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東 吳波虹 盧滔滔
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職業教育已經成為提高國際競爭力的基礎,也是現代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已經成為國家戰略層面發展的方向;傳統職業教育理念認為學歷是取得成功、高回報或社會地位的主要途徑,從而形成了很多高職院校產生了重知識理論,輕動手實踐;重校園教育,輕社會實踐;而現代經濟發展的要求是對員工的專業知識提出要求,而是更加注重員工綜合素質,特別是綜合實踐能力。產教融合已經成為現階段高職院校發展的基礎,但是產教融合政策與管理機制不健全、企業參與人才共育的動力不足、還沒有一個良好的產教融合生態體系。基于此,政府層面出臺了教育部等七部委在2008年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08]8號)、2012年教育部頒布《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等相關政策,這些相關的政策文件也日益體現出對產教融合的鼓勵與支持。另一層面,政府層面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其作為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特別是李克強總理提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業已經成為高職院校發展的基礎。針對產教融合學生創業人才的培養,本文從產教融合來培養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適應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主要表現在“誰來培育”和“如何培育”兩個層面來進行分析。產教融合的理念主要是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教學資源、共同參與制定校企合作教材、共同組織和監控教學過程,一起構建創業實踐體系。

圖1 產教融合的高職電子商務學生創業實踐體系
通過對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創業學生的調研,發現學生從事創業必須要掌握網絡產品銷售、客戶服務、網站平臺運營、網絡產品策劃;企事業單位從事網上采購、網上銷售、網上商鋪經營管理、網絡編輯、中小型電子商務項目規劃、外貿電子商務的相關崗位相關崗位的知識。針對學生的需求,在打破原有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以創業核心能力培養為導向,培養懂管理、又懂技術復合型高素質技能型和要求,構建產教融合的高職學生創業實踐體系。
第1、2學期,學生到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進行專業見習與認知教育,并完成創業的相關課程和基礎的專業課程學習、其中在第一學期后二周通過學校的電子商務仿真實訓基地完成職業認知實踐項目,第二學期的后四周利用京東全國客服中心江蘇財經職業學院兼職實訓室進行個人特質能力培養,完成學生的基本創業技能的培育。
第3、4學期,學習以創業案例項目為導向的專業課程,依據網上交易和網下配送布局的商業運營模式,實施任務驅動的特定項目教學;在第三學期的后四周利用智慧商科綜合實踐基地進行職業能力實戰訓練項目,通過探索項目系統驅動的課程綜合實踐模式,優化創新創業綜合實踐項目,穩步推進創新創業項目的開展及成果應用,提升學生應對企業實戰中復雜程度較高網絡營銷環境的能力。在第四學期后六周集中時間利用校內電子商務生產實訓基地,每個學生都在淘寶網上注冊網店進行淘寶創業,同時在淘寶網創業項目實施基礎上,探索物流行業及其它專業網站創業項目開發。
在第五學期的后八周利用電子商務技術服務公司通過項目的方式進行電商解決方案設計,能較好地實現與企業零距離對接。第六學期,利用電子商務行業其它企業,以頂崗實習的形式進行綜合技能強化。頂崗實習通過崗位能力訓練項目與畢業設計相結合,實現真題真做;頂崗實習與就業、創業相結合,促進學生創業能力的提升。
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學生3-5人為一小組,以實際開設網店為載體,邊開網店、邊學習。教學過程從布置任務——學生閱讀、查找相關資料(閱讀教材、網上查找相關資料)——學生完成任務(完成網店的裝修)——教師點評(指出每組學生的網店裝修中的不足之處)——學生討論、完善任務(學生進一步完善網店的裝修)。這種教學方法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講授為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育理念作為影響教育主體決策、開展教育活動、評價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對教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促進合作教育的發展,首先需要高職院校的管理者改變“等、靠、要”的辦學思想,建立起與市場經濟時代相適應的開放辦學理念,開拓資源渠道,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力量和自籌等多渠道的辦學資金組成,注重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其次需要對高職教育的本質屬性有更深層次的了解,高職教育作為一種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類型,其對來自地方經濟與行業發展的需求,對勞動力市場上的人才需求數量、結構、層次更為敏感,這也就有必要經常開展社會調查,密切與企業等生產一線部門的聯系,及時了解勞動力市場變化趨勢并做出相應的調整。再次需要對高職人才培養的特殊規律進行深入探討。高職教育的就業導向對其所培養人才具備的技能與生產部門實際所需崗位技能的對接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要保證高職畢業生能夠順利就業,就需要通過與企業在校內設立生產性實訓基地、在校外設立頂崗實習基地.保證學生所學技能與生產部門所需技能同步。這也就要求高職院校加強與企業的合作,開展產學研結合教育,共同培養人才,形成開放辦學、合作育人的教育理念。
師資隊伍建設是保證學院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牢固樹立“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的觀念,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堅持培養與引進并重、師德教育與業務提高并進的方針,以雙師化為目標,建立較完善的師資隊伍管理制度和優秀人才成長的有效機制,采取“引進、培養、提高”等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強化師資培養,初步形成了一支師德高尚、素質優良、業務精干、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通過實行嚴格的教師“上崗培訓”制度,堅持“先培訓,后上崗”,新教師上崗前必須在指定企業進行不少于6個月的專業實踐訓練,取得相應技能等級證書。專職教師要定期進修學習和參與企業軟件開發工作,每兩年要有不少于4個月的生產一線實踐活動或技術應用研究的經歷。對兼職教師進行教育理論、教學方法、教師職業規范培訓,提高兼職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確保生產性實訓課程的教學質量。讓教師到生產第一線上崗,直接參與應用技術開發項目,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開發能力,使教師由單一的教學型向集教學、科研、生產實踐一體化的“一專多能”人才轉變。
充分利用實訓基地的資源,在保證人才培養大目標的前提下,加大改革的力度,探索面向社會,服務社會的機制,理順實訓基地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確保生產經營工作有效開展,增強實訓基地的造血功能。建立健全了行政管理、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四部分制度的同時,制訂和完善了《國家重點培育高等職業院校建設項目管理辦法》、《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改革實施方案》、《關于專業帶頭人推薦、選拔和管理辦法》、《關于骨干教師選拔、培養和管理辦法》、《關于加強“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建設辦法》、《學生頂崗實習管理辦法》等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