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紅虹
(邳州市中醫院腫瘤內科,江蘇 邳州 221300)
癌痛是晚期腫瘤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之一。癌痛作為一種情緒上的感受,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有學者指出,對晚期腫瘤患者進行中醫鎮痛護理可有效地緩解其癌痛[2]。本文主要探討對伴有癌痛的晚期腫瘤患者進行中醫鎮痛護理的臨床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4年12月至2018年1月期間邳州市中醫院腫瘤內科收治的68例伴有癌痛的晚期腫瘤患者。將這68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19例,女15例;其年齡為48~76歲,平均年齡為(57.16±6.38)歲;其中,肺癌患者有9例,大腸癌患者有7例,乳腺癌患者有8例,胃癌患者有2例,肝癌患者有3例,宮頸癌患者有2例,膀胱癌患者有1例,前列腺癌患者有2例。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18例,女16例;其年齡為51~78歲,平均年齡為(58.03±6.41)歲;其中,肺癌患者有11例,大腸癌患者有9例,乳腺癌患者有5例,胃癌患者有4例,肝癌患者有2例,宮頸癌患者有2例,膀胱癌患者有1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鎮痛護理。進行常規鎮痛護理的方法是:1)入院后,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癌痛程度進行評估。2)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基礎護理,嚴密監測其體溫、呼吸的頻率、血壓的水平等生命體征。3)護理人員遵醫囑為患者使用鎮痛藥進行治療,并告知其遵醫囑用藥的重要性。4)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用藥后的情況,若其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向醫生匯報,并對其進行處理。對觀察組患者進行中醫鎮痛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中藥外敷護理。元胡止痛散的藥物組成為冰片、三七、延胡索、乳香、沒藥、三棱、莪術、大黃、黃柏、小茴香,其中,冰片、三七各取1份,其他藥物各取2份。將上述諸藥研成粉末后,用食醋攪拌成糊狀,制成藥膏放置在患者的癌痛部位。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癌痛的程度為其換藥,換藥的頻率為1~3次/d。連續用藥7 d。在此期間,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皮膚的狀況,若其皮膚發生潰爛,應停止對其進行中藥外敷。2)對患者進行情志護理。⑴護理人員向患者詳細地介紹緩解癌痛的方法,告知其可通過移情(如聽音樂、打太極拳等)的方式緩解其疼痛感。⑵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及時發現其存在的不良情緒,并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提高其對治護的依從性。3)對患者進行按摩護理。護理人員對患者的足三里穴、內關穴、合谷穴和三陰交穴進行按壓,以緩解其疼痛感。每個穴位按壓5~10分鐘,每分鐘按壓15~20次,以穴位出現酸脹感為宜。在進行按摩的過程中,護理人員可向患者介紹相應穴位的按壓手法,從而提高其進行自我按摩的能力。4)對患者進行家庭支持護理。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的家屬進行溝通,告知其進行家庭護理的重要性,使其積極加入到治護的工作中來,從而使患者充分感受到來自家庭的關愛,增加患者戰勝疾病的自信心。
觀察兩組患者癌痛的緩解率及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采用VAS(視覺模擬評分法)評估兩組患者癌痛的程度。在紙片上做一個長度為10 cm的橫線,最左端的數字0表示無癌痛,1~3表示輕度疼痛,4~6表示中度疼痛,7~9表示重度疼痛,最右端數字10表示劇烈疼痛。刻度上的數字即為患者的評分。將患者癌痛的緩解程度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輕度緩解和未緩解四個等級。1)完全緩解:治護后,患者的癌痛癥狀完全消失,其VAS評分下降的幅度>6分。2)部分緩解:治護后,患者的癌痛癥狀顯著改善,其VAS評分的下降幅度為4~5分。3)輕度緩解:治護后,患者的癌痛癥狀有所改善,其VAS評分的下降幅度>2分。4)未緩解:治護后,患者的癌痛癥狀未得到改善,其VAS評分的下降幅度為2~3分。采用我院自制的問卷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將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和不滿意三個等級。滿分為100分。得分為90~100分表示患者對護理服務非常滿意,得分為71~89分表示患者對護理服務比較滿意,得分≤70分表示患者對護理服務不滿意。
使用SPSS20.0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護后,觀察組患者疼痛的緩解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疼痛緩解率的比較 [n(%)]
治護后,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率的比較[n(%)]
中醫認為,腫瘤是因人體正氣不足,外邪入侵所致的氣滯血瘀、經絡阻塞、熱毒內結。有研究表明,腫瘤的發病機制為不通則痛與不榮則痛[3]。臨床實踐證實,晚期腫瘤患者的癌痛癥狀可直接影響其進行放化療的效果、預后及生活質量。以往,臨床上對腫瘤晚期患者常進行常規鎮痛護理,但效果并不理想,其癌痛可在短時間內再次復發。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治護后,觀察組患者癌痛的緩解率及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均高于對照組患者,這一研究結果與繆景霞[4]的研究結果一致。本次研究所用的中藥方劑中,冰片具有散郁火、清熱止痛的功效;三七、延胡索具有溫經散熱、止痛的功效;乳香、沒藥具有活血化瘀、通絡經脈的功效;大黃、黃柏配伍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三棱與莪術具有行氣破血的功效;小茴香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諸藥合用具有溫經通絡、化瘀解毒、抗癌止痛的作用[5]。中醫鎮痛護理是一種將元胡止痛散和具有針對性的個性化護理方法相結合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增加其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其對治護的依從性。
綜上所述,對伴有癌痛的晚期腫瘤患者進行中醫護理可有效地緩解其癌痛,提高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