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
中醫養生講究“無病先防,未病養生”。隨著這種觀念深入人心,各種主打經絡療法、足療、按摩、推拿、針灸等各色療法的養生館、SPA店、保健中心等開始遍地開花,有的主打保健按摩,有的則打出了防病治病的招牌。
養生館打起了治病牌
現在,不少小區、街道都能看到不止一家養生館,有的主打高端養生,有的主打物美價廉。服務內容從調節“三高”到乳腺增生、前列腺,從頸椎病、腰間盤突出再到面癱、中風,應有盡有。除了有精油SPA、足療、減肥、豐胸等服務,還有按摩、刮痧、拔罐、針刺、艾灸等中醫治療項目,就連強直性脊柱炎、小兒麻痹癥、骨盆復位等病都能治。甚至還以不同項目為組合,推出感冒、前列腺、暖宮、內分泌等調理和治療套餐。
不難看出,養生館就好像一個筐,幾乎哈都可以往里裝,尤其以緩解疼痛、中醫治療、性保健三方面相關的服務項目居多。全國到底有多少家養生館,目前還無確切的數據,但從火爆的養生館加盟項目便可知一二。
夸大宣傳,養生不得反傷身
“當今社會環境下,養生館滿足現代人對健康、生殖、美容的渴望,達到賺錢目的,這本身無可厚非。但目前一些養生館不同程度存在夸大宣傳養生功效的問題卻值得注意。”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副院長韓彬坦言道。
對于前列腺、卵巢保養、調節內分泌等保健項目,韓彬表示,理論上,通過按揉的方式對腹部施加一定壓力,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盆腔和腹部供血,對身體有一定保健作用,但對于已經患有盆腔疾病的人來說,這些保健手段很難達到治療目的。另外,按壓手法、時間、節律能不能達到養生館宣傳的功效,也很難說。
除了夸大宣傳,盲目、過度養生也可能有害健康。韓彬表示,按摩和艾灸等治療手段必須運用得當才能取得相應功效。比如,嚴重的頸椎病和腰椎病不能隨意按摩,按摩手法運用不當,可能會對病人造成更大傷害,嚴重時甚至癱瘓;有的病癥通過艾灸調理5-8次就夠了,但如果做了20次,多出來的那些治療,不僅是無效消費,還會損害人的自愈力;針刺、艾灸等療法是通過對身體施加刺激,調動身體的自愈力,從而促進身體自我修復,如果刺激過久、過于頻繁,反應能力就會下降,身體自我調整能力逐漸變差。
缺乏監管,資質存疑
“一朝加盟,掙十個項目的錢!”“小投資,無需經驗,教你開店”……隨便打開一家養生加盟網站,都能看到誘人的宣傳。投資小、成本高、利潤大,致使養生這個行業魚龍混雜,但缺乏規范和監管才是它們一直能渾水摸魚的癥結所在。
執業范圍監管不到位。早在2005年,原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曾聯合發出禁令,非醫療機構不得用“中醫”二字開展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醫療活動,但禁令出臺后既未寫明相應的處罰規定,也沒有出臺相關細則,執行上有難度。韓彬表示,養生館主要應開展保健服務,而不該涉及醫療服務。由于按摩、艾灸屬于“藥食兩用”,與醫療和養生都沾邊,沒有說養生館絕對不能開展,但需明確的是,針刺、針灸是完全的醫療行為,應納入醫療管理之中,不該在養生館出現。
從業人員資質存疑。很多養生館都主打“名醫師、老中醫坐鎮”,但多數都是依賴加盟品牌提供的相應技術和學習,匆匆培訓幾天就“上崗”了。韓彬說,沒有行醫資格的人和機構是不能開展涉醫業務的,即便是外聘執業醫師,也要看養生館具不具備相應的執業范圍和服務環境、設備等。
難以規范診療標準。韓彬認為,養生館市場良莠不齊,與中醫自身特點有關。中醫是帶有鮮明個人診療風格的醫學種類,診療方式和個人學習背景、思維方法及經驗有關,這也導致有人利用中醫難以規范化診療標準這個“軟肋”來擴大宣傳。
那么,養身館如何才能讓老百姓放心,老百姓又該如何選擇?韓彬表示,有養生需求的人最好先去正規醫院查清身體情況,在醫生建議下選擇適合自己的養生保健方法,并把握好時間和頻次;挑選有資質、信譽好的養生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