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濤

因為工作關系,去過很多酒廠參觀,但是作為一個在鄭州生活了20多年的新鄭州人,我從來不知道鄭州也有自己的白酒品牌。一次偶然的機會,在一個宴會上,第一次知道了“雙橋酒”。“來來來,大伙嘗嘗,這是咱們鄭州的茅臺。”那天飯桌上有好幾個資深酒友,他們都是飲酒行家,喝完之后都大加點贊,他們說“雙橋酒”是純糧釀造,口感綿柔醇厚,喝后不上頭、醒酒快。讓我這個平日里不怎么喝酒的人都忍不住想品嘗一下。一杯下肚,入口甘醇順爽、綿柔適中、唇齒留香。
人往往都是印象主義者,以前沒有留意過這個酒也就罷了。自從第一次品嘗了“雙橋酒”之后,漸漸發現身邊的人談論、喝“雙橋酒”的人多了起來,我對“雙橋酒”也多了一些了解。雙橋是鄭州惠濟區的一個村名,“雙橋酒”因村而得名,“雙橋酒”在很多老鄭州人心目中也有著很深的印象,但是隨著越來越多新鄭州人的落戶和融入,“雙橋酒”漸漸淡出了鄭州人的視野。在大多數鄭州人的印象里,鄭州這樣一個缺水的城市怎么會產酒?更不可能有好酒!
盡管幾個做酒水行業的朋友都反復跟我說“鄭州根本無法產酒”,但是第一次喝到“雙橋酒”的味道還是讓我一直心存疑惑。鄭州真的沒有屬于這個城市自己的酒嗎?直到我見到了雙橋酒廠的創始人王玉欣,才徹底推翻了之前朋友跟我說的“鄭州根本無法產酒”的結論。
其實“雙橋酒”和鄭州這個城市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曾經有著一種密切的關系,“雙橋酒”曾經代表了鄭州這座城市的記憶和味道。“雙橋酒啊,知道,那時候我們喝都是憑票供應的,兩張酒票一瓶雙橋大曲。”“雙橋酒在當時可是好酒的代表,當然喝過,雙橋酒還是我跟我愛人的媒人呢!”……問起許多上了年紀的老鄭州人,幾乎無人不知雙橋酒。近日,一位餐飲店的老板說:“好久沒有見到雙橋酒了,今天終于見到啦,又能夠找到當年的感覺了!”
上個世紀70年代初,政府開始振興“雙橋酒”品牌,決定建廠擴大雙橋酒的生產,于是開始重新對整個鄭州的水質進行了檢測,最終靠近黃河的雙橋村水質再次得到驗證,酒廠地址也落戶雙橋村。從那時,雙橋系列酒面世,靠著優良的品質和口感,成為了鄭州最受歡迎的本地白酒品牌。“剛開始的時候,只是想著要把手藝傳下去,自己釀點酒給村子里的鄉里鄉親和朋友喝。”1995年,受到眾鄉親囑托,王玉欣下定決心,不管再大困難也要把雙橋酒的工藝傳承下去。在接下來的一年多的時間里,他首先找了村里釀酒的老手藝人,學習了他們的釀酒技藝,又多次到外地名酒企業取經,保證了“雙橋酒”的傳承延續。接著,開始建窖池,為生產雙橋酒做準備,到1997年,王玉欣已經釀出了原汁原味的“雙橋酒”,并開始在附近和朋友間流傳。

“那時候,好多朋友都勸我把酒廠做起來,把雙橋酒重新刻進鄭州的味道里。”憑著堅毅執著、銳意開拓,慢慢地雙橋酒又開始在當地小有名氣,越來越多的人對“雙橋酒”的品質和味道認可,王玉欣也漸漸意識到,要讓“雙橋酒”發揚光大,必須把它推向市場,讓更多人品嘗到“雙橋酒”。但是,當真正要把自己釀造的雙橋酒推向市場時,王玉欣才發現沒有那么簡單。原來,白酒的市場生產和流通需要國家有關部門的批文,于是他從2002年就開始申請國家的批文,最終,在2005年,獲準了國家質檢總局頒發的最后一批白酒生產許可證。
為了更好地傳承雙橋釀酒工藝,打造歷史名牌“雙橋酒”品牌,鄭州君興雙橋酒業有限公司引進了一系列生產、化驗、檢測設備,并高薪聘用了一部分高級技術人員。堅持嚴格篩選糧食原料、規范古法釀造工藝環節,嚴格按照國家酒類衛生安全生產標準,注重科學管理,提升企業品位。經過20余年的艱苦奮斗,鄭州君興雙橋酒業的“君興”和“君興雙橋”商標已獲得“河南省著名商標”稱號,雙橋酒釀造工藝被列入“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鄭州君興雙橋酒業始終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的理念,堅定鄭州區域強勢白酒品牌目標,全力打造鄭州的城市名片!
王玉欣對記者說:“ ‘雙橋酒作為鄭州唯一的地產酒,和鄭州燴面一樣本身就是鄭州味道的一種代表,無論從歷史傳承的角度,還是從區域市場品牌的角度,我都有責任把雙橋酒做大做強!”。“雙橋酒”在他小時候就住進了他的內心,小時候他是“雙橋酒”的觀眾,長大后他是雙橋酒的消費者,到最后,他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雙橋釀酒技藝的21代傳承人,一切看似偶然,但其中又透露了必然,全因為他內心有一份對雙橋酒無法割舍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