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哲哲(曲阜師范大學體育教學部 山東 曲阜 273165)
體質健康是人們生產、生活的基礎,也是每個人追求的狀態。對于大學生而言,他們處于學習的重要階段,也即將走向社會,健康的體魄是他們未來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但是根據國家體育總局2014年發布的《國民體質監測公報》顯示,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部分體質健康狀況指標持續下滑,甚至不如中學生,肥胖率和近視率居高不下。因此,改善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成為一個值得研究探索并采取切實行動的問題。“運動是良醫”,體育運動是增強體質健康的最優方式。排球運動作為一項重要的球類運動項目。排球場地設備簡單,比賽規則容易掌握,既可在球場上比賽和訓練,亦可以在一般空地上活動,運動量可大可小,適合于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體質、不同訓練程度的人。在很多高校里面成為大學生體育選修課之一。排球運動對大學生體質健康有怎樣的促進作用,對其進行掌握可以促進排球運動在大學生中得到更好的開展并積極發揮排球在促進大學生體質健康方面的最大效用。
為了了解前人的研究現狀及相關理論,筆者利用中國知網數據庫以及互聯網以“大學生體質健康”、“體育運動對體質健康的促進作用”等關鍵詞搜索、查閱相關研究文獻,對前人的研究文獻和資料進行篩選、整理、分析、歸納、概括,從而了解當前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分析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影響因素,為探索排球運動對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打好理論鋪墊。
實驗對象:選取某高校排球選項班的30名學生作為實驗對象,其中男生18名,女生12名,年齡在18-21歲之間,身體健康狀況良好,自愿參與教學實驗。
實驗過程:在選項課開始前對被試進行體質指標測試。所測試的指標包括三類:(1)身體形態指標,包括身高、體重和BMI(身高體重指數);(2)身體機能指標,包括肺活量;(3)身體素質指標,包括握力、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和男生1000m跑/女生800m跑。然后學生進行為期16周的排球選項課學習,根據教學大綱制定教學計劃,每周兩個課時,科學合理的安排教學及訓練內容。在課程結束之后,再次對被試的各項體質指標進行測試。在實驗過程中,要求被試盡可能地減少參與其他運動項目,以盡可能消除額外因素的干擾。
對實驗前后測量的數據采取spss22.0進行統計分析,主要統計平均數、標準差等描述性指標及差異顯著性指標。
經過為期16周的籃球教學,在教學結束之后對30名被試的身體形態方面的指標再次進行測量,并對實驗前后的結果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結果如下表所示。結果顯示,男生在實驗前后身高的平均值分別為172.36cm、173.45cm,其p值=0.068>0.05,差異不顯著,即實驗后,男生的身高的沒有發生顯著變化;實驗前后男生的身高均值分別為69.34kg、69.21kg,其p值=0.082>0.05,差異不顯著,說明排球教學實驗沒有對被試體重產生的變化不顯著;對男大學生在實驗前后的BMI值進行計算,并進行t檢驗發現,其p值為0.112>0.05,差異不顯著,說明排球教學實驗未對男大學生的身高體重指數產生顯著的影響。同樣,對實驗前后12名女大學生的身高、體重、BMI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發現,其P值均>0.05,差異不具有顯著性,說明排球運動教學及訓練未對女大學生的身體形態產生明顯的影響。

表1 實驗前后被試身體形態指標比較
肺活量作為反映人體呼吸系統機能的重要指標之一,大學生肺活量的高低是他們身體機能的直接體現。體育運動能提高肺部的張力,增加肺活量。對排球選項課教學實驗前后被試的身體機能進行測試并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從表2可以看出,在實驗前后男生的肺活量平均值分別為3827.09ml、3928.39ml,標準差分別為746.21、743.22,經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p=0.036<0.05,說明實驗前后男大學生被試的肺活量有顯著變化,同時實驗后大于實驗前,說明排球教學實驗對男大學生的肺活量產生了顯著地促進作用。同樣對女大學生在實驗前后的肺活量指標進行測試、統計發現,其實驗前后差異顯著,說明排球運動能對女大大學生被試的肺活量產生顯著地促進作用。因此,上述結果表明,排球運動能提高大學生的肺活量,增強呼吸機能。

表2 實驗前后被試身體機能指標比較
對實驗前后被試身體素質的各項指標進行統計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從中可以看出,通過排球教學實驗后,對于男大學生被試而言,其握力、立定跳遠和1000m跑成績顯著提高,說明排球運動對男大學生的上肢力量、下肢力量和耐力素質產生了明顯的提高作用;同樣,對女大學生實驗前后身體素質的變化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其握力、立定跳遠、800m跑成績要顯著優于實驗前,說明排球運動能顯著提高女大學生的上下肢力量和耐力素質。除了被試的上下肢力量和耐力素質外,排球運動對被試的坐位體前屈和50m跑指標影響不顯著,說明排球運動對男女大學生的柔韌性素質和速度素質影響不顯著。

表3 實驗前后被試身體素質指標比較
通過對教學實驗前后男女大學生被試的身體形態指標進行測試發現,排球運動無論是對男大學生還是女大學生的身高、體重和BMI影響都不顯著,即對大學生身體形態方面沒有產生明顯的作用。一方面是因為參與實驗的被試位于18-21歲之間,處于青春期的中后期,開始步入成熟期階段,身體發育已基本完成,身體形態已經基本定型;另一方面是因為排球教學實驗的時間較短,且未對參與實驗的大學生的飲食狀況進行干預,因此對大學生的BMI未產生顯著地影響。
通過實驗統計結果發現,為期16周的排球學習對30名大學生被試的肺活量產生了顯著的提升作用。肺活量作為反映人體呼吸機能的重要指標,而呼吸機能是人體的一項重要機能。呼吸機能的好壞將決定人體供氧能力和供能的能力。排球運動作為有氧運動,參與的門檻比較低,但同時又具備一定的技巧性和對抗性,學生在排球運動中能對增強呼吸肌的功能,進而提高肺的呼吸能力,增大肺活量。
力量素質是指人體神經肌肉系統在工作時克服或對抗阻力的能力,人們日常的走、跑、跳、投都離不開肌肉做功來對抗來自體內和體外的力量。排球運動通過上肢的擊打和下肢的移動來完成技戰術動作,因此對上下肢力量的鍛煉效果較為明顯。在實驗中也證實了這一點,通過實驗前后大學生的上肢、下肢力量進行統計檢驗發現,在握力和立定跳遠兩項指標上,實驗后相比實驗前都出現了顯著地提升,說明排球對大學生的上肢和下肢力量發揮了顯著的提高作用。
耐力素質是指有機體堅持長時間運動的能力。依據人體的生理系統分類,可分為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心血管耐力又可分為有氧和無氧耐力兩類。本研究采取耐力跑的方式,即男子1000m、女子800m的方式來測試學生的耐力。在實驗中發現,排球運動可顯著提高大學生的耐力素質。這是因為排球作為有氧運動,學生在長時間的課堂聯系中,能提高心肺機能,提高有氧耐力水平,進而提高學生的耐力素質。
經過為期16周的排球教學實驗,對實驗前后大學生被試的身體形態指標、身體機能、身體素質指標進行測試和統計檢驗發現:
(1)較短時間的排球運動對大學生身體形態指標(身高、體重、BMI)沒有顯著的影響;
(2)排球運動能對大學生的肺活量產生顯著地促進作用;
(3)排球運動能對大學生的力量、耐力素質產生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