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學
(江蘇省泗洪縣人民醫院兒內科,江蘇 泗洪 223900)
近年來,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發病率呈不斷增高的趨勢。紅霉素是臨床上治療支原體感染的常用藥。此藥具有抗支原體效果好、價格低廉等優點。但有研究發現,近年來用紅霉素治療支原體感染的效果有所下降[1]。本文主要研究用紅霉素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療效。
選取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江蘇省泗洪縣人民醫院收治的80例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將這些患兒隨機分為治療A組(40例)和治療B組(40例)。治療A組患兒中的年齡為1~14歲,平均年齡(12±1.2)歲;其中有男性25例,女性15例。治療B組患兒中的年齡為1~15歲,平均年齡(12±1.3)歲;其中有男性22例,女性18例。兩組研究對象的基線資料相比,P>0.05。
為治療A組患兒采用紅霉素和阿奇霉素進行治療。方法是:為患兒靜脈滴注45~50 mg的紅霉素,1次/d。用藥5 d后,讓患兒改為口服阿奇霉素進行治療,10 mg/(kg·d)。用藥3 d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兩個療程之間應間隔4 d)。為治療B組患兒采用紅霉素進行治療。紅霉素的用法是:靜脈滴注,45~50 mg/次,1次/d,連續用藥15 d。
治愈:治療3 d后患兒的發熱癥狀完全消失,治療5 d后其咳嗽癥狀完全消失,治療10 d后其肺部病灶完全消失。顯效:治療5 d后患兒的發熱癥狀完全消失,治療7 d后其咳嗽癥狀明顯緩解,治療10 d后其肺部病灶基本消失。好轉:治療7 d后患兒的發熱癥狀完全消失,治療10 d后其咳嗽癥狀明顯緩解,治療14 d后其肺部病灶明顯縮小。無效:治療7 d后患兒的發熱癥狀未消失,治療10 d后其咳嗽癥狀未緩解,治療14 d后其肺部病灶未縮小。
采用SPSS 10.0軟件對本文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治療A組患兒中臨床療效為治愈的患兒有34例(占85%),為顯效的患兒有5例(占12.5%),為好轉的患兒有1例(占2.5%);治療B組患兒中臨床療效為治愈的患兒有24例(占60%),為顯效的患兒有11例(占27%),為好轉的患兒有5例(占13%)。治療A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97.5%)高于治療B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87.5%),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的比較
治療后,治療A組患兒咳嗽癥狀消失的時間〔(2.5±1.1)d〕、發熱癥狀消失的時間〔(5.5±1.2)d〕和肺部啰音消失的時間〔(6.7±2.0)d〕均短于治療B組患兒,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后兩組患兒各項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時間的比較(d,±s )

表2 治療后兩組患兒各項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時間的比較(d,±s )
組別 例數 發熱癥狀消失的時間肺部啰音消失的時間治療A組 40 2.5±1.1 5.5±1.2 6.7±2.0治療B組 40 3.1±2.5 6.5±3.5 7.8±2.4 t值 1.389 1.709 2.227 p值 0.169 0.050 0.029咳嗽癥狀消失的時間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主要是由支原體感染引起的。由于支原體無細胞壁,β-內酰胺類抗生素對其無殺滅作用。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有研究表明,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可通過阻斷轉肽作用和核糖核蛋白位移的方式阻礙支原體內蛋白質的合成[3]。紅霉素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此藥對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梭形芽孢菌和支原體均具有良好的殺滅作用。阿奇霉素屬于半合成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此藥具有抗支原體效果好、安全性高等優點。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治療A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97.5%)高于治療B組患兒。治療后,治療A組患兒咳嗽癥狀消失的時間〔(2.5±1.1)d〕、發熱癥狀消失的時間〔(5.5±1.2)d〕和肺部啰音消失的時間〔(6.7±2.0)d〕均短于治療B組患兒。
綜上所述,用紅霉素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療效較好。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