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海松
(晉城市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山西 晉城 048000)
前列腺增生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泌尿系統疾病。此病具有病程較長、發病機制較為復雜等特點。此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血尿、排尿困難、尿頻等。進行手術治療是臨床上治療前列腺增生的主要方式。本文主要比較用經尿道鈥激光前列腺剜除術與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治療前列腺增生的臨床療效。
選擇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間在山西省晉城市人民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8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手術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研究A組(43例)和研究B組(41例)。研究A組患者的年齡為59~78歲,平均年齡(68±1.62)歲。研究B組患者的年齡為60~79歲,平均年齡(59±1.37)歲。兩組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本研究經山西省晉城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進行。
1)入組標準:患者的病情符合前列腺增生的診斷標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2)排除標準:患者合并有嚴重的心、肝、腎、肺等器官的功能障礙;患者合并有巨大膀胱結石或膀胱憩室。
對這兩組患者均進行全身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對研究A組患者進行經尿道鈥激光前列腺剜除術。方法是:協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將F26鈥激光內窺鏡和550 μm的鈥激光直射光纖經尿道置入其膀胱內。使用生理鹽水對其膀胱進行沖洗,然后對其雙側輸尿管、膀胱頸的具體位置、前列腺增生的嚴重程度進行探查。在其膀胱頸部5點鐘、7點鐘方向分別切一道溝,橫向切開其精阜上緣處的尿道粘膜。使用鏡鞘推剝法剜除前列腺中葉并將其推入膀胱內。在膀胱頸12點鐘方向使用光纖將前列腺切開。推剝前列腺左側葉及右側葉并將其推入膀胱內。對術區進行止血處理,然后使用組織粉碎器絞碎并吸出膀胱內的前列腺組織。對研究B組患者進行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方法是:經尿道將電切鏡置入患者的膀胱內,探查其前列腺及精阜處的具體情況。使用5%的甘露醇溶液沖洗其膀胱,然后用此溶液充盈其膀胱,并對其膀胱進行穿刺造瘺。在膀胱頸的6點鐘方向切一道縱向標志溝,然后分別切除前列腺兩側葉、中葉及聯合部。對前列腺窩、前列腺尖部的創面進行修整,之后將切除的組織碎塊吸出,并對出血點進行電凝止血。
1)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術后沖洗膀胱的總時間、留置導尿管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2)記錄治療后兩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Qmax)。采用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表(IPSS)評價治療后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的嚴重程度。患者的IPSS評分越高,表示其臨床癥狀越嚴重[1]。
對本研究中的數據使用軟件SPSS 19.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A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少于研究B組患者,其術后沖洗膀胱的總時間、留置導尿管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均短于研究B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各項手術指標(±s )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各項手術指標(±s )
組別 術中的出血量(mL) 術后沖洗膀胱的總時間(h) 留置導尿管的時間(h) 住院的時間(d)研究A組 67.63±2.14 15.39±2.54 60.39±2.58 4.19±0.27研究 B 組 131.29±25.47 26.79±1.32 89.76±3.49 9.76±2.14
治療后,研究A組患者的Qmax、IPSS評分的平均值分別為 (18.93±1.06)ml/s、(5.02±0.19)分,研究 B組患者的Qmax、IPSS評分的平均值分別為(14.93±1.59)ml/s、(6.97±1.37)分;研究A組患者的Qmax高于研究B組患者,其IPSS評分低于研究B組患者,P<0.05。
在術后,研究A組患者中有1例患者發生排尿困難、1例患者發生尿道狹窄、1例患者發生附睪丸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6.98%;研究B組患者中有3例患者發生排尿困難、2例患者發生尿道狹窄、2例患者發生附睪丸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7.07%;研究A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研究B組患者,P<0.05。
前列腺增生是泌尿外科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此病在60歲以上男性人群中的發病率高達50%。此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尿急、尿頻、排尿困難等,部分患者可出現泌尿系統感染及血尿。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是臨床上治療前列腺增生的常用術式。但有研究指出,用此術式治療前列腺增生的創傷性較大、患者術中的出血量較多[2]。經尿道鈥激光前列腺剜除術是一種新興的術式。用此術式治療前列腺增生具有創傷性較小、手術視野清晰、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恢復較快等優勢。大量的臨床研究資料顯示,與采用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相比,用經尿道鈥激光前列腺剜除術治療前列腺增生具有以下優勢:1)用鈥激光切割前列腺不易引發TURS(經尿道切除綜合征)。2)用鈥激光切割前列腺不會造成大量的出血,適合對服用抗凝藥物、高齡或前列腺體積較大的患者進行治療[3]。陳卓等[4]在臨床研究中將10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分為TURP組(采用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進行治療)和HoLEP(采用經尿道前列腺鈥激光剜除術進行治療)。研究結果顯示,HoLEP組患者手術的時間〔(52.13±5.78)min〕短于TURP組患者手術的時間〔(60.48±6.57)min〕,其術中的出血量〔(78.22±7.83)ml〕少于TURP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98.24±9.12)min〕,其術后生活質量的評分高于TURP組患者,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TURP組患者,P<0.05。可見,與采用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相比,用經尿道鈥激光前列腺剜除術治療前列腺增生的效果較好,能夠改善患者的預后。本研究的結果顯示,研究A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少于研究B組患者,其術后沖洗膀胱的總時間、留置導尿管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均短于研究B組患者。治療后,研究A組患者的Qmax高于研究B組患者,其IPSS評分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均低于研究B組患者。
綜上所述,與采用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相比,用經尿道鈥激光前列腺剜除術治療前列腺增生的效果較為理想。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