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佳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腫瘤內科,浙江 杭州 310006)
惡性腫瘤在臨床上較為常見。近年來,我國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惡性腫瘤患者的病情在被確診后,其在心理上會承受巨大的壓力,導致部分患者會對生活失去希望[1]。化療是臨床上治療惡性腫瘤的常用方法。接受化療的患者可出現多種不良反應,其身心狀況可明顯變差。相關的研究結果表明,對接受化療的惡性腫瘤患者進行多方位、個性化的護理服務,可有效緩解其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2]。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討對接受化療的惡性腫瘤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間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腫瘤內科收治的140例惡性腫瘤患者。其納入標準為:1)病情被診斷為惡性腫瘤的患者。2)預計生存期>3個月的患者。3)臨床資料完整的患者。4)對治療依從性高的患者。5)無交流障礙的患者。將這140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甲組和乙組;在甲組患者中,有男性37例,女性33例;其平均年齡為(54.76±6.64)歲;其中,肺癌患者有19例,胃癌患者有17例,肝癌患者有14例,乳腺癌患者有9例,腸癌患者有5例,宮頸癌患者有4例,胰腺癌患者有2例。在乙組患者中,有男性39例,女性31例;其年齡為(55.32±7.13)歲;其中,肺癌患者有20例,胃癌患者有17例,肝癌患者有16例,乳腺癌患者有8例,腸癌患者有4例,宮頸癌患者有3例,淋巴癌患者有1例,胰腺癌患者有1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
根據兩組患者的具體病情對其進行化療,并對其進行鎮痛、抗感染、營養支持等治療。同時,為乙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護理的方法是:1)協助患者進行常規檢查。2)對患者進行常規的用藥指導和飲食指導。3)協助患者辦理出院手續。為甲組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護理的方法是:1)定期與患者進行交流,了解其恐懼、不安等不良心理,進而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指導。2)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不定期為患者及其家屬普及與患者疾病相關的醫療知識,并講解治護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及患者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認真傾聽患者及其家屬的疑問,并用溫和的態度進行解答。3)每天定時為患者測量體溫、脈搏及呼吸頻率。4)每周為患者測量一次體重,若其體重下降異常,應告知醫生為其進行治療。對出現食欲不振等消化道不良反應的患者,告知其食用清淡且易消化的半流質食物。對于消化道不良反應情況嚴重的患者,可遵醫囑為其進行靜脈補液。5)對出現手足麻木、四肢顫抖的患者,為其進行局部按摩。6)告知患者保證其照射野皮膚的干燥及清潔,并避免使用任何具有刺激性的沐浴用品。若患者照射野的皮膚出現干濕性反應,及時為其涂抹軟膏進行抗感染治療。7)告知患者應保持好口腔清潔,使用軟毛牙刷刷牙,以防止其口腔粘膜被損傷發生炎性反應。兩組患者均連續護理3個月。
對比接受護理前后,兩組患者WHOQOL-BREF各項調查指標的評分。WHOQOL-BREF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會關系與治護環境4項,滿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證明其生活質量越好。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錄入到SPSS17.0軟件中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前,兩組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會關系和治護環境的平均評分相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護理前后,乙組患者生理功能和治護環境的平均評分相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接受護理前相比,接受護理后,乙組患者心理功能、社會關系的平均評分均較低,甲組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會關系、治護環境的平均評分均較高(P<0.05)。接受護理后,與乙組患者相比,甲組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會關系和治護環境的平均評分均更高(P<0.05)。詳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WHOQOL-BREF各項調查指標平均評分的對比(分,)

表1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WHOQOL-BREF各項調查指標平均評分的對比(分,)
注:a與護理前相比,P<0.05;b與乙組患者相比,P<0.05。
組別 n 時間 生理功能 心理功能 社會關系 治護環境甲組 70 護理前 57.21±4.95 54.65±4.69 55.62±4.20 63.13±5.67護理后 69.37±5.84ab 74.14±4.52ab 66.14±3.13ab 73.04±4.66ab乙組 70 護理前 56.43±5.01 53.64±4.87 56.13±3.74 62.89±5.34護理后 54.14±2.32 46.52±5.13a 49.67±4.43a 60.82±3.92
惡性腫瘤患者多以疼痛為主要的臨床表現,而接受化療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其疼痛的癥狀。導致接受化療的惡性腫瘤患者易出現抑郁、恐慌等負面情緒,部分患者還會產生絕望的感覺,對治療產生抵觸情緒,使其對治護的依從性較低,甚至放棄治療[3]。人性化護理是將人文關懷融合到護理當中的一種護理模式[4]。該護理模式可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在本次研究中,乙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其心理功能、社會關系的評分均降低。是因為,在治療的過程中,其心理不能得到安慰與滿足導致其生活質量下降所致。本次的研究結果表明,與接受護理前相比,接受護理后,甲組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會關系、治護環境的評分均較高。接受護理后,與乙組患者相比,甲組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會關系和治護環境的評分均更高。可見,對惡性腫瘤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的效果顯著,可提高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