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明林 魏巧蓮
(黃委會水文局 河南鄭州 450004)
榆林市位于陜西省北部,地處東經 107°28′~111°15′,北緯 36°57′~39°35′之間,東隔黃河、。榆林地域東西長385km,南北寬約263km,總面積43578km2,占全省總土地面積的21.21%,居陜西省10個地級市之首,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具有重要的經濟、戰略地位。
榆林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275646.0×104m3,全市四級分區中,水資源總量最大的為無定河流域為125192.0×104m3,其次為吳堡以上右岸,為111650.0×104m3,最小為馬蓮河、蒲河、洪河,為1932.0×104m3;行政分區中,水資源總量最大的為榆陽區,為66146.0×104m3,其次為神木縣,為 57308.0×104m3,最小的為吳堡縣,為2835.0×104m3。榆林市水資源四級分區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成果見表1。
榆林市境內主要河流的部分河段水質已經受到污染。14個河流水質監測斷面中,近期(2011-2014年)監測水質達到Ⅱ類標準的1個,達到Ⅲ類標準的8個,達到Ⅳ類標準的4個,V類標準的1個。在枯水期,由于來水偏少,部分河流的實際水質要低于統計值,少數斷面甚至為V類或劣V類水。

表1 榆林市四級區水資源總量表
由于榆林市經濟的迅速發展,帶動了工業及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同時導致經濟發達地區人口迅速增長,大量的生活及工業污水對該地區的水環境造成嚴重影響。部分河流污染嚴重,受污染的河段主要為流經城市河段,導致河水無法利用,缺水問題開始凸現。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不斷增加,對水的需求量也急劇增長,盲目的開采和開發利用水資源對人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也造成了較大的影響。主要的影響有以下幾方面:①部分地區盲目開發水利旅游項目,導致該地區水質污染加劇;②個別地區過量開采地下水導致地面沉降;③由于人類活動影響造成部分湖泊萎縮;④部分河流斷流。
為了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提高區域水資源承載能力,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需要采取各種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其中加強水資源管理制度建設,完善水資源管理體制,是十分重要的一個部分。
加強水資源管理體制建設,強化城鄉水資源統一管理,加快理順涉水部門之間的職責關系,強化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水資源統一管理與監督職能,進一步加強城鄉水資源統一配置,統籌調度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對城鄉供水、水環境治理、防洪等統一規劃,建立健全政策法規統一、規劃協調銜接、職能分工明確的水資源管理體制。
要實現水資源配置目標,還需要編制和完善榆林市全區供水工程建設方案,通過工程措施,增加供水能力,保障社會經濟發展需水要求。其中,由于中水及礦井水在區域的水資源平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故榆林市在近期及將來一段時間,應重視中水回用工程及礦井水回用工程的規劃建設,從政策、管理角度積極推進企業使用再生水源,以提高區域水資源承載效果。
節水型社會是在社會各個層面和各個領域的具體實踐活動中,都以節水作為其社會行為的基本準則之一,建立健全相關機制體系,協調社會經濟結構,實現社會系統、生態系統和水資源的良性發展,保障水資源的持續利用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永續支撐。其核心是制度建設,要建立以水權、水市場理論為基礎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形成以經濟手段為主的節水機制,建立起自律式發展的節水模式,不斷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榆林市主要用水指標和用水效率在陜西省以及全國都處于相對較好的水平,因此通過節水型社會建設,可更為有效地提高用水水平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