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陸 艷
通過開展預算執行審計,重點關注預算管理的完整性與統一性、財政資金的使用效果與效益,目的是進一步促進宏觀調控政策的落實。財政預算執行審計需要從預算的編制、預算的執行和預算執行的效果等環節入手,關注重點單位、重點項目及重點資金,揭露和查處嚴重違法違規和管理混亂等問題。
該環節通常存在制度內容粗糙不夠細化、制度監管存在盲區、預算資金撥付流程制度不夠完善等問題。審計應重點關注:一是預算管理制度的建立情況及健全性,所制定的制度和辦法的合規性等。二是預算管理制度在執行中存在的制度漏洞和不符合實際等問題。三是那些在本地區有其存在必要性但是與《預算法》不大一致或與深化預算管理的總體要求有差距的制度。
該環節通常存在預算編制不夠規范完整、部分項目經費預算編制不夠細化、個別經費預算編制帶有隨意性等問題。審計應重點關注:一是預算編制依據是否合法,堅持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 二是預算編制有無細化到明細科目、具體部門,人員經費標準、公共經費定額是否合理,專項經費是否有政策依據,重大項目支出是否經過科學論證。三是預算編制方法是否正確。四是預算支出結構是否公平合理。
該環節主要存在項目預算資金被擠占挪用,“三公”經費超預算、超標準、超范圍列支或在其他單位列支,專項資金支出不實等問題。審計過程中:一是重點關注預算收入的合規性、完整性,收入增長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支出方向和支出結構的透明性及真實性、合法性,資金使用和管理的安全性、規范性等。二是重點關注預算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執行不夠嚴謹和調整較多等問題。三是重點關注資金的擠占挪用問題和貪腐問題。四是注重分析預算執行的總體情況,揭示預算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主要原因并提出糾正和完善的建議。
該環節主要存在撥付使用進度慢、資金結存量大、存量資金未及時結轉使用等問題。審計過程中:一是重點關注預算執行的效益性,對預算執行效果進行審計評價。二是重點關注財政資金籌集、分配、使用及管理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是揭示資金閑置或預算資金不足導致不能全面履行職能等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低下問題。
當前,預算總體規模日益龐大、預算精細程度逐漸增加、預算審計的要求不斷提升,原有的分散式、單一化、紙質化的預算審計方式顯然無法滿足當前審計需要,無法適應審計全覆蓋的各項需求。利用大數據分析平臺開展預算執行審計應運而生。
1.有效實現審計全覆蓋。借助大數據分析平臺對數據的收集、整合和高效處理,有助于實現對所有預算單位的全覆蓋,實現從宏觀層面準確把握整體情況、從微觀上精確定位到某個預算單位的某筆經濟業務。
2.有效提高審計效率。借助大數據分析平臺,便于實現跨行業、跨部門的數據分析。通過一條計算機語句,也可以實現對重點問題的批量審計。得益于大數據分析平臺高效的數據處理能力,審計人員能從數據查閱的繁重工作中解放出來,把審計重心轉向趨勢判斷、對比分析及問題發掘。
1.人才培養是關鍵。積極引進計算機人才,著力培養具備業務知識又具備數據挖掘和應用開發能力的審計技術人才。整合現有審計資源,在綜合分析審計人員的計算機水平、工作經驗、專業審計領域等情況的基礎上,成立大數據集中分析團隊。必要時可以借助外腦進行數據分析。注重大數據審計思維的培養。在審計工作中,積極引導審計人員樹立“互聯網+”思維、大數據理念等新的思維理念,拓寬審計視角,自覺把大數據理念貫穿到審計監督全過程。
2.創新審計組織方式和管理形式。改變傳統的審計思維模式,樹立大數據分析的概念,探索嘗試在更多的審計項目中運用大數據審計模式,開展跨部門、跨行業的數據分析和審計項目,完善數據分析先行、現場核查相結合的審計新模式。同時,要樹立全局一盤棋的觀念,進一步整合審計資源,開展數據分析和現場核查,最大限度發揮審計力量的效能,提升審計成效。
3.提高審計挖掘分析的深度。審計人員需要進一步加大審計分析和核查的深度,多方位、多維度地分析比對,將深度和廣度有機的結合起來,確保宏觀分析的準確性和科學性,確保精準識別、判斷、查處問題苗頭和線索。
4.提升數字化平臺的利用效果。應取得相關部門的配合,獲取多方面外部數據,逐步構建跨行業、跨部門、跨年度的審計方法體系,建立起通用查詢模型,實現動態化、常態化的問題預警機制。要加快審計資源的共享,需要將不同層級審計機關掌握的數據資源進行系統的整合和統一的管理,進一步延伸大數據平臺的適用層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