研能力、會計案例分析能力、企業財務分析能力、財務分析報告寫作能力等。
②專業核心技能包括:會計實務操作能力、公司資金預算編制能力、審計實務應用能力、會計制度設計評價能力等。
③專業綜合能力包括:財政政策分析與評價能力、會計政策分析與運用能力、公司資金管理能力、會計信息化環境應用能力。
(3)創新創業能力:包括組織協調能力、管理與決策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會計知識決策應用與創業能力、公司理財規劃與創新能力。
(4)職業發展與社會能力:包括職業生涯規劃能力、職業發展能力、社會認知能力、社會適應能力。
3.兩個平臺
“二”:是指“兩個平臺”,即校校、校企融合實訓平臺。結合課堂教學、校內實訓、校外實習的要求,整合合作學校、校企教學資源,做實校企“二合作”的人才培養平臺。
第一,校內實訓平臺。以會計工作任務為導向,建立校內仿真模擬實訓基地,如:會計手工實訓室、財稅信息化實訓室、VBSE綜合實訓室、ERP沙盤抵抗實訓室等校內實訓室。設置會計崗位模擬系統、納稅申報模擬系統等,讓會計各崗位的業務都能在會計模擬實訓中體現,并能提供相應的模擬操作訓練,還可以將各個環節進行組合,為學生提供一個仿真的實訓環境,實訓課程教學過程與會計工作過程對接、實訓內容與與職業崗位標準對接。
第二,校外合作企業實踐教學平臺。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分期適時安排深入企業進行崗位實習和畢業實習。
4.五段訓練
“五”:是指“五段訓練”。包括會計認知實訓、課程單項實訓、專業基礎實訓、專業綜合實訓、創新創業實訓。實訓項目包括會計認知實踐——初級會計實訓——中級會計實訓——ERP沙盤模擬經營——成本會計實訓——財稅信息化實訓——審計實訓——創業模擬與實踐——會計技能競賽(手工環境)集訓、會計技能競賽(信息化環境)集訓——ERP綜合實訓——創新創業大賽——畢業實習”階梯式、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著力培養學生較強的崗位勝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及可持續發展能力。“五段訓練”遞進式實訓內容見圖2。

圖2 “五段訓練”遞進式實訓內容
1.改革課程體系,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主要設置了《課外科研創新實踐活動》等課程,以創新創業學科技能競賽活動為載體,依托兩校第二課堂活動,開展專家講座系列活動。如每年舉辦的會計成就人生系列競賽、ERP沙盤抵抗競賽、會計實務、會計信息化競賽、挑戰杯創新創業大賽、財富論壇、學術節、辯論賽等,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團隊合作意識,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2.加強綜合訓練,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系統設置跨專業、學科、分崗位角色考核,注重學生企業決策、財務管理、戰略風險控制的拓展性實訓,如《ERP綜合實訓》、《創業模擬與實踐》,學生分別扮演出納、會計、財務經理、財務總監、運營角色,模擬企業制定企業戰略規劃和各項運營決策,學生以CFO身份,關注企業決策、財務管理、籌資、投資、戰略風險控制和稅收籌劃等,有力提升學生職業判斷能力及創新創業能力。
3.與合作企業聯合開發教材及教學資源,使實訓內容真實。按照“項目導向、任務驅動、崗位遷移、仿真模擬、學做結合”的原則,本校與企業聯合設計開發《初級會計實訓》、《中級財務會計綜合實訓》、《成本會計實訓》、《假賬識別與查賬技巧》教程4本。
按照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要求,開發了教學準備資源、教學素材資料。如《會計基礎與操作實訓》、《成本會計實訓》、《中級財務會計實訓》等實訓的賬、證、表教學準備資源、教學素材資料。
4.改革考核方法,提高學生職業技能。通過校企聯合制訂了實訓課程考核標準,并開發設計校內實訓職業技能鑒定書。主要是按照規范化、程序化、標準化的要求,編寫《會計基本技能實訓》、《初級會計實訓》、《中級財務會計實訓》、《財稅一體化綜合實訓》、《生產性實訓基地實訓》、《校外實習》等6部實踐課程標準,并開發設計校內實訓職業技能鑒定書。
5.充分整合和利用實踐資源,完善實習實訓條件。通過整合與建設,兩校校內、外實訓基地較好地滿足教學需要。江西財大會計學院建有校內實驗室46個,其中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江西省重點實驗室2個以及江西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4個;實驗室配備了Anyi2000財務軟件、用友UFERP-811和用友UFERP-850管理軟件等實驗軟件。建有江中集團、江西銅業公司、江西電信、深圳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天健會計師事務所、中磊會計師事務所、恒信德律會計師事務所、香港何鐵文會計師行和何錫霖會計師行等大中型企業等二十多個實踐教學基地,其中江中集團實踐教學基地為學校示范性基地。
江西財經職業學院會計實訓中心為江西省高職會計技能實訓中心示范中心,校企共建會計認知、基本技能、手工記賬、財務軟件應用、納稅申報、ERP沙盤模擬等29間各類仿真實訓室,2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和1個VBSE綜合實訓室中心,實訓室種類多,功能全面,體系完整。購置了用友、金蝶、審計之星等專用軟件,并建有180家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6.合理地選聘高素質教師,確保實踐教學卓有成效。試點項目師資隊伍由兩校優秀教師和行業企業兼職教師共同組成,其中既有國家級、省級教學名師、省級學科帶頭人,也有國家級和省級優秀教學團隊成員。其中江西財經大學選派“教學十佳”、“金牌主講”等骨干教師主要承擔專業主干課程;江西財經職業學院選派會計技能國賽和省賽優秀指導教師承擔實訓課程;兼職教師主要擔任實踐課程的教學、實務講座和實習指導。
此體系實施以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學生綜合能力及素質表現較為突出。下面,從學生參加各類學科技能競賽和創新創業活動所取得的成績作為說明:
1.在2016年江西省大學生(本科組)科技創新與職業競賽中,江西財經職業學院首次選派的兩支代表隊,分別參加會計專業技能——會計實務和沙盤模擬經營大賽。參賽選手勇于拼搏,盡顯風流,兩支代表隊以不凡的業績榮獲2項團體一等獎,并取得5項個人“一等獎”和2項個人“二等獎”。4位教師榮獲省級“優秀指導教師”。
2.2016年6月,榮獲江西財大科技創新與職業技能競賽——ERP沙盤競賽“一等獎”。
3.2017年10月,榮獲十三屆全國大學生“新道杯”沙盤模擬經營大賽全國總決賽團體三等獎;2017年6月,參加江西財經大學ERP沙盤模擬經營大賽,榮獲5個“一等獎”;
4.在2016年第十四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首屆江西省學生商業計劃書競賽中,并榮獲本科組二、三等獎3項;2017年第十五屆“挑戰杯”競賽,作品榮獲“二等獎”,體現了較高的綜合素質。
除此之外,2018年首屆97名應用型會計本科專業畢業生中,英語四級通過率達100%,有四名畢業生作為推薦生,分別到香港理工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江西財經大學繼續深造,畢業生一次達就業率98%,深受社會和用人單位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