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微

故事開始,就已經是高二了。
小學,初中一直倒數的我順理成章地在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后,“光榮”落榜。爸媽湊了不少錢給我交了“擇校費”后,我才“有幸”成為我們縣一個高中的技校學籍借讀生。老師隔三岔五缺勤,同學隔三岔五逃課。我們穿著技校校服,走在這樣的高中里——上課、吃飯、做早操、升國旗——并默默忍受著各種尖銳異樣的目光和言語。似乎迎面而來的高二與呼嘯而去的高一沒什么區別,只是換個地方墮落而已……
小說里許多廢材逆襲的前奏大多也是這樣,可現實不是小說。
我屬于那種有點笨的女生,反應遲鈍,身材肥胖,不善交際,偶爾遭受嘲笑孤立,尚且平靜安穩度日。那時覺得,自己不是學習那塊料,家里掙錢不容易,還是別在這兒打水漂了。卻又猶豫,自己這個樣子,到社會又能干什么呢?做幾年打工妹,然后草草結婚?感覺很痛苦,面對未來和當下,不知所措。直到高二下半學期……
我們班主任拿了一大疊的藝術培訓班的傳單過來,突然告訴我們,我們還有救……我信了,于是在300分就能上名校的各種商業鼓吹下,加入了藝術生這個據說是可以走捷徑的群體,成了一名編導生。內心像是點燃了一把火,突然熱血了起來,感覺自己馬上就能出人頭地,一雪前恥,坐等名校高考錄取通知書,將那些瞧不起我的人通通打臉。
可是世上根本沒有那條“更好的路”,只有一條路,就是你選擇的那條。
于是我開始了一段沒日沒夜的背文常、寫影評、編故事的漫長歲月,每天早上5點多出發上課,晚上10點多放學,回到那個5個女生擠兩張床的小賓館,寫影評、試卷到將近凌晨。那段日子很難過,好在難過這個東西,難是難,但最終會過。
等到藝考結束回校,已經是高三最后三個多月了,正好趕上學校的一模考試。然后笑容凝固——總分264分,數學8分,歷史新低。在這個全校最差的文科班里,我依然是倒數!人世間最痛苦的不是生與死的離別,而是就要考試了,別人正在復習而我卻在預習!
我當時給自己制定的二輪復習成績是320分,因為上一年我們省藝考分數線是308分。三個月想要面面俱到,太難了,樣樣死守,估計只會樣樣破功。所以我把提分重心放在了文綜和數學上。
文綜,我用了一個很笨的方法,熟讀題目,然后找要點,再把答案和我找的要點試著對接,分析兩者關系,背答案里的那些套路模板化的句子。這個方法較之于直接背答題模板的好處就在于知識不會和問題脫節。那時候每天五點半起床,洗漱吃飯,去教室背書。晚上教室熄燈后回宿舍,繼續用自己的小臺燈做題直到11點。中午大多也是留教室看書做題,午休是在課桌上趴睡半個小時。我還特意買了鬧鐘,把手機上交給了爸媽,告別了網絡時代。
這看似是廢材逆襲的前奏,但現實比小說更“精彩”。精彩的是當你以為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獲時,現實給予的嘲弄。
校考結果不斷出來,大家都滿心歡喜討論收到哪些高校的過關證時,我收到的則是“七連掛”的噩耗。我承認我的心理防線,被打擊得節節敗退。對于只剩三個學校的我來說,故事差不多結束了。
小編叨叨叨
:黯之戀跟我說,他始終堅定不移地相信,如果整個高中都努力,沒有任何一所大學是考不上的。倩微這篇文章讓我更加相信了這一點,因為覺醒的晚,所以要比別人走得更難,但只要不曾放棄,就真的可以抵達。別忘了,即使想要成為一個普通人,也是要拼盡全力去奮斗的。——林木木我開始第一次逃課,在這個不合時宜的時間里看各種名著,寫一些很消極的文字,頻繁請假,到處游蕩,上課發呆,獨來獨往,去咨詢什么專科學校比較好就業,比較好考,什么是專升本,什么是實踐本,對于本科高校不再敢奢望。
可人生往往這樣,你以為的希望,其實是讓你陷得更深的絕望;而你認為無盡的絕望,在一拐角卻滿眼希望。
在高考差不多最后一個多月里,最后三個學校的校考成績也相繼發布,我終于等到了兩個學校的過關證。雖然都是三本院校,但都是文化過線按專業排名的,也就是說我過了藝術本科線就有機會成為一名本科生。
這讓我重燃了對學習的熱情,開始了文化課的最后一波沖刺。瘋狂熬夜,瘋狂刷題,一分一秒地計算各科考試的時間分配。就連上廁所的時間都用“擠”來形容,除了學習很少和別人交流,把桌子搬到最后一排的角落,囤積大量即食食品節省吃飯時間,買好多本的《破繭成蝶》給自己打氣,同時也借鑒別人的學習心得、經驗方法。我其實很清楚我這種方法也許效率低,是不科學地瞎使蠻力,可對于只剩不到40天的時間,我不知道還有什么辦法。
不過二模360的總分也算是超額達標了,三模成績也基本保持在三百五六的狀態,安穩度過藝術本科線。最終高考總分377分,但故事卻沒能畫上句號。因為報考學校的專業名次不靠前,我被滑檔了,最后被一個專科學校錄取。
人有時候就是會有一些不甘心,特別是在你無限接近成功時。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命運,有的人可以一條路一直走到底,有的人卻注定要曲曲折折,不過誰也不需要羨慕誰。
在征得家人同意后,我選擇了復讀。離開家鄉,去了外縣的一個復讀學校。這一年,語文、數學從山東卷改為全國卷,編導專業從多方校考改為一錘定音的統考,學了三年的知識很大程度上重新清盤。我必須重新學習專業課,重走藝考路,參加我們省組織的編導統考。
比起高三的瘋狂偏執,我的高四顯得更理性些。不再喝大量的咖啡,熬太長的夜,學會了利用各種閑暇時間,去制作一些公式、單詞、知識點的小冊子,在走路、排隊、早操等間隙去讀去看,然后漸漸發現,這世界沒有擠不出的時間。有了更多的耐心,不再一味急于數量,急于回報和結果。
最后,我也算完成了一次比較佛系的逆襲吧。高考成績考了我的歷史最高489分(語文112,數學104,英語70,文綜203),高出藝術類分數線161分,以統考全省名次704的成績錄取到了青島的一所大學。
現在大一的我,已經不再為那個備受嘲笑的技校學籍而面紅耳赤了,不再因為高考滑檔,與一個三本院校失之交臂而悲痛欲絕了,也不再因為復讀一年,懷疑是否蹉跎了時光。
作為學姐我最后想對學弟學妹們說的是:不是每一次努力都會有收獲,但是,每一次收獲都必須努力,這是一個不公平的不可逆轉的命題。
也許你和我一樣,不聰明,不幸運,但請相信,通過努力,往往可以改變70%的命運。也許你和我不一樣,你比我有更多更好的資本,清華北大離你也并不遙遠,那請你別猶豫,去嘗試吧!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相信自己,不放棄。愿你在墜落中,長出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