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黃連茂
內容提要 在“晉江經驗”大型主題采訪中,面對30多家央媒,泉州晚報作為地方媒體在這場“廚藝大比拼”中,時時注意學習央媒長處以補自身不足,同時結合自身優勢,做出了地方特色,實現了錯位宣傳。
今年6月,來自人民日報社、新華社、央視等30多家主流媒體的100多名記者,在中宣部組織下組成“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大型主題采訪團”,走進泉州、走進晉江,深度聚焦晉江如何傳承和弘揚“晉江經驗”,泉州如何踐行和豐富“晉江經驗”的歷程與故事。其后,幾十家媒體紛紛以各種形式,展開“晉江經驗”的深度報道,從7月8日起的20多天里,形成了宣傳“晉江經驗”的高潮。
面對規格高、陣容強、業務精的“國家隊”,《泉州晚報》作為參與報道的地方媒體,如何在這一“廚藝大比拼”中獨辟蹊徑做出特色? 這一大型主題采訪,對地方媒體來說,不但是優質內容的生產與傳播的競爭,也是一次難得的實力展示和練兵契機。泉州晚報社牢牢抓住這一契機,利用地方媒體“接地氣”的優勢,先期摸底模擬采訪,掌握充足的第一手素材;隨后又在大型主題采訪團抵達采訪期間,派出骨干記者隨團行動,在“跟班”中學習,同時捕捉新角度補充新素材;最終,在央媒的報道刊發形成宣傳高潮后,將精雕細琢的八個專版報道推出,再次在當地形成新一波高潮。據不完全統計,截至報道刊發完畢,“晉江經驗”專題在當地形成了數百萬傳播人群的閱讀量和點擊量。
鑒于本次采訪的重要意義,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媒體都高度重視。泉州市從去年底就開始部署,籌備時間長達半年。作為采訪城市所在地媒體,泉州晚報社2018年年初就得知大型主題采訪來泉的消息。報社分析認為,地方媒體的優勢就在于最靠近一線,最靠近故事的發源地,最有條件寫出最鮮活最接地氣的作品。所以,應該抓住這個優勢,對版面的題材、體裁等進行適應時代發展的頂層設計,找到自己的差異化生存點。為此,要利用“近水樓臺”的優勢,使基層報道“接地氣”的強項發揮出來。在市級媒體需要承擔的職責任務尚不明朗之前,就著手認真籌備相關工作。報社社長和總編輯親自指導,報社分管副總具體指戰,并成立由時政要聞部和攝影部骨干記者組成的專題采訪小 組。
在站位、格局和信息綜合程度上,地方媒體與央媒無法比擬,因此,在大型主題采訪開始前,專題采訪小組就著手補站位不高的“短板”。采訪小組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于2002年總結的“晉江經驗”,多方收集歷年來有關“晉江經驗”報道的文字和攝影素材。隨后,根據泉州市委宣傳部安排,在3月底至4月初長達半個月時間內,一線踏訪了所有推薦采訪點,進行前期的模擬采訪了解,廣泛搜集第一手素材,并按照社科院對“晉江經驗”的總結詮釋,從市級層面準備7篇綜述性稿件的初稿,同時也為必要時給其他媒體提供采訪便利做好一些摸底準備。
6月初,大型主題采訪行程確定后,泉州晚報社增派人手,除了隨團采訪的記者小組,還安排了熟悉采編業務的人員隨團服務。行前,在泉州市委宣傳部多次召開專題協調會議的基礎上,報社主要領導還專門召開兩次專題會議,對分管領導、涉及的時政要聞部、攝影部、新媒體中心等聯動參與部門,以及有關記者進行具體動員部署,并就相關采訪作風、采訪紀律、采訪稿件安排等進行強調說明。
6月11日,此次采訪活動正式開始?;顒臃譃閮蓷l線路,歷時5天,橫跨泉州市的8個縣(市、區),總計有30個采訪點,有時一天的行程有一兩百公里。這些采訪點為記者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豐富的素材。在這次采訪活動中,晉江還專門從北京邀請兩名社科院專家,到現場解讀“晉江經驗”,并回答記者提問。
泉州晚報社兩名帶隊領導和4名記者兵分兩路,全程參與兩條線路的采訪,“跟班學”。
首先要學的,是央媒的高站位、廣視角。這次重大報道主題“晉江經驗”,因為歷時長,涉及范圍廣,如何讓紛繁的素材生動體現主題,彰顯黨報高度,難度不小。從采訪者角度看,幾十個采訪點猶如一盤散沙,必須盡快抓出一條明晰有力的主線。而面對每一個采訪點短短的介紹,顯然無法一下就深入觸摸任何一個采訪點背后發展的真正成因與深刻影響,以及主人公在這一個歷程中所經歷的情感與期望。這個時候,央媒平臺高、人員素質高、信息來源多,以及站位和理論高度明顯等優勢凸顯出來了。盡管一些記者沒有到過晉江,有的甚至對晉江知之甚少,但能迅速理清頭緒提煉重點整理采訪提綱,令人佩服。
其次要學的,是央媒采訪方式、采訪角度、找新聞點的能力以及高效敬業的采訪作風。央媒記者多數提問都能問到點子上,不少記者一手錄音筆,一手拍圖又拍視頻,多媒體生產能力非常強。另外,幾乎在每一個采訪點,央媒記者都會盡量放大視野格局,將該采訪點的人物、事件置身于全國、全省的大背景,放在歷史發展的縱軸線上,找到切入點。“正課”結束后,有記者會抓緊空檔,及時在現場采訪相關人員。很多媒體都會晚上及時開會,明確選題、方向,第二天安排人員進行補采,自行另外搭車到相關企業、找名冊之外的受訪者采訪。很多時候,剛結束上一個點的采訪上車不久,在臨時組建的采訪微信群就傳來了各家媒體官方微博發出的報道,“倚馬可待”的功力可見一斑。

第三要學的,是如何用好新媒體。對于在融媒體時代的傳統媒體,這一點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顯得尤為重要。每天采訪結束后,“晉江經驗”媒體采訪微信群中,同行都會第一時間發出各自媒體官方微博或者APP上的即時性報道,為泉州晚報社的采訪小組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機會。如隸屬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環球資訊廣播,每天在微博發出采訪點的簡單消息,但是與其他媒體的標題比起來,顯得很年輕鮮活,比如《“富二代?no!負二代?yes!”》;光明日報微博標題《84歲院士奶奶從北京到安溪為您種“LED光蔬菜”》《“鄉土時尚”什么樣?來看看晉江五店市》;工人日報微博《智慧養老的四大“神器”了解一下?》等等。4天采訪期間,各媒體陸續推出了100多條次即時新媒體報道,快速高效的采編作風、多角度多層次切入的豐富視角以及前后方順暢的無縫銜接,給地方媒體同行留下了深刻印象,樹立了學習標桿,也在網絡上迅速傳播,掀起了“晉江經驗”報道的第一個小高潮。
特別“亮眼”的是各媒體傳播平臺、宣傳語言的多樣化。作為外宣媒體,《中國日報》不僅通過國內的微博端宣傳,也利用Facebook的圖、文、視頻播報了采訪過程中的一些很“吸睛”的細節,比如九牧公司的林孝發喝過濾的馬桶水等。中國外文局旗下的媒體通過中德法文,在社交媒體上進行多角度傳播。
另外,視頻的應用是一大亮點。在采訪現場,很多記者都舉著手機錄制視頻,比如環球資訊廣播做了自選動作,在微博發布了以“歪果仁眼中的晉江”為主題的系列視頻,展示在晉江求學、生活、工作的外國朋友眼中的晉江精神。不少地方媒體已經摒棄的微博,在此次采訪被央媒廣泛持續應用,而且最即時、最簡單,形式最多樣,成本最低。各家媒體的前后方對接也非常高效,新媒體的產品意識深入人心。
“跟班”一結束,報社就及時進行了小結,并迅速端出了第一道“餐前小菜”——6月16日的《泉州晚報》頭版以《感觸城市芳華 聆聽時代足音》為題,推出了3600字左右的采訪側記。側記充分表現了此次采訪點和采訪對象的精氣神,媒體記者對“晉江經驗”傳承弘揚、豐富提升的印象以及媒體記者在泉期間高度專注的采訪場景,接力本土主流媒體優勢,在泉州地面上極大提升了本次采訪的傳播效果,一時間成為朋友圈的“網紅”報道,并被福建省內東南網、閩南網、晉江新聞網等各主流網絡媒體多次轉載,還得到中宣部肯定和參與本次采訪的媒體同行好 評。
“跟班學”最直接的一點,是為后續市里關于“晉江經驗”相關報道進一步收集和補充素材,立足本級媒體扎根本地、接近本地的地理、心理、文化優勢,深度挖掘,生動講述好故事,實現錯位宣傳。
“補缺漏”的重要環節,放在央媒的報道集中刊發之后。央媒報道刊播后,泉州晚報社將重心放到向央媒學習怎么講好故事這一點上。央媒每一篇有關“晉江經驗”的報道發出,泉州晚報都第一時間在重要版面轉載,要求全體采編人員學習之外,還將所有報道中每一則故事摘錄出來,整理了80多頁的《“晉江經驗”相關報道中的故事》,供包括專題采訪小組在內的全體采編人員學習。
讓人印象深刻的有新華社7月11日播發的特寫《愛拼會贏 做“世界第一等”——晉江企業家群像掃描》,此稿采用三首閩南語歌詞作為引子講述晉江企業家群體共有的不服輸、不忘本、不止步的堅韌品性和奮斗精神,切入巧妙,新穎、形象。另外,17日新華網《這就是晉江!》則是這樣開頭的:“‘撒昏題組dia,氣昏課趴bia,愛bia家欸牙’/別質疑,這不是亂碼,大聲唱出來/你會發現這其實就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豹毺氐慕嵌?,使報道發出奪目光彩,也讓報社在完善自采稿的過程中,得到很好的借鑒。
7月17日起,《泉州晚報》開始以每天一個版的篇幅,推出“地方風味大餐”——“晉江經驗”自采報道,全面展示泉州、晉江踐行“晉江經驗”的不懈探索和豐富實踐?!稌x江之路 “晉江經驗”激發泉州實踐 放大改革開放典型示范效應》《堅守實業 打造實體經濟典范之城》《大城小計 打造新時代城鎮化樣板》等一組七篇綜述稿,在前一階段深入采訪、精心撰稿的基礎上,吸收了央媒報道的一些思想、素材、手法,主題更加鮮明、層次更加清晰、表達更加豐富,特別是把“晉江經驗”的視角放在整個泉州上面,彌補了部分央媒在這方面的不足。在架構方面,這一組報道貼近契合社科院泉州踐行“晉江經驗”的調研報告,既與很多媒體聚焦晉江踐行“晉江經驗”的故事錯位報道,同時也很好體現了市級黨媒的定位職責,以及在大型“國家隊”采訪中的主動作為。
7月26日,報紙通版刊發《晉江城市變遷錄》,用一組圖片今昔對比,折射出在“晉江經驗”引領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變化,形象生動地展現了新時代的晉江風貌,進一步用圖片實現了錯位報道。轉載央媒報道過程中,報社還采寫了三篇反響報道,分別從機關干部、企業家、社會各界人士的角度暢談對央媒集中報道的感受,有力呼應主題宣傳,也是很好的錯位報道,凸顯了地方媒體“接地氣”的優勢。
而在新媒體傳播方面,報社依托新媒體矩陣,報、網、端聯動,集群發展、捏指成拳,形成了強大的傳播力。報社所有關于“晉江經驗”的自采報道和轉載報道,均同步在旗下的“泉州通”客戶端、泉州網、官方微信等多渠道推送。同時,新媒體中心充分發揮視頻生產的優勢,把主要中央媒體關于“晉江經驗”的報道設計制作成《央媒眼中的“晉江經驗”》短視頻,通過把央媒的相關報道頁面做成截圖,并配上媒體的logo和稿件標題、發稿時間等方式,讓用戶看起來一目了然。視頻還集合了五店市、晉陽湖、鞋服生產等畫面,凸顯晉江特色,把《愛拼才會贏》作為背景音樂,不但進一步契合主題,又讓“高大上”的主題報道顯得萌態十足。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晚報社總編室綜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