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巖

2017年12月31日,睢縣縣委書記吳海燕到平崗鎮秦口村檢查扶貧工作。
在村室,吳海燕隨機從檔案柜里抽出一份資料,朝秦口駐村第一書記林軍偉問道:戶主秦朝陽家有幾畝地幾口人,有沒有學生,幾位老人,健康醫療什么情況,住房、收入怎么樣,有沒有脫貧等一系列的問題。面對吳書記的提問,林軍偉不慌不忙,一一詳細回答,待最后說出此戶還養有“斗雞”和“鴿子”時,吳書記會心地笑了。隨后,她又細致查看了幾份貧困戶檔卡填寫和村級檔案規范整理情況。當了解到林軍偉為了保證幫扶責任人入戶幫扶實效,利用所建內部扶貧工作群、短信發布扶貧工作通知,有序指導幫扶人“做什么、如何做”,吳書記很贊賞,并對在場人員說“這明白紙是我目前見到的最好的了”,隨后讓隨行人員拍照上傳,以便大家參考。
林軍偉,睢縣國土資源局測繪股股長。2015年8月,不惑之年的他,被組織選派到平崗鎮秦口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一個破院子,四間破房子,破鐵門用鐵絲擰著。打開門,走進屋,幾張破桌子、幾把爛椅子橫七豎八地堆在墻角,沒水沒電,這便是林軍偉來村時的狀況。剛放下背包,便有一村民叨著煙蹲在村室的門口吐著煙圈有一搭沒一搭地說秦口村是有名的上訪村,村民相互告,分幾派。三個人四條心,沒有主心骨,心口不一,至于為啥告,村民沒有說。
對于林軍偉的到來,村民很漠然,有他沒他都與村民沒有太大的關系,更不抱任何希望。為了盡快了解熟悉村情,林軍偉找到村委委員秦培東,兩人推心置腹聊了整整一個下午。秦口,整村一個秦姓,村大人多,由于多種原因,支委選不成,支書選不成。基層組織不健全,基礎設施薄弱,人居環境較差。組織的選派讓林軍偉深感責任重大,使命艱巨。

騎過來的電動車成了他唯一的交通公具,背上的那個挎包成了他的“百寶箱”。 擺正位置,明確方向,找準目標,就這樣,迎著日出,披著日落察村情、聽民聲,訪民問苦。
幾個月的走訪、調研,第一次黨員、村民代表大會上,林軍偉將一張秦口村建設規劃發展藍圖呈現在村民的面前。
路不通,修。班子不健全,讓村民當家!為了秦口村的村民,他豁出去了。
盡早盡快打通村內的東西主干道,成林書記最牽掛的頭等大事,也成了村民需要迫切解決的頭等大事。于是,或日曬、或冒雨,他往返縣有關職能部門遞交材料,找有關單位規劃圖紙,勘查設計;最終,通過數月的奔走協調,秦口村內的一條長達1千多米的主干道修好了,同時還成功鋪修了8條連結主路的南北胡同。通行那天,村里80多歲的秦老漢用拐杖使勁敲打著路面,老淚縱橫,連連稱贊這不但是一條水泥路,更是一條“民心路”。
2017年7月5日上午,窗外的雨一直在下,可秦口的村室里主題黨日活動正開展得如火如荼,駐村書記林軍偉帶領村黨員干部佩戴黨徽,面對黨旗重溫入黨誓詞。這是日常活動開展中的普通一幕,類似的活動他們每月5號都舉行,所有在家的黨員、村民代表、村民小組長聚在一起,學習黨章,學習十九大精神,傳達國家農村發展戰略以及與群眾密切相關的農村惠民政策。協助抓好村級黨組織建設,抓好村級班子建設,堅持每周一召開村“兩委”碰頭會,總結工作成績和問題,研究討論安排工作,全面落實“三·五”基層工作日和周四扶貧日。圍繞糾紛矛盾排查化解信訪穩定、脫貧攻堅幫扶、基層黨建等方面工作,傾聽基層群眾呼聲和需求,掌握了解和幫助解決群眾遇到的難題急事,帶領全體村干部及支部委員去先進鄉鎮、村參觀學習,對村莊發展及黨建提出意見建議。為了充實壯大村“兩委”力量,在村內走訪調研中,從多方面宣傳溝通、引導激勵、關心關注村莊發展的一批有思想、有文化、有素養、有能力熱心為民的年輕人參與到村委事務中來,由輸血為造血,鼓勵引領、示范帶動年輕人遞交入黨申請書,向黨組織靠攏。
“百姓心里有桿秤,只要干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民心凝聚起來,就沒有辦不成的事兒。”
村民秦學峰,從小患小兒麻痹癥,生活不便,母親已82歲高齡,也是疾病纏身。得知他們的生活情況,林軍偉先是為他們申請辦理了低保、慢性病治療就診卡,核查落實殘疾人補貼,又對他家進行了危房改造,根據他自身的身體狀況,使其人盡其才,經村責任組、“兩委”班子研究,又為秦學峰安置了一個公益崗位農業保險宣傳員。林軍偉多次來到他家,通過推心置腹地聊,掏心窩子地講,最終讓他重振生活的信心。目前,秦學利的腰板直了,說話響亮了,逢人就說,為了林書記操的心,他也要活出自己的價值,活出個人樣。
與林書記同歲的秦朝陽,一家五口人,上有70多歲老母親,下有兩個高校讀書的大學生,沒有經濟來源,僅靠土里刨食,生活困難可想而知,因前年蓋的樓房,讓本來不富裕的家庭債臺高筑,進得院來,環境臟亂得一塌糊涂,用家徒四壁形容一點也不為過。眼前的一切讓林書記的心降到了冰點,這是一個標準的因學致貧的家庭。如何改變,林軍偉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結合實際,先為他們家辦理了人居環境改善資金款,又為他們建了廁所,然后根據庭院大的優勢讓他們因地制宜搞庭院經濟,養斗雞、喂鴿子。根據他腦瓜活泛的特點,幫助他流轉了數畝土地,農忙時種地,農閑時干起了拆遷隊,一年多的時間,秦朝陽的家發生了變化,庭院變美了,養殖見紅利了,再加上拆遷隊的收入,一年下來咋也能掙下三萬二萬的。如今,無論在何種場合,只要提起林書記,秦朝陽都會伸出拇指連連稱贊。
“林書記,你又來了。你看你那么忙,還一次次來看我。”說話的是秦口村貧困戶常鳳英,身患帕金森綜合征,幾乎很少離開輪椅,時時都需要人攙扶。“來,林書記,快坐下。你不但幫助我申請解決醫療報銷,還沒讓我家里人跑半步,給我辦了慢性病卡,要好好謝謝你呀!”話音未落,前來串門的馬愛芝老人接話說:“是啊,林書記真是太熱心、太操心了,我和老伴的慢性病卡也都是他幫著辦的,少讓我們跑了多少路啊!”聽二人言語,前來走訪的林書記心里暖暖的,這一幕,也是林書記在村里幫扶貧困戶的最為平常的一幕。
健康是生命,也是一切的根本。能夠最大程度減輕醫療負擔,減少群眾疾病疼痛,就是幫民解困、造福百姓。林書記想之所想,做之所做,他身體力行地圍繞健康扶貧做了一件件實事好事。
2016年6月22日,經過周密籌備,邀請中醫院多名醫生專家到平崗鎮秦口村開展健康咨詢、醫療義診集中活動。類似這種健康扶貧入村義診活動,他積極多方協調,每年在村里組織兩三次,送醫上門、服務為民。
做老百姓的貼心人,林軍偉不但說到了,而且做到了。學生秦俊景,父親多年前在建筑工地因意外事故殘疾,不能干重活,母親外出打工掙錢少,十五六歲的弟弟尚在讀高中。今年八月份,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后,面對家庭的重重困難她想放棄求學的機會。林書記得知情況,迅速根據家庭情況,在短時間內,幫助秦俊景整理填寫相關資料提交至團縣委, 為她申報了“圓夢助學金”“雨露計劃”等資助項目。
在他的熱心幫助下,全村205名學生,凡是能享受各個階段的國家教育助學金,他都會積極提供材料證明,申請核查、一一落實。比學生和家長還要操心細心,近三年來,讓10多名考上大學的學生全部享受了“雨露計劃”助學金,還親自幫助填寫、報送申請材料,為貧困大學生順利入學提供了資助。事后,幾個學生的家長拉著林書記的手激動地說,我們沒有想到的,你都做出來了,幫我們幫到了點子上。
發展集體經濟,就是要讓村民能夠真正過上美好生活。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秦口就有種植三櫻椒、白芷白芍藥材及其他蔬果種植和豬羊雞養殖產業優勢。后因受打工潮影響,種養產業規模有所減少。近兩年來,圍繞鼓勵返鄉創業、惠農利民產業扶持和鄉村振興等政策出臺實施,結合村子的實際,通過組織開展農業科技培訓、宣傳宣講產業政策、走村入戶鼓勵引導土地流轉等方式,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積極指導該村發展種植養殖以及光伏發電等產業。

村民秦培昌是村里有名的種植大戶,善鉆研,會管理,腦袋瓜兒靈活,種植辣椒已有七八年的歷史,年收入數萬元,他瞅準商機,第一年種5畝冬瓜,掙了數萬元,賣了冬瓜,又經長遠發展的眼光,直接種了蘆筍,兩年間,他靠種植賺得盆滿缽滿。今年,在此基礎上,他又成功流轉了土地,準備帶領左鄰右舍的村民成立蘆筍種植合作社。
一戶不算富,共同富裕是正路。為了讓村民的腰包真正鼓起來,徹底摘掉貧困的“帽子”,步入小康的路子,林軍偉積極協調推進秦口村1000多平方米扶貧車間建成、投產、運營及占地數千平方米的光伏發電。2018年5月22日,商丘德威美達服裝有限公司入駐投產。于是,村里的留守婦女來了,外出打工的回到了家鄉。現年26歲的張夢君,如今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以前在省城打工,夫妻兩地分居,孩子無人照看,生活十分不便,如今,在自己的家門口上班、下班,活不重,工資沒少領。用她的話說,家也顧了,錢也掙了,現在的日子一點也不比城里人差。目前,該廠有正式員工36人,已經完成三批生產訂單,上千套工裝、羽絨棉襖及上萬條的時裝褲運送武漢總部投放市場并遠銷意大利、巴拿馬、危地馬拉等國家。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負重托、一心為民。一件件、一樁樁生動鮮活的故事,激發著廣大群眾內生動力,激勵出一個個自主脫貧、勵志發展的模范典型。用回鄉創業青年秦德強的話說,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能忘鄉鄰,跟著林書記干,群眾有盼頭有奔頭。
在村里,林軍偉是出了名的急性子,一是上級有什么好政策給村民宣講落實服務的急;二是各項工作再三揣摸、細致指導幫扶人,達不到預期結果,他心里急。但是這個急性子的駐村書記,村里人三天見不到他心里不踏實,幫扶人聽不到他真實想法不踏實,大情小事他不在場群眾不踏實。
為了做好脫貧攻堅精準幫扶工作,2016年3月初、2018年2月初,林軍偉70多歲的老母親兩次病重時,為了不打擾兒子工作,硬是在村里診所扛了兩天。村醫無奈給林軍偉打了電話,在陪伴母親的半月里,他的心始終牽掛村里的一切事務。今年6月,兒子高考他沒有陪伴;妻子身患乳腺腫瘤和嚴重貧血,他僅請了三天假;一次他的手掌意外割傷,血流不止,他讓醫生簡單包扎后便重返工作崗位,后因化膿,無奈再次手術縫合。在采訪的過程中,提起他的家人,提起他的村民,他幾次落淚,幾次哽咽。駐村三年的時光里有歡樂,有悲傷;有喜悅,有淚水;有欣慰,也有遺憾。
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更多是為老百姓做的點點滴滴,也就是這平平凡凡的一樁樁、一件件的小事構成他人生中一首歲月的歌。2016年、2017年,林軍偉先后兩次榮獲“全縣優秀駐村第一書記”稱號,2016年10月榮獲“全市二十優幫扶責任人”榮譽。
務實嚴謹的作風、一心為民的態度,傾心盡力地扎實開展駐村幫扶工作。在脫貧攻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林軍偉用自己的青春和熱情攻克了脫貧攻堅戰場上的一個個堡壘,讓貧困戶遠離了貧窮,讓秦口村煥發出勃勃生機。林軍偉,這個新時代最可愛的人已被秦口村的村民牢牢地記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