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路燕,成亞非,蘇 丹
(長治市人民醫院急診科,山西 長治 0460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發病突然且病情危重,需及時對其進行救治,以盡可能地挽救其瀕死的心肌,縮小其心肌梗死的面積,保護其心肌功能[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治療后,仍有部分患者會發生偏癱、全身麻木、口語不清等后遺癥。王曼等[2]的研究表明,采用優化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急救護理,可有效地提高其救治的成功率。本次研究主要探討采用優化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急救護理的效果。
本次的研究對象為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間長治市人民醫院急診科收治的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患者的病情符合國際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診斷標準,并被確診。2)患者不存在嚴重腎功能不全的情況。3)患者對本次研究所用的藥物過敏。按照就診時間,將這108例患者平均分為甲組和乙組。在甲組患者中,有男29例,女25例;其年齡為48~78歲,平均年齡為63歲。在乙組患者中有男32例,女22例;其年齡為46~82歲,平均年齡為64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急救及常規護理。對患者進行常規急救護理的方法是:1)在接到急診電話后,立即派出救護車出診。2)在到達現場后,醫護人員立即對患者進行相關的急救,并對其病情做出基本判斷,然后根據對其病情的判斷結果與醫院的相關科室進行聯系,以便于做好對其進行急救的相應準備工作[3]。3)在到達醫院后,立即對患者進行彩超檢查、心電圖檢查和實驗室檢測。在患者的病情得到確診后,立即安排其進行介入手術治療。在此基礎上,為乙組患者采用優化護理模式進行急救護理,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院前急救。⑴在接到急診電話后,立即開啟綠色通道,相關的醫護人員快速到位,并準備好相關的急救醫療設備。⑵在到達現場后,醫護人員根據患者家屬對患者病情的描述,立即對其進行相關的檢查,同時密切觀察其生命體征及心電圖變化的情況。⑶護理人員積極地與患者進行交流,使其保持清醒的意識狀態。⑷為患者家屬提供有效的治療方案,并讓其簽署知情同意書[4]。2)對患者進行院內急救。⑴在患者到達醫院后,分診護士應盡快了解其病情,并在第一時間內將其送入搶救室。⑵采用“定時、定位、定責”的模式在第一時間內對患者進行急救護理,在對其進行救治的過程中需將每一個救治程序落實到位,以提高對其進行救治的時效性。①定時:在患者到達急診室的2 min內,迅速將其轉移至搶救床,并使其取平臥位,同時遵醫囑對其進行吸氧治療;在3 min內,對其進行18導心電圖檢查,同時對其進行血壓、脈搏監測;在7 min內,對其進行心電監護,同時為其采集血液標本并送檢;在10 min內,為其建立靜脈通路,以確保其能夠在緊急的情況下接受藥物治療。在床邊備好除顫儀,加強對其病情的巡視,并備好相關的急救藥品及設備;在15 min內,遵醫囑為其使用硝酸甘油等藥物進行擴張冠狀動脈的治療,同時使用嗎啡對其進行鎮痛治療;在20 min內,由醫生對其進行會診,并對其進行床旁超聲心動圖檢查,在其病情得到明確的診斷后遵醫囑為其使用0.3 g的阿司匹林+0.3 g的氯吡格雷進行抗凝處理;在15~25 min內,對患者進行心肌梗死相關指標的監測,同時對其進行試劑反應試驗,并盡快與患者家屬商討和確定治療方案,然后通知導管室進行準備[5]。②定位:在進行急救護理時,護理組長應位于患者頭部的位置,負責對其進行氣道管理;位于患者左側的責任護士主要對其進行生命體征監測及遵醫囑為其給藥;位于其右側的責任護士負責對其進行心電圖檢查及電除顫等操作。③定責:每位護理人員各司其職,明確自身的站位與職責。3)對患者進行安全轉運。在轉運患者的過程中易發生各類風險事件,進而增加其死亡率。本院完善了對危重患者進行安全轉運的流程,具體的內容是:⑴在轉運前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⑵與導管室協同進行風險控制,以確保轉運患者的安全性。⑶在對患者進行轉運的過程中,需為患者持續吸氧和進行心電監護,并攜帶急救藥物。⑷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的情況,發現異常及時進行相應的處理。
觀察兩組患者救治的效果及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1)將患者的救治效果分為顯著、顯效、有效、無效四個等級。⑴顯著:救治后,患者的手術成功,且無明顯的后遺癥。⑵顯效:救治后,患者的手術成功,有輕微的后遺癥(如全身麻木、口語不清等)。⑶有效:救治后,患者的手術成功,出現嚴重的后遺癥(如半身不遂、癱瘓、口眼歪斜等)。⑷無效:救治后,患者的手術失敗,其生命體征消失。總有效率=(顯著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使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進行評估。總分為100分。得分>85分表示患者對護理服務非常滿意,得分為75~85分表示患者對護理服務一般滿意,得分為50~74分表示患者對護理服務基本滿意,得分<50分表示患者對護理服務不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將本次研究的數據錄入到SPSS15.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救治,與甲組患者相比,乙組患者救治的總有效率更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救治效果的比較
與甲組患者相比,乙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更高,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率的比較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6]。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有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臨床表現[7]。過度勞累、過度激動、暴飲暴食、受到寒冷刺激、長期吸煙或大量飲酒均會導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血管中的斑塊發生破裂,致使其血液中的血小板迅速聚集到冠狀動脈中,導致血流發生阻塞,使其心肌在短時間內發生嚴重的缺血性壞死[8]。優化護理流程可幫助護理人員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使其能夠嚴而有序地按照治療計劃對患者實施急救護理操作,提高其工作效率。另外,優化護理流程還可幫助低年資的護理人員分清對患者進行急救工作的主次順序,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節約患者在急診科停留的時間,進而提高對患者進行救治的成功率。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采用優化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急救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提高其救治的成功率,改善其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