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人們物流管理意識的加強,現人們越來越關注物流的成本。在對物流進行管理的過程當中,降低物流成本成為管理的重要任務之一。當前,我國農產品種類不斷增多,供應量也不斷加大,在對農產品進行運輸時,通常采取冷鏈物流。縱觀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可發現,其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成本控制方面,冷鏈物流成本無法得到有效控制,致冷鏈農產品的銷售價格居高不下,農產品銷售量下降,從而反過來影響農產品的冷鏈物流發展。
我國農產品種類不斷增多,供應量也不斷加大,在對農產品進行運輸時,通常采取冷鏈物流,以保證農產品的質量。農產品的冷鏈物流是指被分配的農產品處低溫控制正確條件下進行運輸,以保證產品的質量及安全性,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降低污染[1]。農產品具鮮活、含水量高等特征,其在進行冷鏈物流運輸時,主要具以下特征:第一,貨物易腐。經冷鏈物流運輸的農產品通常都是新鮮、易腐食品,在進行交貨的過程當中,受時間、溫度、氣候等因素的影響,產品極易出現變質、腐爛等情況,尤其是時間,通常地,時間越長,農產品就越易腐爛。第二,時效性。農產品的生命周期較短,易腐爛產品在進行運輸時交貨時間短,也說明了其質量更易下降。雖然很多農產品在運送至出售商時仍可出售,但其品質明顯下降,致商品難以被出售出去,若是因物流企業未按時送達而導致的,則需由物流配送方承擔損失。為此,為保證農產品的準時抵達,接收者通常會作出時刻窗約束。第三,配送裝備較為特殊。農產品運輸對于溫度的要求較高,且隨著運輸里程、省份、時刻等的變化,其溫度也會發生變化,為使農產品溫度保持最佳,就必須采取特定的低溫運輸設備。如存儲時需用到大型冷庫,運輸時需用到專業冷藏車等。第四,效率低而成本高。農產品在進行冷鏈物流運輸時,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產品的一個或多個分配轉移,加大冷鏈循環,這不但會導致傳遞功率下降,而且還會加大流通成本。另,農產品冷鏈物流對于溫度的要求較高,相比于正常溫度物流投資,冷鏈物流還需更進一步考慮室溫物流系統。
農產品冷鏈物流的成本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運輸成本,即農產品自原產地運送至最終目的地所耗費的所有與運輸有關的成本。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運輸成本主要由農產品從產地運輸到配送中心所形成的運輸成本,涵蓋了車輛過路、油耗、養護等方面,主要受車輛行駛里程影響;另一方面是農產品自配送中心運送至最終目的地所產生的配送費用,包括人力、物資、合理損耗等,主要受農產品的配送量影響。第二,倉儲成本,即農產品儲存于配送中心期間所耗費的所有人力、物資成本,其所包含的內容較廣,如堆碼、裝卸搬運、盤點、發料等,主要受所儲存的農產品的量的影響。第三,懲罰成本,即若農產品未依合同約定保時、保質、保量地運輸至指定定時時,冷鏈物流運營商需對其負責,主要受農產品質量的影響。第四,管理費用,即為能以最低成本將農產品送至最終目的地,并獲得客戶滿意所開展的不同活動,涵蓋了運輸的計劃、協調、管理等。管理費用是農產品冷鏈物流成本控制當中控制空間最大的部分。
現我國經冷鏈物流運輸的農產品主要有新鮮水果和蔬菜,但新鮮水果及蔬菜具較高含水量,其保持期較短,極易發生變質,為盡量縮短交易時間,保證農產品質量,就要求較高的電力傳輸及保存條件[2]。我國雖正逐步在農村建立各物流點,但物流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冷鏈物流運輸所選擇的道路、運輸工具、通信水平等均會影響最終的運輸效果,在運輸過程當中經常可以看到農產品變質、腐朽等情況,農產品存在嚴重浪費現象。
當前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多采取經銷商自營形式,由商家自行配備和運送。此類經營方式雖便于管理,但若配送的農產品量較大,或是配送面積較廣,亦或是配送地區較為偏遠時,受冷鏈規模化及專業化等因素的限制,農產品的冷鏈物流成本急劇上升,抑制了冷鏈物流的向前發展。再者,當下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大部分前身都是貨物運輸企業,冷鏈物流水平相對較低,運輸服務網絡與信息體系不健全,無法提供高效、高質的冷鏈物流服務,影響農產品的在途質量,這也會加大冷鏈物流的成本。
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尚處初級階段,系統的信息化建設仍處起步階段,既缺乏齊全的信息設備,也未開成相應的信息網絡,同時還未建立具權威性的信息平臺,致農產品的冷鏈流通存在較大的盲目性。雖有部分省市已著手建設公共物流信息平臺,但平臺中的信息較為單一,也不全面,使得冷鏈物流企業之間無法很好地進行溝通,阻礙了冷鏈物流的向前發展。
對于農產品的冷鏈物流而言,任一環節的物流出現問題,都會對整個冷鏈物流的運輸質量產生影響,因此,為保證整體的運輸質量,就必須保證各物流節點的作業質量。物流工程及運輸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物流的作業質量,同時也受物流技術水平及管理水平的影響。因而,建立完善的冷鏈物流監管體系具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但實際上,我國至今仍未建立完善的冷鏈物流監管體系,致農產品的冷鏈物流出現諸多問題,影響物流作業質量,也使得冷鏈物流成本上升。
現代化的冷鏈物流理念重在強調“低碳、綠色”,低碳冷鏈物流是伴隨時代的發展而產生的新型冷鏈物流模式,有利冷鏈物流的可持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利降低冷鏈物流的運營成本。首先,相關管理部門及物流企業應于全社會廣泛推廣低碳冷鏈物流的概念,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讓人們認識到低碳冷鏈物流的作用及其所能產生的經濟及社會效益。其次,不斷推廣低碳冷鏈物流設備的使用。物流企業應積極、及時引入先進低碳冷鏈物流設備,這樣雖于短期而言是加大了企業經營成本,但就長期而言,企業所能獲得的經濟效益明顯更佳,而且還可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再次,加強冷鏈物流的信息化建設。就當前社會發展趨勢而言,信息的作用越來越大,信息化發展是農產品冷鏈物流行業的必經之路。為此,物流企業應加強冷鏈物流的信息化建設,結合企業實際情況,研發具針對性的物流信息系統,并引入先進信息技術。最后,政府及相關管理部門應給予適當政策優惠及資金支持,以推動企業冷鏈物流技術及設備的進一步研發,通過更新技術及設備來對成本進行有效控制。
農產品冷鏈物流需要長時間處于低溫狀態,一般冷鏈物流企業會興建冷鏈物流配送中心,但前期投入成本很大,且收益期限較長,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資金周轉,再者不同物流企業均建立各自的冷鏈物流中心,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資源浪費。為此,有必要建立一體化的冷鏈物流模式,聯合整個社會的冷鏈物流業。首先,應將現有冷鏈資源進行整合,統一建立以區域為中心的物流配送中心;其次,對配送模式進行進一步優化,也就是先由供應商將農產品運輸至區域的物流配送中心,在進行初次整合后,再實施長途運輸,將農產品自區域配送中心在裝箱后根據地區進行配送。在地區實現整合后會將農產品配送到零售直銷區域,以提升物流配送效率,使得物流配送資源得以整合,從而降低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運營成本。
完善冷鏈物流的相關法律規范與標準不單單有助于明確管理農產品冷鏈物流的操作流程,而且還有利冷鏈物流企業經營及管理的改善,以提升我國農產品的出品量。當前,我國多地均已建立冷鏈物流的相關標準,如上海市公布了當地的冷鏈物流地方標準;湖南部分大型企業也制定國家政府相關部門要根據國家冷鏈物流體系,結合實際情況明確了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相關標準,包括各物流節點的標準與規范,例如冷鏈原產地標準、運輸標準等,以保證農產品自原產地到客戶手中的安全性和衛生。
冷鏈物流的技術及設備更新直接影響了冷鏈物流的成本控制,為有效控制農產品冷鏈物流成本,還需加大冷鏈物流的技術及設備研究力度。首先,政府應加大對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科研投入,引入國外先進冷鏈物流技術,結合我國國情及農業發展現狀,研發適用于我國的現代化農產品冷鏈物流技術及設備,以盡量解除農產品冷鏈物流的技術制約[4]。其次,應加強冷鏈物流企業與科研院所的溝通與合作,一方面,科研院所應展現其研究實力,以讓更多企業及社會力量參與冷鏈物流技術及設備的研發投入當中;另一方面,冷鏈物流企業應及時引進先進科研成果,以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率,實現冷鏈物流技術與裝置的優化更新,進而減少農產品冷鏈物流的成本。同時,進一步推廣冷鏈物流技術,結合不同類型農產品特點研發不同溫度段冷鏈技術,以使其能應用于更多產品,同時研發可應用不同類型農產品,小批量農產品的配送技術,優化農產品冷鏈的配送效率與能力。最后,重視冷藏車的研發,以不斷完善冷鏈物流設備,并為其開辟綠色通道,從而實現高效、綠色、低成本冷鏈物流體系的建立。
總而言之,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既是我國農產品大規模流通的客觀需求,又是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滿足居民消費需求的重要保證。為充分發揮冷鏈物流的作用,就必須對冷鏈物流的成本進行嚴格控制,一方面要引入現代化的冷鏈物流理念及技術,另一方面要建立一體化的冷鏈物流模式,同時還要注意不斷完善冷鏈物流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研發冷鏈物流技術及設備,以盡量降低農產品的冷鏈物流成本,從而促進冷鏈物流的發展,也促進我國農業的向前發展。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物流與電商學院,河南 鄭州 453003)
[1] 郭培強,王文波.冷鏈物流成本控制研究——以雛鷹集團為例[J].江蘇商論,2017(01):37-39.
[2] 閆爽.全程責任制助產提升分娩質量的作用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29):4089-4090.
[3] 李學工,齊美麗.生鮮電商冷鏈物流的成本控制研究[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6(04):52-60.
[4] 李晶晶,郭三黨,李曄.基于成本約束的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系統耗損控制研究[J].河南科學,2015,33(03):472-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