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靜云
政府采購實行集中采購和分散采購相結合。集中采購是指采購人將列入集中采購目錄的項目委托集中采購機構代理采購或進行部門集中采購的行為。分散采購是指采購人將采購限額標準以上的未列入集中采購目錄的項目自行組織采購或委托采購代理機構代理采購的行為①。由此可見,高校的分散采購項目可以由高校按相關規定自行組織采購。從很大程度上來說,高校分散采購項目能否本著公開、公平、公正、誠實信用的原則進行,評審工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評審專家作為評審工作的主體,直接影響到分散采購工作的最終結果,影響到分散采購工作能否公平有序地開展。
高校的分散采購工作包括大量繁瑣的過程,但是真正直接影響分散采購結果的是專家評審階段。現實工作中,由于高校的采購管理部門不具備采購項目所相關的專業素養,因此需要具有采購項目相關專業的專家參與評審,才能從技術指標、商務指標、企業資質與授權等等方面評審投標人和投標文件。一支高效運作的專家隊伍,可以充分發揮技術評審和經濟評審的專業優勢,使評審專家稱為高校采購部門的智囊團,使招標采購過程更加民主化、科學化、法制化②。
采取隨機抽取的方式抽取專家對于采購項目評審本身比較客觀,并且評審專家一般是相關專業方面的權威,在行業中有一定的威信,所評審出來的結果具有一定的可信性。評審委員會成員人數為五人以上單數,其中經濟、技術方面的專家不得少于成員總人數的三分之二,保證評審專家人數在評審委員會中占三分之二,可以充分發揮評審專家在評審中的權威作用,保證評審結論的公正。
評審專家作為是采購人部門之外的人員,在一定程度上會對采購人產生一種壓力,使采購人不敢輕易違反相關的法律法規,客觀上起到了監督的作用,使高校有限的資金得到合理利用,客觀上有助于分散采購工作的防腐倡廉。
評審專家作為評審工作的主體,直接影響到分散采購工作的最終結果,影響到分散采購工作能否公平有序地開展。目前高校分散采購評審專家管理存在問題主要有一下幾個方面:
一方面,由于可供隨機抽取的專家總數偏少, 一些專家由于還有日常工作,有時候時間上與評審時間相沖突,從而不能參加評審;參加評審工作專家很大一部分已經退休了,雖說評審經驗非常豐富,但由于身體狀況不好。另一方面,由于新時期高校分散采購品目日趨復雜性和多樣性,評審專家在專業門類難以滿足采購項目的需求,表現為門類不全、結構比例失調等,影響到專家聘請程序的正常進行,不能夠滿足日益發展的高校分散采購評審工作的要求。
由于評審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也給高校的分散采購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一方面,專家評審并未仔細研究招標文件,對于如何評審完全沒有概念,在評審現場沒有主見,盲目聽從其他評審專家的意見。另一方面,有的評審專家法律意識不強,將評審現場的有關情況向供應商透漏,更有甚者,有的評審專家在評審現場,為自己熟悉的供應商說好話、打關系分,這都造成了不公平競爭,給分散采購評審專家的權威性帶來了不好的負面影響③。
高校實行分散采購時間不長,相關監督機構的監督職能還沒有到位,缺乏對專家評審行為的全過程監督、審查與評價機制。目前對高校分散采購評審專家評審行為還沒有形成對事前、事中和事后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體系,分散采購專家事前不參加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不了解采購項目需求,評審現場對項目進行評審時,只能走形式過程。此外,專家評審不涉及項目的后期驗收等事后評審內容,這些都使專家的作用無法全面發揮④。
對于高校分散采購評審專家管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規范和完善:
一是高校分散采購部門可以根據各自工作實際,充分發揮高校的人才優勢,將本校的專家資源進行分類統計,擴大分散采購項目對專家評委的選擇余地。
二是可以與相鄰高校或者本地高校聯合建立高校類采購項目評審專家庫,促進人才資源共享,由于各個高校采購項目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也可以互相借鑒經驗,從而增強評審結果公正性,以降低項目采購風險。
三是高校要對各種專家的專業結構進行細化分類,解決評審專家人數(比例)失調、專家不專的問題。
四是吐故納新,對評審專家進行動態管理。一方面,將評審專家中因健康狀況不佳或者專業領域變動不適宜評審的人員移出評審專家庫。另一方面,面向社會公開征集評審專家,具有相關專業知識的人員可以自愿報名,經考核后錄取,充實評審專家資源。
由于評審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也給高校的分散采購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評審專家只有不斷提升個人綜合素質,才能使評審結果更加使人信服。
一是高校采購部門要嚴格按照國家分散采購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評審專家的資格進行嚴格的審查,將那些在專業方面權威、法律意思強、自我要求高、并且具有一定市場了解的專家納入評審專家管理中去,保證進入評審專家名冊的專家都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例如江蘇等少數省份將有關評審專家資格的剛性規定調整為:從事相關領域工作滿八年,具有高級職稱或者取得中級職稱滿五年或者取得中級職稱并具有監理工程師、結構工程師、建筑師、造價工程師等執業資格,同時明確評審專家必須具有較高的思想素質,熟練掌握分散采購法律法規知識。
二是作為評審專家,必須認真研究采購項目需求,了解采購市場情況,學習評審專家相關法律管理辦法,完成分散采購法律法規和相關專業識更新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履行法律所賦予的責任和義務。定期面向評審專家舉辦招標采購法律法規、相關業務知識的培訓,組織開展招標、投標、評審專題研討活動。另外要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開展反腐倡廉教育,比如搜集典型案例,定期開展研討等等活動,努力夯實評審專家拒腐防變的能力。
完善相關監督制約機制,是其“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和“陽光交易”目標得以實現的基本保障。一是嚴密做好評審各環節監督管理的銜接工作,減少監管真空和監督死角。評審專家存在違法行為的,其評審意見無效,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⑤。二是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根據工作開展情況,考核評審專家參與分散采購評審工作所反映出的工作實效,得分排名比較低的,要求下一年度必須參加相關知識培訓,否則,將取消專家評審資格。
分散采購評審專家管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作為高校分散采購管理部門,應發揚與時俱進的精神,不斷規范和完善評審專家管理的各個環節,為評審工作達到公平、公正的目的打下良好的基礎。
注釋: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總則第七條.
②劉孫東,梁偉中,王勇.高校政府采購中評標專家及專家庫的管理[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3).
③嚴俊哲.項目評審專家庫的建設及專家管理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3.
④劉孫東,梁偉中,王勇.高校政府采購中評標專家及專家庫的管理[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3).
⑤《政府采購評審專家管理辦法》(財庫[2016]198號)第四章第二十七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