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佃平
建設項目施工合同管理,就是指對施工合同的簽訂、履行、變更和合同糾紛等進行籌劃與控制的過程,合同直接管理的主體就是發包人和承包人,兩者之間需要按照施工合同的約定權力。為了能夠做好建設施工工作,就要不斷加強施工項目合同管理,這對于合同雙方也是一種有效的約束,保證雙方能夠履行各自的權利和義務。但由于合同管理會涉及到建設項目的簽訂、實施和修訂等各個環節,因此一旦業主和承包商之間發生糾紛,合同就是一個作為處理糾紛的重要依據,保證建設項目順利的實施。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也就是建筑安裝工程承包合同,其簽訂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加明確各方的責任,保證能夠共同完成招標工程項目的設計任務,但在實際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管理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合同簽訂日期滯后,管理流程不夠規范的情況。中標通知書的發出,就直接意味著招投標階段的結束,按照相關法律的規定,招標人和中標人需要自中標通知書發起三十日內,按照招標文件和中標人的投標文件訂立書面合同[1]。但實際上很多建設單位在實際合同管理過程中,經常出現合同簽訂日期滯后的情況,簽訂時間少則數月,多則半年,結合會簽流程,主管部門在起草合同滯后,需要由各個部門審閱之后,在合同會審表中簽字。如果出現個別部門領導不在的情況,合同會簽就會停滯,如果提出一些修改意見,主管部門就需要反饋信息,再進行重復洽談,這樣就會嚴重影響工作效率,與此同時,還會出現個別條款紕漏的情況。
施工合同實際上是發包人和承包人在招標階段結束之后,為完成所約定的建筑安裝工程,明確相互之間權利和義務關系的重要文件,當中包含工程項目質量要求、工程費用、工期期限、索賠等各項內容。但在實際施工過程中,一些人認為合同管理,只是單個部門和少數人的事情,很多人對于合同管理的意識都較為淡薄,導致整個操作過程缺乏嚴肅性。致使已經簽訂的合同如同虛設,完全和合同管理主線相脫節,合同意識僵化,缺乏合同管理協作理念,甚至直到工程尾聲部分,一些專業人員還不知道合同內涉及到自身專業的具體內容[2]。比如簽證變更認證手續,合同通常約定在14日內履行完成,發包人無正當理由不確認的時候,就視為變更審核通過。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大多都直接在結算審計階段完成補簽手續,但時過境遷,實際變更的內容已經無法準確辨別,這無疑就給結算審核工作帶來了較大隱患。
通常建設單位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可以大致分為簽訂和履行這兩個階段,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十分緊密,一旦雙方簽訂了合同,其就具備法律約束力,任何一方都不得進行單獨更改。在合同確立之后,雙方都要嚴格按照合同的條款,認真履行自身的職責,遵守相關規定,可以說,建設單位工程施工合同的簽訂,就是開展合同管理的基礎條件。其直接約定了承包方、發包方在項目管理過程中的質量、工期和費用這三大目標,并且還在此基礎上,明確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但結合實際情況可以發現,還有部分建設單位利用自己在招標中的強勢地位,隨意設置霸王條款,導致工程項目無法按照合同的內容,有序履行,甚至還有違約責罰力度超過相關法律規定范圍的,從而形成無效合同[3]。
要想不斷加強建設單位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力度,就要積極轉變管理理念,提升團隊的協作能力,通過制定行之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融合新的管理理念,保證有章可循。建設單位合同管理人員就是指從合同簽訂之前,到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經濟、技術履行、變更和解決爭議的具體經辦者。就管理而言,由于施工合同的標的相對較大,履行期也更長,其內容本身就具備長期性、特殊性和復雜性等屬性。因此在簽訂合同之前,就要通過各個部門共同參與,更要本部門的技術、經濟各方人員通力協作,各方人員圍繞項目不同的角度,對合同進行審核,并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制定適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和特征的合同固定范本[4]。另外在合同實際履行過程中,合同管理人員也要進行明確分工,確保責任到人,保證各專業的管理人員都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團隊精神,積極履行自身的職責,在清晰合同內容的前提下,提出不違背合同內容的施工方案。
從理論上來說,本身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就是通過合同確定的等價交換的經濟法律關系,因此要想不斷加強建設單位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就要端正管理態度,這樣才能夠實現雙方互利共贏。
但在目前供大于求的建筑市場環境中,建設單位始終處于強勢地位,盡管雙方所做的事情都是一樣的,但是雙方所追求的目的卻有很大的差異。一方比較注重建筑產品的安全性、穩定性、科學性,而另一方卻更加注重實現利益的最大化,這些情況在工程施工合同中也會有所體現,比如經常出現隨意壓價、減小施工工期和延期付款等情況。承包單位為了盡量減少施工成本,便會在施工材料和設備上做文章,從而導致最終的建筑工程質量無法得到保障[5]。所以,這就需要不斷加強建設單位合同管理人員的態度,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雙方的互利共贏,保障雙方的合理利潤,并積極履行自身的職責和義務,有效履行施工合同內容。
在施工合同簽訂之后,就會確定合同價款和結算方式等各方面內容,那么這當中就必然存在索賠和反索賠等內容,在這樣的情況下,就要考量影響工程施工造價的各種因素。也就是建筑工程設計變更和簽證,還有工程施工過程中,各種不確定的因素對于工程造價的影響,只有加強對于各種合同條款的理解和研究,才能夠有效加強合同管理力度,充分了解合同中的不確定因素所造成的風險。比如在工程施工合同執行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工程設計變更和簽證等不可預見的因素,致使企業蒙受經濟損失時,承包方就可以依據合同向業主提出經濟、工期等索賠[6]。比如自然災害,在建筑工程地下室基礎施工中,會因為臺風、暴風的影響,基坑大面積積水,會造成無法施工,這時承包方就可以向業主要求順延工期,提出工期索賠的要求。
合同的變更和解除都需要依據《合同法》的規定,合同的變更就是指對原合同的內容,進行相應的修改和補充,這是對合同內容的局部調整。在建筑工程實踐過程中,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常見于標的物數量的增減、交貨時間、地點、結算和支付方式的改變等,在這里,合同的變更不應該包含合同標的變更和合同主體變更[7]。因為建筑工程合同標的變更,就會導致原合同關系徹底消滅,合同主體變更應該屬于《合同法》中的合同轉讓情形,合同內容的變更需要經過雙方當事人一同協商。在合同變更的時候,還要對變更前已經履行的合同內容進行書面確認,并對變更合同內容雙方進行書面確認,在變更協議中再次明確爭議解決條款。如果合同標的變更或合同主體變更,應該要先解除或終止原合同,并明確原合同債權債務關系情況,之后就新的合同標的重新簽訂合同。

總而言之,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實際合同管理過程中,要注重對存在的影響因素進行深入分析,深入了解現場的情況,并對各種不良因素進行有效控制,這樣才能夠保障合同的有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