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燕(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體育課部 湖北 武漢 430070)
高職體育課程改革經歷了三個不同的時期,一是中專體育課程體系慣延時期。二是“拿來主義”時期。三是改革期。2006年教育部頒布了 《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工學結合成為了高職課程改革的動向,高職體育課程要突出職業性和實用性的觀點獲得了共識。針對高職體育課程改革的現狀進行訪談調查,對高職體育課程改革以來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高職體育課程改革發展新設想。
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
(1)文獻資料法:查閱了國內近20年來關于高職體育工作改革方面的政策方針及研究成果;
(2)訪談調查法:通過走訪面談及電話交談等,獲取了與本論文相關的數據與觀點;
(3)邏輯分析法:采用分析與綜合、演繹與歸納等邏輯分析方法對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現狀、問題、原因及改革設想進行分析。
(1)現狀調查。
高職體育課程經過三個時期的改革發展,在課程設置與實施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項目越來越多,學生學習有了更多的選擇性,課程內容有了個性特征,課程評價方面也增加了內容。但存在的問題也比較突出,如課程目標模糊、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落后、體育課學時數不夠、教學評價單一、體育教師缺乏課程意識與實施能力等。
①湖北省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目標認知調查情況
通過對湖北5所高職院校訪談調查得知,其體育課程教學目標主要表現為:掌握基本知識;把握項目運動特點及競賽規則;怎樣正確處理運動損傷和職業疾病?其中主要問題是把提高學生職業能力作為主要教學目標的寥寥可數。

表1 湖北省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目標認知調查表n=53
②湖北省高職院校體育開展的體育項目調查情況

表2 湖北省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內容情況調查表n=53
通過表2調查得知,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內容繁雜無序,重復了很多中學的體育課教學內容。
③湖北省高職院校體育必修課程教學時數調查情況

表3 湖北省5所高職院校體育必修課程的總學時統計
上述5所高職院校,只有2所學校開設了一年半的體育必修課,其它3所均只開設了一年的體育必修課。
④湖北省高職院校課程評價調查情況
課程評價方面。上述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成績的組成除了常態的身體素質、運動技能、學習態度等方面,其評價內容掉缺了課外鍛煉與實踐。
(2)原因分析。
其主因是多數高職院校都是中專學校過渡而來,轉型不及或不徹底,學校名稱變了,而專業課程、基礎課程的建設嚴重滯后。
首先是高職體育課程教學目標與人才培養目標脫節。與國家要求按照職業崗位特色來設置其體育培養目標的專業人才培養規劃不符。
其次生搬硬套《體育教學大綱》。大綱內容是否切合本校實際,是否適合本校學生,沒深入研究,也不敢去突破,因為學院檢查評估教師優劣只按照大綱及計劃行事。
三是考核標準不統一,在體育課程評價方面,由于各課考核標準不同,導致一些課容易拿高分,一些課的標準分低,這就造成學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以致認為體育課考核不公。
(3)改革設想。
基于本文在高職體育課程設置與實施方面的調查與分析,提出如下建議:
首先,重構“四位一體”的課程目標。人格塑造、培養興趣、掌握技能、職業素養是當下高職體育課程的主要內容。這四個層面互相作用、互相影響、互為基礎,也是當前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建設努力的方向與目標,是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新的落腳點
其次,培養課程意識。課程意識是教師的一種專業意識,通常來講是教師對課程系統的基本認識。它是教師在處理和思考自己的課程問題時,形成自己的基本觀點以及課程價值認識。一個教師的課程意識支配著自身的教育行為和教育理念。
三是加強教師的課程能力建設。教師的課程能力包括課程創新能力、課程實踐能力及課程評價能力等。所謂課程創新能力,至少包括三個方面,即課程目標的運用與調整、課程內容改進與更新、課程的組織。課程組織能力是指教師對課堂教學中各種要素進行調控,使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能力。所謂課程實踐能力,即在課堂內外實施方法與策略完成教學實踐的能力。課程評價能力,要求教師除了有能力對課程本身進行全方位的理論與實踐評價外,還應結合學生的發展、變化過程及其態度進行該課程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問題的解決能力、交流合作、批評性思維與創造力等動態性指標的綜合評價。
(1)現狀調查。
在體育課外活動形式上,5所高職院校沒有一所設早操,即使有課外體育活動,也都沒被納入課程考核體系。
校內競賽,除每年舉辦一次田徑運動會外,各校開展了一些單項競賽,如籃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
課余訓練,所調查學校的課外訓練涵蓋了籃球、足球、田徑、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體育舞蹈、武術、貽拳道及飛鏢等項目。項目開展最普及的是田徑、籃球和足球。上述高職院校均有運動隊管理制度和教練員、運動員獎勵辦法。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方面,上述高職院校做法一致,一年一次,專人負責組織實施。不同點只是3所高職院的測試對象為全體學生,另外2所只測試一、二年級學生。
(2)情況分析。
自體育課程改革以來,有專家提出將課堂教學與課外體育鍛煉融為一體,很多高職院校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但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各院校在推廣和宣傳陽光運動、課外體育活動方面力度不夠,沒有針對本校實際確保活動有序、安全地開展。二是課外實踐與競賽沒有做到面向全體,形式內容單一,校內外結合不緊。三是沒有納入考核指標內,鼓勵其參加課外實踐與競賽,學生積極性不高。
(3)改革設想。
在己有的觀念中,“一般都比較強調課堂學習對課程實施的重要性,但在新的課程觀的指導下,要把課堂教學放到課程實施的背景下來認識,那么,對課堂教學的功能、性質、價值等都應該有一個重新認識的過程。至少,不把課堂教學作為課程實施的唯一途徑,除課堂之外,學生的活動、生活、環境、交往等都可以作為課程實施的方式進行有效開發”。
高職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目的是多元的。一是為了增進身體健康;二是提高學習效率,它可以由學生真正地自己掌控學習內容、時間、方式和節奏;三是滿足自身的心理需求,愉悅身心;四是可增進同學之間的交往,增進友誼。
因此筆者提出以下設想:加強體育理論知識的傳授,增進學生課外自我鍛煉的知識和能力;加強管理措施,開展有組織的課外體育實踐與競賽;把課外體育俱樂部作為體育課堂的延伸與課程內容的補充,并安排體育教師參與其中管理;將課外體育鍛煉項目與時間納入體育課教學評價之中,完善體育課程評價體系;增加經費投入,改善和增加體育設施,免費開放體育場館,保證學生有條件進行課外體育實踐與競賽。
(1)現狀調查。
①湖北高職院校體育場館設施和器材配備調查情況
《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配備目錄》文件規定。調查顯示,1所職院的體育場館達標,2所基本達標,2所未能達標。主要問題是:體育經費、場館、設施、器材現狀與國家要求存在差距,比如體育設施比重低不齊全,不能達到課堂教學所需的強度與密度。
②湖北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學歷調查情況

表4 湖北5所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學歷(學位)統計表n=86
表四顯示,5所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在學歷層次上,本科占38.4%,碩士學位占59.3%,其中碩士以青年教師為主。
③湖北高職院校體育教師職稱結構調查情況

表5 湖北5所高職院校體育教師職稱結構統計表n=86
表5調查顯示,體育教師職稱結構:助教4.7%,講師59.3%,副教授以上29.1%。另據5所學校的師生比例為1:900左右,師資力量顯得不足。
(2)原因分析。
高職院校在體育經費、場館、設施及器材方面存在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資金投入不足;有關部門對體育教學需求與環境不夠了解;計劃上有但實施不到位。
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明顯滯后,主要原因:一是科研設備與體育藏書匱乏,影響體育教學改革和科研創新;二是只注重運動技術與實踐教學水平的提高,忽視理論學習和科研能力提升;三是專職體育教師短缺,師生比例失調,選項課數量、課堂教學質量都受到一定的影響。
(3)改革設想。
首先要提高主管部門和領導對學校體育的認識;其次加大資金投入;三是設立專項資金用于課題研究、教師培訓和激勵。四是要加強硬件建設,改善和增加學校體育場地。通過增設健身、拓展訓練和定向越野設施,以滿足體育課程及教學改革需求。另外,在開放校內體育資源基礎上,可利用校外設施如其它學校體育場館、體育協會、體育俱樂部和體育企業等資源。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面臨的問題紛繁復雜,在我國《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指導下,對體育課程設置與實施、課外體育實踐與競賽、基礎能力建設與保障等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職體育課程改革應重構“四位一體”的課程目標;培養教師的課程意識和課程實施能力;把課外體育俱樂部作為體育課堂的延伸和課程內容的補充,安排體育教師參與其中管理。參加并完成俱樂部活動的學生可以獲得相應的學分。將課外體育鍛煉項目與時間納入體育課教學評價中,完善體育課程評價體系開放校內體育場館,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豐富體育課程及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