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可航
世界再保險業務主要集中在幾大再保險中心——倫敦再保險市場,德國、法國、瑞士構成的歐洲大陸再保險市場,紐約再保險市場,百慕大再保險市場和亞洲的新加坡、香港、日本等國。相比保險市場而言,再保險市場的利潤較高,因為它面對的主要不是消費者市場的變動對利潤產生的影響,而是巨災風險而導致的損失,同時,再保險市場與保險市場關系密切,一個發達的保險市場是再保險市場發展的必要條件。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四大保險市場和重要的新興市場,但再保險行業起步較晚,市場主體較少。2014年,我國專業再保險機構總資產為3806.05億元,近十年年平均增長率為17%,占世界再保險市場的2%左右。
從2006-2016年全球經濟總量與再保險市場價值之間的關系看,二者具有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從回歸模型的擬合來看,全球GDP總量每增長10億美元,再保險市場價值增長410萬美元。2016年再保險市場價值占全球GDP的0.53%,而同期中國再保險市場價值占GDP比重僅為0.16%~0.18%,與世界平均水平存在較大差異。
近年來,許多大規模兼并發生在美國、德國、瑞士等保險和再保險業發達的地區,且兼并人都是世界排名最前列的專業再保險公司。通過兼并,這些專業再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和地位將獲得進一步加強,國際再保險市場逐步形成了寡頭壟斷的局面,并憑借雄厚的資金和技術優勢將進一步擴大對再保險市場的控制。
國際再保險公司之間的兼并有利于保險市場的發展。專業再保險市場公司之間的兼并增強了再保險公司消化各種巨災風險的能力,從而使原保險公司更容易在再保險市場上找到合作者,減少了在復雜市場上尋找合作伙伴的繁瑣過程。這些均有利于保險業務的開展,提高承保能力。同時,再保險公司兼并不僅是市場劇烈競爭的結果,也是適應國際經濟一體化的必然趨勢。集團化經營能有效地利用各成員之間的技術,實現優勢互補,從而降低生產成本,再保險集團化經營也體現了這一特點①彭喜鋒.再保險趨勢及我國發展策略.保險研究,1999年第9期.。
扁平化管理已成為國際大型再保險公司的主要管理模式。扁平化管理的核心內容是減少管理層級與人數,加大管理跨度,可以相應的解決人力資源成本過高的問題,提高信息使用效率,從而提高經營管理績效。對于再保險公司來說,其主要成本來源為兩大塊,一是賠付成本,二是人力資源成本,所以盈利的關鍵在于控制人力資源成本,所以扁平化管理成為許多再保險公司成熟運用的管理模式。
自保公司是企業的一種非傳統風險管理方式,它由母公司成立,為母公司及其附屬公司提供保險保障業務。由于成立自保公司可以享受稅收優惠,節約企業成本,同時還可以直接進入再保險市場等許多優點,自1989年開始,全球自保公司獲得了快速發展,至2008年,全球約有5500家自保公司,擁有超過500億美元準備金形式的資產。自保公司市場的繁榮為再保險市場提供了強有力的需求和供給。在需求方面,自保公司需要對超過自身承保能力范圍之外的部分風險進行分散,以較小的成本擴大承保能力,同時,由于自保公司缺乏專業知識和業務經驗,再保險公司可以提供風險管理和承保理賠方面的服務。
在供給方面,自保公司可以為再保險市場提供較為優質的業務,由于自保公司的被保險人就是母公司,因此在與再保險公司交易時,再保險公司可以更直接,更詳細的了解風險特征,有效減少逆向選擇風險。其次,為降低風險頻率與損失程度,母公司會加強風險管理和控制,這使得自保業務質量較高,對再保險公司也更為安全。所以,自保市場與再保險市場結合可以實現良性共同發展②徐英.國內自保市場與再保險市場共同發展研究.保險研究,2012年第8期.。
從全球前50家再保險公司來看,2013年的凈保費收入為2333億美元,低于其所有的凈資產,說明其可支持再保的資本能力遠大于可分入凈保費,造成資本過剩。這一現象在國際再保險市場上較為普遍③孫剛.當前國際再保險市場特點分析.中國保險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年第6期.。
從過去的五年發展情況來看,國際在保險市場發展比較充分,競爭激烈,這與國內再保險市場的開放程度低,寡頭壟斷的形勢形成對比。國際再保險的利潤來源主要分為兩部分,承保利潤與投資收益。由于主要再保險公司資產配置呈現全球性特征,因此除非金融危機年份,再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較為穩定。從成本利潤情況來看,過去五年,全球再保險公司的綜合成本率維持在94.6%(其中賠付率為63.2%,費用率為31.4%),賠付率的波動較大,其中2011年,由于全球自然災害頻發,再保險賠付率達到76%,為自1980年來的最高損失年份。
從2009-2013年全球再保險公司的收益回報情況看,除2011年受全球自然災害影響較大外,凈資產收益率平均為10.6%,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與再保險公司優異的投資效果相關。在2005年前,綜合成本率達到了110%以上卻仍有較可觀的利潤。近年來,再保險公司越來越依賴其良好的投資運作來取得預期效益。
再保險市場由于受經濟因素影響較大,同時與全球巨災風險相關聯,導致其具有較強的保險周期特性。再保險市場的繁榮期是1999-2004年,疲軟周期是2005-2012年。
地理界限對再保險的限制較小,巨大的保險責任有必要跨越國界,進入國際市場,以實現規模經濟和風險分散,所以再保險公司不僅要面對本國保險公司的分保需要,還需要面對世界各國直保公司的分保需要。因此,對于這樣一個全球化市場,區域的經濟發展難以成為限制因素。同時,另一個推動再保險市場全球化的現象是外資保險公司在國內市場上的份額不斷加大,再保險公司在國際間的滲透是不斷加深的。近年來,外資保險公司在國內市場份額達到20%左右。

分析再保險市場結構的理論范式有很多,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結構-行為-績效(S-C-P)模式,另一類是效率-結構(ES)假說,近年的研究表明,ES假說邏輯嚴密,更符市場機構變化的現實,容易構造實證檢驗模型,所以,在分析再保險市場結構時,使用ES模型。
美國的再保險市場是全球最大的財產巨災再保險市場,它的再保險技術處于世界創新的前沿,一些大型再保險公司承保規模達到了幾十億美元,占據市場制高點。市場兼并導致行業壟斷現象嚴重,市場上最大的10家再保險公司占據了60%的凈承保保費收入。分析其市場集中度,非壽險再保險公司的CR4為45.8%,CR8為66.4%;壽險再保險公司的CR4為54.9%,CR8為80.5%。從長期趨勢看,美國專業再保險的市場主體是逐年遞減的,市場集中度變高,從最初的120個,降至2005年的不足40個,從1999年后,市場主體數量趨于穩定④官兵.全球再保險市場結構的對比分析.保險研究,2008年第2期.。
百慕大地區是再保險公司規避稅收和監管的天堂,同時它的再保險基礎設施非常發達,很容易進行并購活動以及更為簡化的資本管制和運行準則。
百慕大地區是全球最大的財產巨災再保險市場,為美國提供了40%的巨災承保能力。百慕大地區再保險業務發展很快,從2001年的92億美元增長到2005年的280億美元,市場集中度CR4為48%。百慕大地區再保險市場開放程度高,這可以通過全球資本在百慕大新設公司及融資規模體現出來。在2006年,新設的11家全球性再保險公司中,百慕大地區占到了5家,資金規模占到了新設再保險公司總額的50.1%,這表明,百慕大地區的再保險市場是高度開放,充分競爭的。
歐盟再保險市場完全不同于直保市場的結構,其再保險業務非常國際化。德國是許多大型再保險商的起源地,英國是勞合社的注冊地,2003年,以歐盟為基礎的再保險商占到了全球前10家再保險商凈保費收入的40%左右,這確立了歐盟再保險商世界范圍內的強勢地位。
由于歐洲很早就有金融混業經營的傳統,對壟斷保持寬容的態度,所以歐洲的大型再保險集團經營非常多元化。歐洲的再保險市場集中程度教高。
再保險行業面臨的新風險包括長壽風險,巨災風險和全球日益增加的責任風險等,行業整體承保能力依然充足,從而抑制了全球再保險業的定價水平。但是,在遭遇過災害損失的業務領域出現了價格調整。日益頻繁的自然災害凸顯出了全球自然災害的多樣化及對再保險的需求,能夠將自然災害風險直接轉移到資本市場的巨災債券繼續受到歡迎。在責任險領域,發生大規模責任險理賠的趨勢同樣需要再保險支持;在人壽險領域,極端死亡風險可以通過保險連接證券(ILS)轉移。⑤陸勤.金融危機后國際再保險市場發展特點.中國金融,2011年第6期.再保險業越來越面臨著長壽風險,包括亞洲在內的全球人口老齡化意味著再保險需要提供更多的長壽風險解決方案。和責任風險一樣,長壽風險較難證券化。
利用再保險優化保險公司資本結構成為近年來的一大趨勢,壽險業務的不斷增長帶來資金緊張的壓力,而再保險可以有效的釋放資本金,被視為一種內部融資的形式。相對于債務來說,再保險是一種更為隱形的杠桿,其優點是不會被視為一種負債,又可以有效的降低整體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