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義蘭
(達川區人民醫院,四川 達州 635000)
小兒過敏性紫癜是一種高發的毛細血管變態反應性疾病。此病患兒多為3~7歲的兒童。過敏性紫癜可對患兒的腸、胃、肝、腎等器官造成損害[1]。目前,臨床上對過敏性紫癜患兒主要是進行抗過敏治療。有研究表明,在對過敏性紫癜患兒進行抗過敏治療的同時,對其進行優質護理,可明顯提高其治療效果,改善其心理狀態。本次研究主要探討對過敏性紫癜患兒進行優質護理的效果。
本次的研究對象為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期間達川區人民醫院收治的62例過敏性紫癜患兒。將這62例患兒隨機平均分為A組和B組。在A組患兒中,有男16例,女15例;其年齡為2~13歲,平均年齡為(5.8±2.2)歲;其中因藥物過敏所致紫癜的患兒有4例,因家居裝修中毒所致紫癜的患兒有7例,因感染所致紫癜的患兒有9例,因食物過敏所致紫癜的患兒有11例。在B組患兒中,有男18例,女13例;其年齡為2~12歲,平均年齡為(5.6±2.0)歲;其中因藥物過敏所致紫癜的患兒有3例,因家居裝修中毒所致紫癜的患兒有6例,因感染所致紫癜的患兒有10例,因食物過敏所致紫癜的患兒有12例。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兒均進行抗過敏治療及常規護理。對患兒進行抗過敏治療的方法是:根據患兒的具體情況,使用撲爾敏、息斯敏、葡萄糖酸鈣對其進行抗過敏治療,使用安絡血、蘆丁、維生素C對其進行降低血管通透性治療,使用氫化可的松、強的松、地塞米松對其進行免疫治療。對患兒進行常規護理的方法是:1)幫助患兒進行相關的檢查。2)向患兒家長進行健康宣教。3)對患兒進行飲食護理。4)遵醫囑對患兒進行用藥護理。在此基礎上,對B組患兒進行優質護理,方法是:1)對患兒進行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需向患兒及其家屬進行自我介紹,并積極熱情地與他們進行交流,向他們介紹進行護理的方法和流程,以緩解他們的負面情緒,進而構建和諧友好的護患關系。同時,密切觀察患兒的心理狀態,并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安慰和鼓勵,以消除其負面情緒。2)對患兒進行飲食護理。⑴讓患兒家長為患兒提供營養、易消化的流質食物,并控制其蛋白質的攝入量,叮囑其不要食用生冷酸辣的食物。⑵告知患兒家屬不要給患兒食用異性蛋白質類食物,并適當地控制其飲食。⑶在患兒入院的初期,盡量讓其食用單一的飲食,并叮囑其多飲水。⑷在患兒腹痛、關節痛等癥狀消失,且無新的紫癜出現時,可讓其進食少量的蔬菜;在患兒的病情穩定后,可逐漸為其增加食物的種類。在添加食物的種類后,患兒若出現病情反復的情況,需停止為其添加食物的種類,待其病情穩定后再重新為其添加食物的種類。⑸對胃腸道癥狀明顯的患兒,可讓其食用流質食物,并密切觀察其大便的性狀。3)對患兒進行皮膚護理。⑴定時為患兒清潔皮膚,在為其清潔皮膚不可使用刺激性的洗浴用品。⑵叮囑患兒不要亂抓亂撓,以免損傷其皮膚。⑶對患兒破損處的皮膚進行消毒處理,以免發生感染。4)密切監測患兒的病情。⑴觀察患兒出現紫癜的部位及數量。⑵觀察患兒的皮膚是否出現過敏癥狀。⑶觀察患兒腹痛的位置、持續的時間和疼痛度。⑷觀察患兒二便、關節腫痛、胃腸功能等情況。5)保持良好的醫療環境。⑴將室溫控制在18℃~20℃,將室內的濕度控制在50%~60%。⑵保持病房內安靜。⑶每天使用含氯消毒劑的拖布拖地2次,使用空氣凈化機進行一次空氣凈化,以減少患兒交叉感染的發生。6)讓患兒盡可能地臥床休息,避免過早、過量地進行活動。7)對患兒進行疼痛護理。⑴讓有關節腫痛癥狀的患兒臥床休息,同時觀察其疼痛的程度和發生腫脹的部位,并叮囑患兒家屬在其休息時讓其保持患肢功能位,以免發生外傷。⑵為患兒選擇舒適的體位。⑶必要時可遵醫囑為患兒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其他止痛藥進行治療。⑷讓有腹痛癥狀的患兒臥床休息,同時觀察其腹痛、嘔吐和便血等情況。對有劇烈腹痛或消化道出血的患兒,需讓其禁食,并通過靜脈為其補充營養和水分。8)對患兒家屬進行健康宣教。⑴向患兒家屬發放有關過敏性紫癜的健康資料,并系統地為其講解小兒過敏性紫癜的病因、病理、臨床癥狀及防治方法等。⑵對患兒家長進行一對一的口頭宣教,叮囑其密切觀察患兒的病情,一旦發現異常需及時帶其就醫。
觀察兩組患兒的治護效果、SAS(焦慮自評量表)的評分和SDS(抑郁自評量表)的評分。1)將患兒的治護效果分為完全治愈、病情好轉和病情復發三個等級。⑴完全治愈:經過治護,患兒的皮損、腹痛等癥狀消失,對其進行血液檢測實驗的結果為陰性。⑵病情好轉:經過治護,患兒的皮損減少,其腹痛的癥狀消失,對其進行血液檢測實驗的結果為陰性。⑶病情復發:經過治護,患兒的皮損在消失后又再次出現,其腹痛的癥狀再次發作,對其進行血液檢測實驗的結果為陽性[2]。2)進行護理前后,使用SAS和SDS對患兒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得分越低表示患兒焦慮和抑郁的癥狀越輕。
將本次研究在的數據錄入到SPSS19.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護,與A組患兒相比,B組患兒的完全治愈率更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護效果的比較[n(%)]
護理前,兩組患兒SAS的評分和SDS的評分相比,P>0.05;接受護理后,與A組患兒相比,B組患兒SAS的評分和SDS的評分均更低,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SAS評分和SDS評分的比較(分,±s )

表2 兩組患兒SAS評分和SDS評分的比較(分,±s )
組別 例數 SAS的評分 SDS的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A 組 31 64.2±4.3 58.0±3.9 62.9±4.4 57.9±3.5 B 組 31 63.8±4.1 41.5±3.3 62.5±4.3 44.0±3.1 t值 0.375 17.982 0.362 16.553 P值 0.709 0.000 0.719 0.000
小兒過敏性紫癜的發生與藥物因素、飲食因素、發生感染、發生外傷、受寒等多種因素有關。此病患兒主要有腸胃不適、頭痛、關節腫痛、皮膚紫癜等臨床表現,病情嚴重時還可發生腎功能損傷[3]。優質護理是高效全面的現代化護理模式。此護理模式可在充分考慮患者生理特性和心理特性的基礎上,從心理護理、營養護理、皮膚護理、健康宣教、病情監測五個方面對其進行護理。對過敏性紫癜患兒進行優質護理,可有效地改善其負面情緒,提高其對治療的配合度[4-5]。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經過治護,與A組患兒相比,B組患兒病情的完全治愈率更高,其SAS的評分和SDS的評分均更低。此研究結果與陳福英[6]的研究結果類似。
綜上所述,對過敏性紫癜患兒進行優質護理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改善其負面情緒,提高其病情的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