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司坤 ●王逸
“特朗普說中國會嚴控芬太尼,美國之前也聽說過”“美中芬太尼協議短期內不會有成果”——《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等美國主流媒體3日紛紛發文,對中國是否會嚴管芬太尼類物質進入美國提出質疑。
中美元首12月1日阿根廷會晤達成的成果之一是:中方決定對芬太尼類物質進行整類列管,并啟動有關法規的調整工作。白宮將其稱為“極好的人道主義姿態”,特朗普稱贊說,中方的這一行動將“改變游戲規則”。但一貫與特朗普唱反調的美國主流媒體并不這么認為。
《紐約時報》稱,“中國發誓要阻止芬太尼流入美國,這些承諾聽起來很熟悉,因為它們在2016年9月就出現過,當時奧巴馬政府表示中國和美國已同意加強措施,防止芬太尼進入美國”“但中國政府從未具體說明打算采取什么步驟,至多采取了一些零散的后續行動”。報道引述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毒品政策部執行主任約翰·柯林斯的話稱,“在芬太尼管控問題上,很多都是白宮制造的戲劇效果,沒什么嚴肅內容。在我看來,還是老一套。”
美國禁毒署前官員杰弗里·希金斯3日表示,中國決定將芬太尼類物質進行整類列管是“積極的一步”,但依然存在“懷疑的空間”。他對《紐約時報》說,中國控制著全球芬太尼類物質的大部分生產和銷售,“這在中國是一個蓬勃發展的產業,中國幾乎沒有動力去同外國執法機構合作,限制自己的經濟”“中國政府究竟能對芬太尼生產商施加多少壓力,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華盛頓郵報》3日發文稱,美國專家和執法部門都贊同美中之間的芬太尼協定,認為這是邁出的積極一步,但他們表示該協議不會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藥品生產企業在中美都有巨大的能量,即使中國政府愿意打擊芬太尼生產,也會有很多問題”,中方的新行動需要修改法律,這至少需要幾個月時間。
針對美媒的質疑,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助理研究員李崢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從奧巴馬時期至今,中國對芬太尼相關藥物的管制越來越嚴格。芬太尼類物質在中國并沒有濫用問題,中國從沒有這方面的管理經驗,現在的嚴格管制已經是很大的進步。
李崢同時表示,美國近年來出現的“芬太尼危機”并不是第一輪,之前也有過,主要是從墨西哥生產后運到美國。所以中國只是美國為芬太尼濫用問題找的一個外在因素而已。對于美國本身來說,如果它自身不改變芬太尼類藥物的濫用現象,該問題很難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即便是中國通過更嚴格的管制措施,以后從中國流入美國市場的藥物減少,但是跨國性販毒組織也會通過一些更容易進行制販活動的地方,將這類藥品運入美國。▲
環球時報2018-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