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剛,李玉凡
(中國水利水電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西安 710024)
隨著世界各國基礎建設的發展,混凝土使用量快速上升,占混凝土80%左右的砂石骨料用量巨大,僅在中國的年用量就遠超過百億噸。由于天然骨料儲量不足,開采時破壞生態環境,因此使用人工骨料的占比高達90%。石灰巖、砂巖、花崗巖等作為人工骨料的爆破開采技術已有介紹,而輝綠巖人工骨料開采還鮮有介紹。非洲幾內亞蘇阿皮蒂水電站選用輝綠巖料場,經現場不斷爆破試驗,優化調整,找到了合適的爆破參數,值得同類工程借鑒。
蘇阿皮蒂水電站位于非洲幾內亞孔庫雷河中游,規模為大(1)型,總裝機容量450 MW,混凝土總量350萬m3,需砂石骨料約378萬m3,毛料開采約430萬m3,附近天然骨料匱乏,全部采用人工骨料,料源為大壩下游2.4 km的左岸輝綠巖料場。料場山勢平緩,兩側沖溝切割較深,開采高程為155.00~217.00 m,巖體微風化或新鮮,呈深灰、青灰色,塊狀結構,水平構造,主要礦物成份為輝石、斜長石,致密堅硬,具體輝綠巖實測密度及抗壓強度見表1。料場高峰期月開采強度26萬m3,爆破粒徑要求不大于80 cm。

表1 輝綠巖實測密度及抗壓強度表
前期料場爆破孔徑120 mm,臺階高度10 m,為消除根底,超深2 m,孔深12 m,單耗藥量選為0.45 kg/m3,間距4 m,排距3 m,封堵3 m,耦合間隔2 m裝藥,有效裝藥長度7 m,毫秒雷管分段起爆,最大單響藥量600 kg。爆破后發現以下問題:① 單次爆破規模小,毛料供應無法滿足骨料加工需要;② 炮孔利用率低,僅有58%;③ 爆破后大塊率高,約35%;④ 爆破后沖破壞明顯,保留巖體節理、裂隙和水平層面張開,對下一循環爆破影響較大。
針對初期開采遇到的問題,解決思路如下:① 通過優化爆破網路,在控制最大單響藥量的條件下,增大單次爆破規模,提高毛料供應能力。② 采用小直徑爆破孔,耦合連續裝藥,提高炮孔利用率。③ 從火工材料、鉆孔方向、炮孔間排距、微差起爆、單耗藥量等方面進行爆破技術優化,提高爆破質量,降低大塊率;④ 控制后排爆破減少爆破后沖破壞。
(1) 孔徑:輝綠巖巖體堅硬,最大抗壓強度達170 MPa,可鉆性差,120 mm大直徑爆破孔鉆進速度慢,且需要分段間隔裝藥,藥量集中,工序多,孔口封堵段長,炮孔利用率低,施工速度慢,在孔口和間隔位置又容易出現大塊。用小直徑爆破孔,既能加快鉆孔速度,又能耦合連續裝藥,減少工序,減短孔口封堵長度,提高炮孔利用率,降低大塊率。經過現場多次試驗,爆破孔用阿特拉斯D7液壓鉆機,鉆頭直徑78 mm,鉆孔擴大系數1.15,成孔直徑90 mm。
(2) 孔向:考慮輝綠巖巖層接近水平,當地鉆工技術水平不高,鉆孔方向選用垂直向下,垂直鉆孔精度宜控制,不易發生偏差,鉆進速度快,爆破能量不會順水平層面損失利用率高,能提高料場巖體破碎效果。
(3) 孔深:垂直孔孔深為臺階高度加超深,臺階高度根據巖性、地形、道路、鉆孔機械和挖裝機械性能等綜合因素,選臺階高度為10 m,超深2 m,孔深為12 m。
(4) 孔間、排距:大孔距、小排距可增大爆破漏斗角,形成弧形自由面,為巖石受拉伸破壞創造有利條件;能防止爆炸氣體從相鄰炮孔間裂隙散逸,提高爆破能量利用率;能減弱炮孔間應力疊加作用,使單孔的徑向裂隙、環向裂隙充分張開,提高巖石的破碎質量;能提高巖體推移破碎能量,使巖塊相互碰撞,增強輔助破碎作用。鑒于以上優點,再結合初期炮孔間、排距經驗,炮孔間距4 m、排距2 m。鉆孔剖面見圖1。

圖1 鉆孔剖面圖

圖2 水膠炸藥圖
開采初期所有火工材料全部采用國產,由國內集中采購,然后運至施工現場,炸藥采用散裝2號巖石硝銨炸藥和乳化炸藥,保質期12個月,采購+運輸時間6個月,運至工地后僅有6個月保質期,幾內亞國氣候炎熱,超過保質期后,多次出現拒爆。經市場調查,該國市場有西班牙和法國火工材料銷售,價格與國產火工材料基本相同,但炸藥保質期為24個月,運輸+采購時間為3個月。后選購西班牙火工材料(見圖2),由于散裝硝銨炸藥裝填困難,炸藥選用卷狀水膠炸藥,裝藥簡便迅速;毫秒導爆管雷管與導爆索連接為卡扣式聯接(見圖3、4),聯網迅速,比國產綁扎速度提高2倍以上。

圖3 毫秒導爆管雷管圖

圖4 毫秒延時連接塊圖
依據初期實際爆破參數,查閱相關資料,料場開采單耗藥量調整為0.64 kg/m3,單孔藥量51.2 kg。采用?70 mm水膠炸藥,單節長度50 cm,炸藥密度1.25 g/cm3,單節藥重2.4 kg/節,孔底1 m范圍,裝5節劃開外包HDPE包裝膜的炸藥,耦合裝藥,延米裝藥8 kg,上部9 m,連續裝18節包裝完整的?70 mm水膠炸藥,孔口封堵長度2 m。裝藥結構見圖5。

圖5 裝藥結構圖
爆破網路采用微差爆破,前排孔爆破時產生的短裂隙有利于后排孔爆破時對孔間巖石的破碎,可提高破碎質量??變日ㄋ幱脤П髦量椎灼鸨?,保證孔內炸藥完全起爆。爆破網路采用高段位MS22(延時900 ms)孔內延時,用100 ms連接塊排間延時,為保證最大單響藥量不超過600 kg,同排間爆破孔用42 ms連接塊延時間隔,控制最大單響藥量,一次起爆孔數不超過11個。具體爆破網路見爆破孔布置及爆破網路(見圖6)。起爆規??筛鶕枰?,加大單次起爆孔數。該起爆網路具有起爆可靠,安全有保障,雷管段位少,易于采購和存儲,現場操作簡單,可實現快速聯網等優點。

圖6 爆破網路示意圖
良好的臨空面是保證爆破質量的關鍵因素,單次爆破選擇合理的采取寬度,能保證爆破質量,提高石碴挖運速度,可為下一循環爆破創造良好的臨空面。參照初期爆破經驗和查閱相關資料,寬度選擇在0.8~1.2倍的梯段高度效果較好,實際爆破中寬度選為與梯段高度相等,即10 m。
初期開采爆破后沖未控制,后部保留巖體弱結構面張開,在臨空面處較易形成大塊。為保護下一循環巖體結構完整,給爆破提供一個優質的臨空面,最后一排孔需要采取控制措施,降低后沖作用。在開采區內最后一排孔排距2 m、孔距2 m,不耦合連續裝藥,孔底2 m范圍加強2倍裝藥,藥卷為?40 mm水膠炸藥,不耦合系數2.25,單孔藥量為25 kg/孔。在料場開挖輪廓線位置采用光面爆破,孔距1.2 m,底部加強裝藥,藥卷采用?32 mm水膠炸藥,間隔裝藥,線裝藥密度450 g/m。
(1) 經過爆破技術優化,降低了鉆孔難度,提高了炮孔利用率,將初期58%的利用率提高至83%,節約鉆孔時間30%以上。
(2) 簡化了火工材料采購和雷管分發操作,加快了爆破網路連接速度,提高了爆破作業效率和毛料開采速度。
(3) 爆破巖體大塊率(粒徑≥80cm)明顯降低,據現場統計,大塊率從初期的40%降至5%左右。
(4) 爆破后底板平整,無明顯殘留埂坎。后沖破壞得到有效控制,保留巖體基本完整,臨空面處大塊石明顯減少。爆破效果見圖7。
(5) 增大了單次爆破規模,提高了月毛料供應量,單次起爆規??蛇_2萬m3/次,月毛料供應量達到21萬m3/月。

圖7 現場爆破效果照片
(1) 經過現場爆破實踐,對于抗壓強度高、韌性好、可鉆性差的輝綠巖料場開采,采用小孔徑、全孔耦合均勻裝藥、大孔距、小排距、梅花形布孔、微差起爆網路等爆破技術,將大塊率從40%降至5%左右,既可提高開采速度,又能降低了開采成本。
(2) 料場經過近6個月的爆破開采,有用料累計開挖80萬m3,各項爆破參數通過優化調整,已實用合理,料場毛料供應強度已滿足工程要求,開采成本下降,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為主體混凝土施工提供了保障,值得類似工程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