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齊向宇 編輯/張美思
2018年的剩余時間,綜合經濟基本面、貨幣政策、對外政策等多角度來看,美元有望延續強勁上漲的勢頭。
今年二季度以來,美元指數的持續走強成為了整個外匯市場乃至整個金融市場的核心事件。從具體走勢看,在經歷了四月至五月的直線拉升之后,美元指數自五月中開始震蕩上行,表現出“下方支撐線清晰、上方高點逐步抬升”的波動特點。美國和歐洲在經濟和利率政策上的分化是美元走強的核心因素;此外,美國對世界各國采取的加征關稅和制裁行為對世界經濟和市場情緒的挫傷,在客觀上對美元走強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以下,筆者將據此脈絡對四月中旬以來的市場進行梳理,并嘗試對年內美元指數的走勢進行分析和展望。
當前,美國經濟增長仍然強勁,表現堪稱穩健。在與其他發達經濟體,尤其是歐洲經濟的橫向比較中,美國經濟的優勢更為明顯。
第一,美國過去三個月內就業數據整體表現優異。首先,核心的就業崗位數據表現良好。5、6兩個月的數據基本處于近六七年的平均水平附近,顯示崗位增長步伐仍然穩健。雖然7月非農就業崗位僅增加15.7萬人,不及預期的19萬人,但前值卻由21.3萬人上修至24.8萬人,說明就業崗位創造的整體形勢仍然非常穩健。
其次,過去三個月的分項就業數據表現也總體向好。失業率數據分別為3.8%、4.0%和3.9%;勞動參與率分別為62.7%、62.9%和62.9%,且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一直維持在62.7%—63%的區間。當然,勞動參與率遠未回到2008年以前大約66%的水平,這一結構性問題仍然是美國就業市場的痛點。而這恐怕也是平均時薪數據增長一直不溫不火的重要原因。當然,平均時薪數據的增長率也屬可接受的水平。
第二,美元走強的另一個背景性因素是通脹壓力的上行。盡管其數據本身在公布時市場波瀾不驚,但仍然是重要的參考。過去三個月,美國公布的CPI數據表現不錯,充分印證了美聯儲持續加息的合理性。其中,CPI分別同比上行2.8%、2.9%、2.9%,在油價上漲的背景下呈現出加速上行態勢;而核心CPI也分別達到2.2%、2.3%、2.4%。此外,PPI數據也表現優異。考慮到PPI通常領先于CPI走勢,這些數據也預示著未來通脹的走高潛力,從而為美聯儲今年再加息兩次提供了依據。
在美國經濟率先復蘇的背景之下,美聯儲的利率正常化步伐快于歐洲,這樣的局面為美元提供了有力支撐。
美聯儲在6月14日議息會議上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至1.75%至2%,表態如市場預期變得略偏鷹派。事實上,美聯儲目前在與市場溝通方面做得很好,不會給出什么超出市場預期的信息。雖然目前來看,市場對于2019年的觀點仍然滯后于美聯儲點陣圖預測的加息三次,但隨著美聯儲按部就班地加息,市場或不得不修正預期。
反觀歐洲央行,則顯得底氣不足、較為鴿派。雖然其如市場預期宣布了今年年底終結QE(四季度QE規模減半為150億歐元),但同時也宣布將現有利率水平至少維持到2019年夏天,且下調了GDP和通脹目標。這一點比較出乎市場意料。其實歐央行的表態應該說基本符合此前歐元區的經濟狀況,只是歐央行官員在近期的表態吊起了市場的胃口,使歐元先行走高;但隨后的歐元弱勢又帶動美元全線上行。預計這種美快歐慢的態勢將會持續一段時間。
今年以來,美國政府采取了大量逆全球化的貿易舉措,并在國際政治領域動作頻頻。這些行為對其他國家和世界經濟整體構成了負面影響。
美國政府采取單邊貿易保護主義行為,宣布對中國5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在受到反制后,又威脅要進一步對2000億美元產品加征懲罰性稅收,并列出了針對價值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進行征稅的清單。與此同時,美國對其盟友同樣強硬。美國總統特朗普拒絕在G7聯合公報上簽字,同時和其他六國領導人在貿易問題上仍然有很多爭執。除此之外,特朗普針對地區局勢采取的行動也擾亂了世界政治局勢。美國在近期威脅要對購買俄羅斯國債的機構進行制裁,并對土耳其采取了制裁行動,直接誘發了兩國金融市場的振動,令盧布和里拉出現危機行情。
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令市場不得不認真考慮貿易摩擦可能給全球經濟帶來的影響。與以往不太一樣的是,上述情況并沒有在市場中簡單地形成通常的避險情緒效應,而是推升了美元的普漲;其最近對新興市場國家俄羅斯和土耳其的制裁舉動,則間接誘發了歐元的大跌,給金融市場帶來了巨大擾動,并再度推升美元指數站上96關口。
展望2018年的剩余時間,綜合經濟基本面、貨幣政策、對外政策等多方面看,美元有望延續強勁上漲的勢頭。
第一,美國經濟領先全球的局面料將延續。從通脹、就業等各大經濟指標來看,美國的經濟已經不止于單一經濟指標的向好,而是已經進入了整體向好的趨勢,再加上特朗普對內減稅政策的助推,美國經濟在年內料將延續復蘇勢頭。
第二,美聯儲年內料將加息兩次,貨幣政策仍然相對領先。年內美聯儲還將召開三次議息會議,分別是在9月27日、11月9日和12月20日。隨著美國經濟的持續向好,目前市場的關注焦點在于,美聯儲在今年9月和12月的會議上是否還會加息。而通脹將是推動美聯儲維持加息路徑的首要因素,薪資則是通脹內生動力的重要體現。綜合來看,美國經濟增長仍然強勁,表現堪稱穩健,雖然通脹仍然溫和,且貿易摩擦導致企業對未來前景略有疑慮,但暫時還看不到經濟轉向的風險。這將使得今年美聯儲繼續加息兩次的概率接近100%。
第三,美國強硬的對外政策預計不會改變,對外部世界的負向影響也將持續。美國國會中期選舉將在11月6日舉行,此次選舉將影響美國的政治格局,共和黨成敗與否事關特朗普能否在2020年總統選舉中占得先手,同時也事關特朗普的執政根基。因此,特朗普有很強的動力在選舉前爭取政治資源、拉動選民意愿。按照其現有策略,特朗普應該會延續強硬政治風格和民粹主義做法。基于這樣的立場,美國的貿易保護政策以及對部分國家的經濟制裁行為,仍可能不時發生。美國這些政策對世界經濟秩序和地區穩定的沖擊,仍將令各國如芒在背。
綜合來看,美國國內經濟的趨勢性復蘇構成了美元指數上漲的基礎。在這樣的背景下,美聯儲有更充分的理由調升利率,以使美元成為更具吸引力的投資貨幣。同時,特朗普出于政治目的采取的貿易保護、對外制裁等行為,客觀上對目標國家和世界經濟構成了實質性或威懾性的傷害,通過此消彼長也將進一步提振美元。美元指數有望在年內延續強勢,震蕩上行的波動特點也有望得以保持,技術圖形上的上行趨勢通道或將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