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忠
(溧陽市人民醫院,江蘇 常州 2133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是呼吸內科的常見病。中老年人是此病的高發群體。WHO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40歲以上的人罹患慢阻肺的幾率高達9%~10%。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是指慢阻肺患者的臨床癥狀(如咳嗽、氣短、喘息、呼吸困難等)在短期內持續加重,出現發熱、全身不適、失眠、疲乏等癥狀,需要改變常規用藥方案進行治療的一種情況。無創正壓通氣是指不經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進行人工通氣的一種通氣模式[1]。在本文中,筆者主要研究對25例慢阻肺急性發作期患者進行無創正壓通氣治療的效果。
選擇50例慢阻肺急性發作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均為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溧陽市人民醫院收治的患者。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WHO關于慢阻肺的診斷標準,其病情均處于急性發作期,均存在較為嚴重的咳嗽、氣短、喘息、呼吸困難等癥狀。其中,排除患有其他嚴重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排除需要接受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的患者。按照通氣治療方法的不同,將這50例患者分為鼻導管通氣組與正壓通氣組。在鼻導管通氣組患者中,有男11例,女14例;其年齡為45~80歲,平均年齡為(62.73±11.47)歲;其慢阻肺的病程為3~16年,平均病程為(8.61±2.26)年;其中,存在發熱、全身不適、失眠、疲乏癥狀的患者分別有6例、11例、4例與9例。在正壓通氣組患者中,有男12例,女13例;其年齡為48~77歲,平均年齡為(61.89±10.22)歲;其慢阻肺的病程為2~18年,平均病程為(8.86±2.51)年;其中,存在發熱、全身不適、失眠、疲乏癥狀的患者分別有5例、10例、6例與11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治療,包括使用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祛痰藥、鎮咳藥、抗氧化劑與抗感染藥物等對其進行治療。在此基礎上,采用鼻導管低流量吸氧療法對鼻導管通氣組患者進行治療,方法是:為患者佩戴雙鼻腔吸氧管,將氧流量設為2 L/min,每天吸氧的時間為 6∶00 ~ 21∶00( 共 15 h) 或 18∶00 ~ 次 日 9∶00( 共 15 h),根據患者病情的改善情況決定對其進行吸氧治療的時間。采用無創正壓通氣療法對正壓通氣組患者進行治療,方法是:用飛利浦V60呼吸機對其進行無創正壓通氣治療,將通氣模式設為S/T模式。為患者佩戴鼻面罩,將氧濃度設為30%~50%,將通氣頻率設為18~22次/min,將呼氣壓設為4~14 cmH2O,將吸氣壓設為8~20 cmH2O。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對患者進行4 h的通氣治療,持續治療3~5 d,然后根據患者病情的改善情況逐漸縮短通氣治療的時間[2-3]。
進行治療前后,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與血氣指標。肺功能指標包括一秒鐘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鐘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FEV1/FVC)。血氣指標包括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
用SPSS20.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FEV1、FVC及FEV1/FVC相比,P>0.05。治療后,正壓通氣組患者的FEV1、FVC與FEV1/FVC均高于鼻導管通氣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s )

表1 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s )
組別 例數 FEV1(L) FVC(L) FEV1/FVC(%)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正壓通氣組 25 1.12±0.21 2.32±0.13 2.35±0.43 3.21±0.53 63.20±18.24 83.44±13.41鼻導管通氣組 25 1.10±0.31 1.51±0.14 2.25±0.52 2.74±0.41 63.81±20.13 70.15±15.23 t值 0.4332 5.0947 0.2369 4.1822 0.1608 4.8318 P值 0.3918 0.0000 0.4516 0.0163 0.8726 0.0000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PaO2及PaCO2相比,P>0.05。治療后,正壓通氣組患者的PaO2高于鼻導管通氣組患者,其PaCO2低于鼻導管通氣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血氣指標(mmHg,±s )

表2 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血氣指標(mmHg,±s )
組別 例數 PaO2 PaCO2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正壓通氣組 25 50.43±12.22 84.34±22.25 71.45±18.24 46.36±14.17鼻導管通氣組 25 49.41±15.14 62.34±28.33 70.34±12.53 58.82±12.43 t值 0.2611 5.0324 0.2397 4.8915 P值 0.7952 0.0021 0.8116 0.0047
慢阻肺是一種致殘率和致死率均較高的呼吸系統疾病。此病患者可出現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難等癥狀。此病可分為急性加重期慢阻肺和穩定期慢阻肺[4]。近年來,臨床上對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進行無創正壓通氣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用呼吸機對此類疾病患者進行無創正壓通氣治療,可有效地增加其肺部的通氣量,緩解其喘息、呼吸困難的癥狀,改善其血氧飽和度,預防其發生高碳酸血癥和低氧血癥,從而可大大降低其接受氣管插管的幾率與死亡率[5]。白淑莉等[6]對8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進行研究的結果顯示,接受無創正壓通氣治療的通氣組患者其血氣指標、住院的時間、氣管插管率與死亡率均優于接受常規治療的常規組患者。這與本研究的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對慢阻肺急性發作期患者進行無創正壓通氣治療,可顯著改善其肺功能與血氣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