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愛英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廣東 廣州 510200)
CT增強掃描是指在對患者進行CT檢查時,在其靜脈中注入含碘的有機化合物(即造影劑),以便更加清楚地顯示其器官和病變組織的一種醫學影像技術。對患者進行CT增強掃描可以較為清楚地觀察到其病變組織與周圍組織間的區別,從而有助于醫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但由于部分患者對CT增強掃描不夠了解,擔心造影劑會帶來嚴重的不良反應,因此在檢查前易出現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從而不利于檢查的順利進行[1]。因此,在對患者進行CT增強掃描時,應對其進行必要的護理干預。為了探討對接受CT增強掃描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效果,筆者對近年來在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骨傷科醫院進行CT增強掃描的180例患者進行了平行對照試驗。現報告如下。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在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骨傷科醫院進行CT增強掃描的180例患者。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1例(占56.67%),女性患者39例(占43.33%;其最大年齡為77歲,最小年齡為24歲,平均年齡為(57.53±3.45)歲;其中,有接受上肢CT增強掃描的患者38例(占42.22%),有接受下肢CT增強掃描的患者32例(占35.56%),有接受軀干CT增強掃描的患者13例(占14.44%),有接受頭顱CT增強掃描的患者7例(占7.78%)。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0例(占55.56%),女性患者40例(占44.44%);其最大年齡為79歲,最小年齡為23歲,平均年齡為(56.82±3.61)歲;其中,有接受上肢CT增強掃描的患者40例(占44.44%),有接受下肢CT增強掃描的患者31例(占34.44%),有接受軀干CT增強掃描的患者11例(占12.22%),有接受頭顱CT增強掃描的患者8例(占8.89%)。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用東芝AquilionCX 64排128層螺旋CT機對兩組患者進行CT增強掃描,在其上肢的淺靜脈內留置型號為18 G~22 G的靜脈留置針,為其注入非離子型碘造影劑,注入的劑量為1.5 ml/kg,注射的速度為2~5 ml/s。在此期間,對觀察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方法是:1)檢查前的護理。在對患者進行CT增強掃描前,告知其進行此項檢查的目的、方法、詳細的流程及注意事項等,并仔細詢問其有無藥物過敏史。告知患者在進行檢查時要保持空腹的狀態,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問題。對患者進行碘過敏試驗,若試驗的結果呈陰性,則可為其注入造影劑進行CT增強掃描。若試驗的結果呈陽性,則不可對其進行CT增強掃描。對存在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給予其安慰、鼓勵等情感支持,使其保持穩定的情緒。指導患者或其家屬在對檢查的知情同意書上簽字。2)檢查時的護理。在患者進入檢查室后,仔細核對其年齡、性別、檢查的項目等信息,避免出現患者誤入檢查室的情況。協助患者保持正確的體位,告知其檢查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選擇患者粗直且彈性好的血管進行穿刺,若穿刺失敗則選擇其另一條靜脈重新進行穿刺。在為患者注入造影劑時,若出現藥物外滲的現象,應立即停止注射,并進行相應的處理。告知患者在注射造影劑的過程中出現全身發熱的癥狀是正常的現象,讓其不必過度緊張。根據患者的年齡、血管條件及病情等控制造影劑輸注的速度。若患者在注入造影劑后出現胸悶氣急、血壓驟降、肌肉痙攣、面色蒼白等表現,表示其出現了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此時應立即停止注射造影劑,并配合醫生對患者進行救治。3)檢查后的護理。在檢查結束后,讓患者按壓針眼5 min左右,并讓其在觀察室內休息30 min,若其未出現不良反應方可讓其離開。囑患者多飲水,以促進其血液中造影劑的排出。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包括對其進行健康宣教、心理護理及碘過敏試驗等。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使用造影劑所致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及造影劑外滲的發生率。采用自制的調查問卷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情況。此調查問卷的分值為0~40分,患者的評分≥20分,表示其對護理服務滿意;評分<20分,表示其對護理服務不滿意。
用SPSS21.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后,觀察組患者使用造影劑所致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與造影劑外滲的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護理后兩組患者使用造影劑所致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造影劑外滲的發生率及對護理服務滿意率的比較
在對患者進行CT平掃時,若其病變組織與與周圍正常組織的密度相近,就難以發現其病變組織或無法判斷其病變組織的具體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對患者進行CT增強掃描。臨床研究表明,接受CT增強掃描的患者其病情輕重不一且年齡分布較廣,其對此項檢查的接受程度不盡相同[3-4]。為了使患者能夠順利地完成CT增強掃描,減少其檢查過程中的不良事件,提高其檢查的安全性,就需要對其進行必要的護理干預[5-7]。本研究的結果證實,接受護理后,觀察組患者使用造影劑所致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與造影劑外滲的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這與李海燕等[8]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對接受CT增強掃描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降低其使用造影劑所致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與造影劑外滲的發生率,提高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