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巖
(西安石油大學,西安710065)
我國自古傳承著“仁義禮智信”的道德信條,儒商倫理思想對中國經濟和企業發展產生了根深蒂固的影響。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經濟體制發生深刻變化,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讓許多原本踏實苦干的企業家及新興行業的管理者為了追逐企業利潤最大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出現了道德滑坡、信用缺失的現象,假冒偽劣產品盛行,問題食品對消費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損害的事件層出不窮。
習近平總書記在早年個人著作《擺脫貧困》中就提到:“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只是為精神文明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我們切不可物質上脫貧了,精神上卻愚昧了。”道德精神是企業流淌的血液,企業家之所以稱之為“家”,首先要滿足作為人的各項要求,而欲立“人”先育“德”。企業家的道德修養是使一個企業得以長期穩定發展的根本保證,是建立企業良好形象,在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所以,在市場體制不健全,社會矛盾尖銳的當今時代,提高企業家自身修養,培養道德良知,增強企業家社會責任感迫在眉睫。
1.企業家的含義。企業家的重點在于一個“家”字,常識告訴我們類似于“科學家”“文學家”“哲學家”等名號都是給予在其研究的專屬領域有著卓越能力做出杰出貢獻的優秀人才。企業家顧名思義,就是在管理經營企業方面高人一籌的領導者。他們對于企業的發展有獨到的見解,有杰出的領導力、組織能力和預測能力等,對于市場的觸角十分敏感,在傳統發展軌跡中不斷尋求創新改革。企業家逐漸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個新興階層,他們為社會創造著源源不斷的價值,推動了社會飛速進步。
2.企業家倫理道德的含義。企業家的道德被賦予了多層含義。首先,它包括了作為一個普通人應有的自身修養,基本的優秀品質都應該在企業家身上具備。其次,從企業的角度看,企業家的倫理道德應該強調誠信、自律、腳踏實地。再次,從社會角度看,企業家的道德建設還包括對國民負責真誠,對社會無私奉獻,對國家忠誠熱愛等精神。企業家的倫理道德是在面對公司內外部利益沖突時的價值取向,是面對金錢、股權等極大誘惑時企業家秉持的信條和準則。
1.企業家自身修養程度低。企業家首先作為一個普通人,有著人們本性中的通病,如自私、貪婪、趨利等等,而這些人性中的缺陷之所以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現的程度和方式不同,大多是因為后天環境,即家庭、學校教育,文化程度,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等因素的影響。企業家的倫理道德建設一部分在沒有成為企業領導者之前就建立起來,而道德的有無和修養程度與能否成為行業競爭中的佼佼者無直接聯系。所以,一部分企業家的自身修養在職業初期就顯現出較低水平,導致其領導的企業在成立之初就是無良企業,只為謀取利益,對市場和社會毫無貢獻之心。另一部分企業家則經歷了經濟體制的轉軌階段,自由開放的市場經濟少了許多條條框框的制度約束亂了陣腳,企業家的道德約束也隨之放松,他們對金錢、權利、地位物質的貪念越來越大,急功近利,以不正當的手段為企業和個人謀取更多的灰暗收益。
2.追求企業利潤最大化。馬克思有言:“如果資本有10%的利潤,它就敢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有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的法律,犯下任何罪行。”長期以來利益和道德好像總是被放在對立面,在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這種觀念更是被絕對化。企業家作為企業的經營者和決策者,不可避免地將企業利潤最大化作為唯一的發展目標。要在短時間內實現最大效益,就要最大可能降低企業成本,想方設法在各個環節中賺取利益,達到這一目的的方法往往是犧牲產品質量,降低服務水平,甚至制造假冒偽劣產品,使用有害物質。這一系列的行為都是以企業家的決策為導向,他做了什么決定,各層級部門就會按部就班地執行。如果倫理道德在與利潤最大化的激烈博弈中敗下陣來,那么企業便會偏離正確的發展道路,最終作繭自縛,失去市場和消費者。
3.企業家缺乏社會責任心。“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信條對于企業家而言尤為重要。作為主要社會財富的創造者,企業家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應該主動挑起社會全面建設的大梁。而絕大多數企業家沒有將倫理道德和社會責任視為企業長期生存之道。他們以浪費社會資源,破壞環境,壓榨社會勞動力來提升經濟指標,對社會慈善事業態度冷漠,只顧眼前利益,置消費者的產品使用安全于不顧。社會責任感的缺乏使企業家輕易地打破道德底線,形成社會發展的不良風氣。
4.經濟體制不健全,市場發育不完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在此環境下建立的現代企業制度是以國有經濟為主導,這就衍生出眾多資產流失和腐敗問題。企業家在這種轉型期的體制內生存,為了得到更多的資源和權力,就會拋棄企業家應有的倫理道德,出現官商勾結,官商相護,鉆經濟體制改革的空子,偷稅漏稅。在長此以往的暗箱交易中,企業家逐漸漠視良知,為貪欲而道德淪喪。
5.監管不力。監管對于市場經濟是國家伸出的一把無形的戒尺,是干預和規范發育尚未完全的市場的有效手段。然而,相關行政執法部門,對企業在經營活動中的過失及不正當做法要么視而不見,要么懲戒力度相對于企業冒風險獲得的利益而言作用甚小。企業家在這種不痛不癢的監管下為了更大的經濟利益就會一次次鋌而走險,最后的倫理道德也沒了約束。另一方面,我國監管體系側重于市場門檻、資金流動、產品質量、技術投資等,忽視根本的企業及企業家的道德監管體系建設,缺乏與時俱進的有效企業家道德評價體系。這讓企業家們不重視自身道德修養的提升,片面地用金錢和地位包裝自己。
中國自古以來重視倫理道德建設,以儒家思想為主流的傳統文化熏陶著我們每一個人,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角色,企業家也應加強儒商理念浸透到自我修養和企業管理中。將仁義和誠信作為商業道德的重要規范。加強企業家道德建設,必須順應時代發展,樹立的道德規范適合現行體制下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家的倫理道德要與企業自身發展良性結合,將經濟利益和道德良知作為相輔相成的元素加強企業可持續性。
1.加強企業家道德認知,提升自身素質水平。物質世界的各種誘惑對企業家的道德沖擊比普通人來得更加猛烈,企業家應該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培訓,不斷用優秀文化來提升自身修養,時刻反省、自查。另一方面,社會要突出以倫理道德為企業文化的企業經營理念,在“全國優秀企業家”“十佳杰出貢獻企業家”的類似評選中強調道德建設的重要參考因素,不排除以道德評分來決定物質獎勵的方法來激勵企業家發揚倫理道德。
2.完善市場經濟體系,加強法律法規建設。我國市場經濟起步晚,但發展速度快、勢頭猛,面對自由開放的經濟環境,道德建設需要成熟的市場經濟來支撐。這就需要制定更詳細更有效的市場監管規章制度,規范市場行為,打造公開透明,公正健康的競爭環境。政府行政部門加大監管力度,“簡政放權”的同時避免不作為和無效用的監管行為。嚴厲打擊企業家不正當競爭行為,加大對失信企業,威脅社會、民眾安全企業的懲處力度。
我國現階段的企業發展最關鍵的不是創造了多少社會財富,拉動了多少投資,而是怎樣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打造過硬的品牌,實現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這就要求加強企業家的倫理道德建設,在物欲橫流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內心對精神品質的堅守,腳踏實地,艱苦奮斗,誠信經營。
企業的生死存亡、繁榮衰敗對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創造社會價值的主要力量。而企業家作為企業的領頭人,言行舉止和每個決策所體現的道德修養無一不在影響和決定著企業的方向。只有保證上層建筑的道德高度,才能穩固基礎建設,才能帶領企業和社會經濟往更高層次實現突破。用過對企業家倫理道德的研究,才能找出道德缺失的根源,才能及時糾錯,保證企業深化改革的順利進行,提高整個社會的道德風尚,為我國未來的企業發展壯大培養高素質的優秀管理人才。
企業家只有將仁義道德與經營管理融為一體,將社會建設視為己任,才能有更好的發展前景,才能實現經濟利益和精神世界的雙豐收。
參考文獻:
[1] 袁媛.基于企業社會責任的企業家道德建設[J].中國電力教育,2013,(20).
[2] 付吉元,杜鋒鋒.利潤追求與道德危機[J].河北企業,2012,(10):51.
[3] 李蓉.論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家道德血液的養成[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1,(2).
[4] 謝吉慶,于朝暉.企業家道德缺失的根源及對策[J].中國商貿,2009,(21):230-231.
[5] 劉軍寧.沉默的利潤[J].新財經,2004,(9):124.
[6] 李蓉.從三鹿事件透視企業家的道德血液[D].長沙:湖南工業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