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攀
(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四川 成都 610000)
特發性肺纖維化(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是一種慢性肺部疾病,具有極強的危險性。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多為中老年人。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男性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的發病率高于女性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的發病率[1]。目前臨床上對特發性肺纖維化的病因尚不明確,故對此病尚無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有研究表明,當人體內氧化還原的平衡被打破時,機體各器官均會處于過氧化狀態,使其肺泡受到嚴重的損傷而引起特發性肺纖維化[2]。有研究表明,對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在進行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為其加用N-乙酰半胱氨酸進行輔助治療,可有效地抵抗其肺泡氧化的狀態,增加其肺活量。本次研究主要探討用N-乙酰半胱氨酸對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進行輔助治療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間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收治的52例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患者的病情均符合特發性肺纖維化的診斷標準,經影像學檢查及組織病理學等相關檢查后被確診。2)患者在入院前未接受過任何肺纖維化的相關治療,且未接受過與N-乙酰半胱氨酸等相關制劑的治療。其排除標準是:1)由感冒或其他原因所致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的患者。2)哮喘患者。3)患有心肌炎等心臟疾病的患者。將這52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19例,女7例;其年齡為45~75歲,平均年齡為(67±3.4)歲;其病程為1~6個月,平均病程為4個月。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17例,女9例;其病程為1~6個月,平均病程為4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2016年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分會上最新發布的《特發性肺纖維化診斷和治療中國專家共識》(簡稱《共識》)[3]中對特發性肺纖維化的相關規定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具體內容是:1)進行影像學檢查時,患者的肺部組織可見云霧狀、點狀的彌漫性陰影。2)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時,患者的部分肺泡呈纖維化狀態,與其正常的肺組織相比可觀察到病變組織出現蜂窩狀改變。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治療,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影像學檢查及組織病理學檢查。2)使用潑尼松對患者進行治療。潑尼松的用法是:口服,初始用藥量為0.5 mg·kg-1·d-1,用此藥量治療4周;4周后將其用藥量調整為0.25 mg·kg-1·d-1,用此藥量治療4周;從第9周開始,將其用藥量減少至0.125 mg·kg-1·d-1,用此藥量治療3個月左右。3)對患者進行對癥治療。對有發熱癥狀的患者進行退熱治療,對有感染癥狀的患者進行抗感染治療。4)對患者進行氧療。5)為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6)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7)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在此基礎上,為觀察組患者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生產廠家為浙江金華康恩貝生物制藥有限公司,規格為每片600 mg,生產批號為國藥準字H0057334)進行輔助治療。N-乙酰半胱氨酸的用法是:口服,600 mg/次,3次/d,持續用藥3個月;在治療期間,對患者的VC(肺活量)及血氧飽和度進行監測,其若出現不良反應需立即停止用藥。對兩組患者均進行3個月的治療。
進行治療前后,觀察兩組患者的VC和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三個等級。1)顯效:治療后,患者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消失,進行影像學檢查的結果顯示其病灶部位陰影的面積與治療前相比顯著縮小。2)有效:治療后,患者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有所減輕,進行影像學檢查的結果顯示其病灶部位陰影的面積與治療前相比有所縮小。3)無效:治療后,患者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無改善,進行影像學檢查的效果顯示其病灶部位陰影的面積與治療前相比無改變。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錄入到SPSS17.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在對照組的26例患者中,治療效果為顯效者有12例,為有效者有6例,為無效者有8例,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69.23%。在觀察組的26例患者中,治療效果為顯效者有13例,為有效者有10例,為無效者有3例,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8.46%。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2586,P<0.05)。詳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進行治療前,兩組患者的VC相比,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VC與治療前相比均明顯提高,P<0.05;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的VC更大,P<0.05。詳見表2。
表2 進行治療前后兩組患者VC的比較(L,±s)

表2 進行治療前后兩組患者VC的比較(L,±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t值對照組 26 2.35 ± 0.75 3.10 ± 0.86 2.354觀察組 26 2.36 ± 0.87 3.31 ± 0.78 2.872
在接受治療期間,在對照組的26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現嘔吐的癥狀,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3.8%;觀察組的26例患者均未發生不良反應,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0%;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相比,P>0.05。兩組患者均未出現死亡的情況。
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的預后極差。相關的文獻報道中稱,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具有極高的死亡率,約65%以上的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在病情得到確診后的3年內會死亡[4]。因此,對被確診的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需及早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以降低其死亡率。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的臨床癥狀特征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在發病的早期其僅會出現咳嗽的癥狀,極易被誤診。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隨著病情的加重,其肺部逐漸出現纖維化性損傷,使其出現咳嗽、痰多的癥狀,且易因發生繼發性感染而出現痰液濃稠的現象,進而可出現呼吸困難、呼氣及吸氣時可聽到爆裂音等臨床表現[5]。臨床上對特發性肺纖維化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故對此病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對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進行肺移植術雖有確切的療效,但手術的風險較大。目前,臨床上對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仍然采用傳統的藥物療法進行治療。相關的文獻報道中稱,對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使用孟魯司特鈉進行治療的效果并不理想。糖皮質激素是目前臨床上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的一線用藥。但是,過量使用糖皮質激素會對患者產生不可逆的損害。N-乙酰半胱氨酸可清除人體的自由基,具有抗氧化、恢復機體氧化還原平衡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用N-乙酰半胱氨酸對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進行輔助治療,可有效地改善其機體的內環境,提高其肺活量[6]。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用N-乙酰半胱氨酸對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進行輔助治療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提高其肺活量,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