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立,唐陽明
(1.南京中醫藥大學鎮江附屬醫院;2.鎮江市中醫院,江蘇 鎮江 212003)
青光眼和白內障均是眼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青光眼是一組以視神經乳頭萎縮、視力下降為特征的眼部疾病。白內障是指由老化、遺傳、局部營養障礙、免疫與代謝異常等所致的晶狀體混濁。臨床實踐證實,在對青光眼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其較易發生白內障。而在白內障發展的過程中,晶狀體因吸收過多的水分而膨脹,可阻礙房水外流,導致眼內壓升高,從而可引發青光眼。這兩種疾病相輔相成,互相影響。以往,臨床上常采用聯合手術對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進行治療。現階段臨床上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的術式較多,臨床醫生對如何在眾多術式中進行取舍存在較大的爭議。本文主要探討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人工晶狀體植入術聯合小梁切除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的臨床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期間南京中醫藥大學鎮江附屬醫院收治的92例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將這92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有46例患者。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20例,女26例;其年齡為37~84歲,平均年齡為(60.13±0.37)歲;其病程為6個月~7年,平均病程為(3.17±0.55)年;其中,Emery(晶狀體核硬度)分級為Ⅱ級的患者有22例,為Ⅲ級的患者有14例,為Ⅳ級的患者有10例;其中,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有31例,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患者有15例。在研究組患者中,有男22例,女24例;其年齡為38~85歲,平均年齡為(61.53±0.41)歲;其病程為7個月~7年,平均病程為(3.58±0.61)年;其中,Emery分級為Ⅱ級的患者有22例,為Ⅲ級的患者有16例,為Ⅳ級的患者有8例;其中,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有33例,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患者有13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研究組患者進行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人工晶狀體植入術聯合小梁切除術。具體的方法是:1)術前,對患者進行視力檢查、眼壓檢查、裂隙燈檢查、前房角鏡檢查等常規檢查。2)術前1.5 h,為患者靜脈滴注250 ml濃度為20%的甘露醇。3)術前30 min,為患者使用復方托品酰胺滴眼液進行擴瞳。4)協助患者取仰臥位,并為其使用2%的利多卡因和0.75%布比卡因的混合液進行球后阻滯麻醉。5)使用開瞼器對患者的患眼進行開瞼,在其顳上方角膜緣2 mm處做一個長度為5 mm的橫切口。6)在結膜瓣下做一個角鞏膜隧道,其深度為鞏膜厚度的一半,其面積為4 mm×5 mm。7)使用寬度為3.2 mm的穿刺刀從隧道底部刺破角膜進入前房,并將該切口作為側切口。8)使用超聲乳化儀(生產企業為美國卡爾史托斯公司,產品的型號為Protage DPX 100型)對患者患眼囊袋內的晶狀體核進行乳化,并將囊袋內殘留的皮質吸凈。9)擴大角膜緣內隧道切口至5.5 mm,并在患者患眼的囊袋內植入水凝膠折疊式人工晶狀體(生產企業為美國卡爾史托斯公司,產品的型號為Storz H600型)。10)使用卡米可林對患者進行縮瞳。11)上述操作完成后,對患者進行小梁切除術。切開角鞏膜隧道兩側的板層,制作成一個面積為5 mm×3 mm的板層鞏膜瓣。12)提取鞏膜瓣,在瓣下的隧道切口內切除包括小梁組織在內的深層角鞏膜組織,切除的范圍為2.5 mm×1.5 mm,并切除周圍的虹膜。13)使用10-0號尼龍線間斷縫合鞏膜瓣,并將線結埋于鞏膜組織中,然后對結膜瓣進行縫合。14)術畢,為患者使用妥布霉素或地塞米松眼膏點術眼。15)術后第2 d,為患者使用抗生素、糖皮質激素滴眼液及眼膏點術眼,并根據其病情為其選擇是否進行全身用藥治療。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囊外白內障摘除術、人工晶狀體植入術聯合小梁切除術。手術的方法是:1)協助患者取仰臥位,并為其使用2%的利多卡因和0.75%布比卡因的混合液進行球后阻滯麻醉。2)使用開瞼器對患眼進行開瞼,做一個以上穹隆為基底的結膜瓣。3)使用鞏膜隧道刀做一個長度為5.5 mm的反眉弓鞏膜隧道切口,深度為鞏膜厚度的一半。4)使用寬度為3.2 mm的穿刺刀從隧道底部刺破角膜進入前房。5)在患者患眼的前房內注入粘彈劑,并使用截嚢針或撕囊鑷對囊袋內的晶狀體核進行環形撕囊,環切的直徑為5~6 mm。6)環形撕囊后,將晶狀體核旋轉至前房,并在核晶狀體核的上方和下方分別注入粘彈劑,以保護角膜內皮及后囊。7)使用晶狀體圈匙和劈核器娩核。8)成功娩核后,用雙針管注吸殘留的皮質。對對照組患者施行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小梁切除術的方法及對其進行術后處理的方法均同研究組患者。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其視力的水平、眼壓的水平及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患者的不良反應包括前房炎癥、人工晶狀體偏位、睫狀體脈絡膜脫離和瞳孔區晶體表面成形性纖維蛋白。
使用SPSS19.0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眼壓的水平、視力的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眼壓的水平與治療前相比有所降低,其視力的水平與治療前相比有所提高,且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眼壓的水平更低,其視力的水平更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其眼壓的水平、視力水平的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其眼壓的水平、視力水平的比較()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與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眼壓(mmHg) 視力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46 41.98±5.99 10.73±3.67* 0.42±0.09 1.26±0.17*#對照組 46 42.44±5.89 11.35±3.67# 0.41±0.10 0.90±0.16#
治療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更低,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 [n(%)]
白內障、青光眼均屬于致盲性眼科疾病。以往,臨床上常聯用囊外摘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和小梁切除術對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進行治療,但術后遠期濾過泡的失敗率較高[1]。近年來,超聲乳化技術被廣泛地應用于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的治療中。有研究表明,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具有手術切口小、操作簡單等特點[2]。臨床實踐證實,使用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對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可解除晶狀體因素引起的瞳孔阻滯,從而抑制房角關閉。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人工晶狀體植入術聯合小梁切除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的臨床效果較好,能夠有效地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