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赟佳(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 100084)
2012年規則規定跆拳道場地增加八邊形比賽場地,直徑8m,八個角,每條邊長約3.3m。這與2009-2012年的比賽區為8m×8m、水平、無障礙物、正方形的場地有很大的區別;隨著技戰術水平的逐步提高,跆拳道競賽規則也在隨著時代和項目水平發展進行不斷的修改和調整,跆拳道場地是運動員進行競技比賽的載體,場地的大小、形狀以及材料材質的變化都會對運動員的發揮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文以比賽場地面積改變后我國跆拳道運動員技戰術特征研究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比賽場地,比賽時間和得分點等方面規則進行調整,以期在比賽規則的指導下,讓比賽可以更加精彩,吸引更多的觀眾,得到更好的發展趨勢成為當前學界關注度極高的問題。
比賽場地面積改變后我國跆拳道運動員技戰術特征研究。
(1)文獻資料法。
通過國家圖書館、北京體育大學圖書館查閱跆拳道相關論文和專著,查閱中國知網跆拳道相關論文和期刊雜志,以及時把握跆拳道發展的最新動態和最新研究成果。
(2)訪談法。
論文寫作期間共訪談專家和教練員5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2名,高級教練1名 。訪談內容為跆拳道技戰術發展趨勢,場地變化對跆拳道項目技戰術的影響等。
(3)錄像觀察法。
對2016年全國跆拳道錦標賽男女各8個級別,和全國跆拳道冠軍賽男、女各8個級別決賽共計32場64名運動員的錄像進行反復觀察和數據整理。以更好地把握八邊形競技墊場地競賽中運動員的技戰術特征。
(4)數理統計法。
使用excel對觀察和整理的技戰術數據進行整理和統計,并制成對比圖表格,以求對跆拳道新場地的技戰術訓練提供新的努力方向。
跆拳道比賽場地由比賽區域12m*12m縮小為10m*10m,北京奧運會之后又縮小為8m*8m,比賽區域進一步縮小,2012年隨著跆拳道項目的進一步發展,比賽場地改變為對面兩邊距離為8m的正八邊形,這一次改變,不但面積有變化,場地形狀也更復雜,從幾何學來看,八邊形場地和正方形場地相比多四個內角,同樣墊子的大小邊角少了四個,通過觀看視頻,許多戰術都是在邊角區域完成的,可見邊角區域的競技能力發揮的好壞直接關系著比賽的勝負。八角形場地會給運動員帶來哪些影響。通過訪談法征詢幾位教授和專家意見,了解八角形競技墊給運動員帶來的影響:從運動員戰術運用的角度上看,大場地給予了運動員更多的活動空間,逃跑與拖延時間的現象很多,導致激烈程度不足。小場地中比賽會使運動員進攻更容易,逃跑與躲閃的空間變小,雙方運動員對抗、接觸頻率更高,臨近邊線時“背水一戰”的幾率更大。
通過對比賽錄像的觀察發現,不管是男運動員還是女運動員,得分的區域大部分是位于八邊形的邊角周圍,在場地中間的得分的比例較低。通過綜合幾位訪談的專家的意見,把比賽區域分成兩大部分:中間區域,圖1中對邊長為四米的中間小八邊形區域,邊角區域即是出了中間區域外的八個邊角較近的區域。
下圖中可以看出,男子運動員得分的68.36%,女子運動員得分的70.67%都是在邊角區域獲得的;男子運動員得分的31.64%,女子運動員得分的29.33%是在中間區域獲得的;邊角區域空間有限,邊線形狀復雜,卻承擔了約70%的得分率,而較容易控制的中間區域卻只有約30%的得分率。運動員復雜的邊角區域保持攻防轉換的過程中還要時刻保持對場地的控制和預判,大大增加了體能消耗,可見八邊形場地對運動員的耐力素質和反應能力要求更高。

圖1 比賽得分區域分布統計
從統計可以看出,國內高水平跆拳道運動員運用的腿法技術動作最多的是橫踢、側踢、后旋踢和旋風踢。橫踢技術動作路線長、發力瞬間力量大,但是動作幅度小,隱蔽性較好,所以作為主要的進攻和得分手段,男女運動員通過橫踢獲得得分也占到了所有總分的51.23%和53.63%;近些年來,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訓練的科學化水平逐步提升,側踢技術,包括推踢,更多地克服重心搖晃,身體不穩甚至是摔倒不得分的技術缺陷,單獨使用的比例有所提升,男女運動員分別達到24.64%和25.44%,但是如果能合理配合其他踢法組成技術組合,也能擁有強大的力量沉重打擊到對手,比如:橫踢+雙飛踢+側踢+下劈踢+旋風踢的技術組合,就是一個難度大,但威力很強,難以被防的技術組合。接著是后旋踢和旋風踢,這兩個腿法技術使用率高和新規則場地以及分值變化關系很大;后旋踢和旋風踢男子使用率多于女子,原因是男女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存在差異。八邊形場地較為復雜,如果沒有有效地反擊手段,在比賽中就容易受到壓制,想獲得比賽的勝利就難上加難。運動員精神狀態深刻緊繃,進攻意識更強,處于邊角位置時使用后旋和旋風踢等技術能夠直接改變攻防狀態,轉守為攻。后旋踢技術在八邊場地條件下理應更受重視,運動員提高后旋踢技術水平也將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
根據所觀看的比賽場次的戰術運用統計的結果分析:正常比賽的戰術運用已經較為全面,這是由于運動員技術水平、運動智能以及戰術知識積累的綜合作用出現的結果。從表中看出第3局追分階段或者決勝階段,直接進攻和連擊戰術使用較前2局有明顯的增加,分別達到了60次和48次,說明在關鍵局直接進攻和連擊依舊是主要戰術,從比賽中也可以看出,比分領先進入第3局的運動員主要采用保守的減少主動進攻次數的戰術策略,而分數落后的運動員使用迎擊、攻轉防和防守反擊的次數也減少,多以進攻和連擊戰術為主。如果在對方采取保分戰術策略的前提下,積極使用直接進攻,并配合假動作等間接進攻技術靈活多變,善于觀察對手的漏洞,將有機會在比賽中占取優勢。從那女運動員的數據對比可以看出,男子運動員進攻以及直接進攻多高于女子運動員,直接進攻就高出了25次,間接進攻高出20次;女子運動員攻轉防和防守反擊比男子運動員使用的多,一般情況下這是因為男女運動員身體素質、性格和心理存在一定的差異。
(1)跆拳道新規則新場地的使用,減少了比賽過程的拖沓,邊角區域的增多,面積的減少使技術隨之變化,邊角戰術隨之增多也更加復雜。八邊形比賽場地中,在得分區域的劃分中可知,邊角區域的得分率占了總得分的70%。腿法技術中,男子運動員使用后旋踢和旋風踢比女子運動員的使用率高,而女子運動員比男子運動員使用更多的橫踢、側踢和正踢技術;
(2)八邊形場地比賽情況下,對運動員得分技術,腿法技術的分析中看出,在保持橫踢的高使用率和得分率的同時,更多使用能夠促進攻防轉換的腿法比如側踢,同時更多使用轉身技術,后旋踢和旋風踢,以達到在短時間內得高分的目的。在非得分技術方面,除了前滑步和上步,更多地使用彈跳步和換跳步,達到在短時間內發起強攻,進行反擊的目的;
(3)運動員在比賽中戰術安排合理且目的明確,直接進攻和連續進攻積極使用,并配合假動作、誘攻等間接進攻方式來擾亂對手。男子運動員的進攻戰術使用比女子運動員高,防守反擊和攻轉防比女子運動員低。八邊形場地比賽對戰術的影響表現在,保持技術戰術的高水準,更多使用迂回戰術和邊角戰術,來爭取最佳得分區域,或轉守為攻,贏取比賽勝利。
(1)認真研究最新規則,了解規則的場地要求,根據場地的具體情況,制定技戰術訓練內容、方法手段、訓練負荷安排等,切實為增強競技水平,提高參賽能力服務;
(2)在技術方面,腿法技術中的橫踢和側踢要保持較高的使用率和得分率,加強轉身技術的訓練,在日常訓練中多進行后旋踢和旋風踢的嘗試;在非得分技術的步法使用上,在使用自己的特長步法的基礎上,結合使用多種步法,增加變換的頻率。總的來說,就是鞏固已有的特長技術的基礎上,發展全面技術;
(3)在戰術方面,在戰術選擇上根據規則的要求,加強快速的攻防轉換,靈活使用各種戰術的訓練,提高戰術能力和競技能力;更多發展邊角戰術,使用迂回戰術,爭取最佳得分區;使用邊角戰術要結合其他戰術,比如心理戰術、先得分戰術、防守反擊戰術等;注重男女運動員的性別差異和個體差異;加強運動員的智能和心理能力培養,使戰術使用更加自然流暢,更加科學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