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萍,楊延萍
(延安市富縣計劃生育服務站,陜西 延安 727500)
圍絕經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是指女性在圍絕經期發生的功能性子宮出血。此病患者主要有月經周期不規律、陰道不規則流血等臨床表現。圍絕經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易發生貧血、休克、惡性腫瘤等疾病[1]。目前,臨床上對圍絕經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主要使用激素療法進行治療[2]。本次研究主要探討用米非司酮聯合甲基睪丸素治療圍絕經期功能性子宮出血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6年9月至2018年7月期間陜西省延安市富縣計劃生育服務站收治的80例圍絕經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這80例患者的病情經激素檢測和診斷性刮宮后,均被確診為圍絕經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本次研究的排除標準是:1)先兆流產患者。2)宮外孕患者。3)患有滋養細胞類疾病的患者。4)合并有生殖器官腫瘤的患者。5)臨床資料不全的患者。將這80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A組和B組。A組患者的年齡為45~58歲,平均年齡為(49.8±0.2)歲;其病程為4~19個月,平均病程為(10.5±1.2)個月。B組患者的年齡為42~55歲,平均年齡為(48.7±0.6)歲;其病程為3~17個月,平均病程為(10.1±1.1)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為兩組患者均使用米非司酮進行治療。米非司酮的用法是:口服,12.5 mg/次,1次/d。在此基礎上,為B組患者使用甲基睪丸素進行治療。甲基睪丸素的用法是:舌下含服,10 mg/次,1次/d。對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2個月。在患者用藥期間,定期對其性激素的水平、肝腎功能及子宮內膜的厚度進行復查。
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其子宮內膜的厚度、各項性激素指標。1)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治愈、有效和無效三個等級。⑴治愈:在用藥1周后,患者的陰道不規則流血停止,其在2個月內閉經,在停藥后其病情未復發。⑵有效:在用藥1周后,患者的陰道不規則流血量明顯減少,其月經周期明顯改善,在停藥后其月經量減少。⑶無效:經過治療,患者的陰道不規則流血量及月經周期均無改善。2)進行治療前后,測量患者子宮內膜的厚度。3)性激素指標包括P(孕酮)、FSH(促卵泡激素)和LH(黃體生成素)等。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錄入到SPSS17.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患者治療后子宮內膜的厚度、LH的水平、P的水平和FSH的水平均明顯降低,P<0.05。治療后,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子宮內膜的厚度、LH的水平、P的水平和FSH的水平均更低,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子宮內膜的厚度和性激素指標的比較(±s )

表2 兩組患者子宮內膜的厚度和性激素指標的比較(±s )
注:▲與A組相比,P<0.05;■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子宮內膜的厚度(mm) LH的水平(IU/L) P的水平(nmol/L) FSH的水平(IU/L)A組 40 治療前 11.8±1.1 8.7±0.5 4.6±0.6 12.3±1.1治療后 8.5±0.8■ 7.6±0.6■ 2.1±0.5■ 9.9±0.6■B組 40 治療前 11.2±1.3 8.8±0.6 4.8±0.5 12.5±1.6治療后 6.2±0.6▲■ 6.1±0.3▲■ 1.1±0.3▲■ 8.9±0.8▲■
圍絕經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是指圍絕經期女性因卵巢功能衰退、卵子的數量減少、性激素水平發生紊亂引起的不能形成成熟的卵泡、孕激素生成出現障礙所致的陰道不規律性出血。女性體內性激素的水平可隨著其卵泡發育的情況出現波動,過量的性激素會刺激其子宮內膜,使其子宮內膜增厚,進而使其出現陰道不規律出血的癥狀[3]。米非司酮是臨床上治療圍絕經期功能性子宮出血的常用藥。該藥屬于抗孕激素類藥物,可直接對下丘腦的垂體系統產生作用,通過競爭性地拮抗孕酮受體來減少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對抗性激素所誘發的子宮內膜增生,促進子宮內膜的萎縮[4]。另外,米非司酮還可對卵巢顆粒產生作用,通過抑制卵泡的發育來促進患者閉經。甲基睪丸素具有對抗性激素的作用,能夠抑制子宮內膜的生長及卵巢的垂體功能,促進子宮內膜的萎縮。有研究發現,甲基睪丸素具有促進蛋白質合成與代謝、興奮骨髓造血功能、促進血細胞生成等作用[5]。聯用米非司酮和甲基睪丸素治療圍絕經期功能性子宮出血,可抑制患者子宮內膜的增厚,改善其性激素的水平。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用米非司酮聯合甲基睪丸素治療圍絕經期功能性子宮出血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性激素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