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艷,葉三春,王利玉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粵東醫院麻醉科,廣東 梅州 514700)
臨床研究發現,選用麻醉藥物的類型、給藥方式及劑量的控制對踝部手術患者治療的效果及生命安全均可造成嚴重的影響[1-3]。本文對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粵東醫院進行踝部手術的50例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研究,旨在探討對接受踝部手術的患者進行超聲引導下下肢神經阻滯麻醉的效果。
選取2017年6月至12月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粵東醫院進行踝部手術的5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納入標準是:具有進行踝部手術的指征;本人及其家屬均知情并自愿參與本研究。其排除標準是:患有嚴重的肝腎疾病;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或傳染病;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
應用隨機數表法將這5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n=25)和研究組(n=25)。研究組患者中有男15例、女10例;其中年齡最大的50歲、最小的29歲,平均年齡(39.5±1.0)歲。對照組患者中有男14例、女11例;其中年齡最大的52歲、最小的29歲,平均年齡(40.5±1.3)歲。兩組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本研究通過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粵東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
在對這兩組患者進行手術的過程中,對對照組患者進行腰椎麻醉。方法是:協助患者取側臥位,在其L3-L4間隙處進行穿刺。將適量的濃度為0.75%的鹽酸羅哌卡因(生產廠家:Astra Zeneca AB,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00106)注入患者的蛛網膜下腔內(注入的速度為0.2 ml/s)。對研究組患者進行超聲引導下的下肢神經阻滯麻醉。方法是:為患者建立靜脈通路,密切監測其心率、血壓及呼吸頻率等生命體征。使用面罩對患者進行吸氧,注意保持其呼吸道的通暢。為患者靜脈注射2 μg/kg的舒芬太尼(生產廠家: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4172)和2 mg的咪達唑侖(生產廠家: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31037)。完成注射后,協助患者取側臥位。應用超聲儀的低頻凸陣探頭對患者的股外側皮神經、骶叢神經和股神經進行定位。在超聲儀的引導下,對上述神經部位進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向上述神經部位注入適量的羅哌卡因(總用量不宜超過40 ml)。
比較兩組患者的各項麻醉指標和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對本研究中的數據使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感覺神經阻滯起效的時間〔(4.73±0.12)min〕、運動神經阻滯起效的時間〔(5.03±1.04)min〕和術畢至下床活動的時間〔(407.43±33.41)min〕均短于對照組患者,其運動神經阻滯作用持續的時間〔(393.52±34.73)min〕和術后鎮痛作用持續的時間〔(573.41±34.47)min〕均長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麻醉指標的比較(min,±s )

表1 兩組患者各項麻醉指標的比較(min,±s )
組別 例數 感覺神經阻滯起效的時間 運動神經阻滯起效的時間 運動神經阻滯作用持續的時間 術后鎮痛作用持續的時間 術畢至下床活動的時間對照組 25 14.65±1.37 16.42±2.16 280.46±20.02 321.01±27.01 622.16±27.46研究組 25 4.73±0.12 5.03±1.04 393.52±34.73 573.41±34.47 407.43±33.41 t值 35.739 23.756 14.102 28.818 24.826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在麻醉期間,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4%(1/25)〕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
臨床研究發現,進行麻醉的方案對實施踝部手術的效果及患者的預后均可造成較大的影響[4]。以往臨床上常對接受踝部手術的患者進行腰椎麻醉,但效果一般[5]。近年來,超聲引導下的下肢神經阻滯麻醉在踝部手術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相關的文獻指出,對接受踝部手術的患者進行超聲引導下的下肢神經阻滯麻醉能夠延長其運動神經阻滯作用持續的時間,縮短其術畢至意識恢復的時間、術畢至下床活動的時間,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其預后。本研究的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感覺神經阻滯起效的時間、運動神經阻滯起效的時間和術畢至下床活動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其運動神經阻滯作用持續的時間和術后鎮痛作用持續的時間均長于對照組患者。在麻醉期間,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
綜上所述,對接受踝部手術的患者進行超聲引導下的下肢神經阻滯麻醉的效果良好,能夠保證其手術的順利進行,改善其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