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明確2018年全面取消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跡等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本次取消加分政策意味著全國性高考鼓勵性加分項目將于2018年徹底退出歷史舞臺,以確保高考的起點公平,因此得到了教育界內外的一致認可。消息一出,再次引發社會各界尤其是考生及家長的廣泛關注。取消加分后,特長生將何去何從?自主招生會否成為眾多特長生激烈爭搶的“第二戰場”?高考選拔機制又該如何破除“唯分數論”?
@儲朝暉 高考加分政策的初衷是為了推進素質教育,鼓勵學生多方面發展,破除以分數作為單一標準評價和選拔學生的弊端。然而在具體執行過程中,與考試操作簡便,能夠抵擋權力、金錢、人情關系等因素的干擾相比,幾乎所有的加分政策都存在模糊空間。在加分政策實施過程中,失去約束的權力總在無孔不入地侵蝕公平。在現實操作層面,所謂的體育特長生、科技類競賽、省優秀學生等評選工作出現暗箱操作,人為地破壞了教育的公平,擾亂了正常的招生秩序,產生了招生制度的漏洞,成了一部分人以權謀私的工具,以致高考加分造假和高考加分腐敗現象頻發。
@黃婷 在應試教育“唯分是圖”的壓力下,特長加分成了學生考上心儀學校的籌碼,在日常學習任務已非常繁重的基礎上,家長還在讓孩子功利性地學習特長、參加競賽,這種情況比比皆是,因為這很有可能在重要關頭起到決定性作用。加分取消后,前期培養需要大量金錢做支撐的各類競賽、體育類特長不再具備升學優勢,窮人家的孩子不再“輸在起跑線”上,這是教育公平的表現。
@丁加勇 雖然以往的高考加分項目依然是目前大多數高校自主招生的重要考慮內容,但其選拔性質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以往,家長學生拼各類競賽的特長加分很容易演變成“全民運動”,而現在能通過高校自主招生入學的名額較少且固定,更傾向于一小部分真正有愛好、有能力者的“小眾PK”,從而不容易引發大規模的攀比式學習。
@李兵 自主招生政策的目的是讓每所學校從自己的辦校特色出發,找到適合自己學校特色的有特長的學生。各所大學的發展特點不一樣,有綜合性或特長性的,有重理科或重文科的,更有藝術特色或體育特色的,這就讓不同特長生擁有各自不同的比賽跑道。此外,不存在擠壓、搶占之說,因為對于招生學校來說,這些所謂的特長只是一個報名門檻,學校更看重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具有各自學校優勢學科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