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偉
(甘肅政法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蘭州 730070)
我國西部地區包括重慶、四川、甘肅等12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涉及國土面積681萬平方公里,人口3.5億人,其中大部分是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但與此同時,西部地區又與包括蒙古、俄羅斯等在內的12個國家接壤,并與部分東南亞國家隔海相望。長久以來,西部現代綠色物流受制于本地區域經濟的制約,沒有充分利用其地緣優勢。但“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提出及實施將會在根本上改變這一切。
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志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提出,契合了沿線及相關國家的共同需求,為優勢互補、開放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是國際合作的新平臺,是國家戰略性決策,充分體現了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
現代綠色物流是以現代物流為基礎,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的物流理念。概括起來的話,現代綠色物流強調兩個維度,首先,在發展現代物流的過程中盡可能降低對于自然資源的消耗;其次,減少對于環境的各種污染[1]。
西部地區雖歷經一段時間的西部大開發,在經濟發展層面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仍差距巨大。而區域經濟決定區域物流,因此,西部經濟的相對滯后也導致了西部物流發展的相對滯后。最終,這種滯后體現在現代綠色物流上就是現代綠色物流意識還未形成,這也是西部現代綠色物流發展面臨的瓶頸問題[2]。更為嚴重的是,這種意識的缺乏不僅是體現在一線物流作業人員身上,還體現在絕大多數西部物流的各層級決策者、執行者及參與者身上。意識決定行為,沒有現代綠色物流意識就談不上發展西部現代綠色物流的策略。
“一帶一路”的提出,為包括西部物流在內的各行各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契機,為“地緣劣勢”逐步向“地緣優勢”轉變創造了條件。隨著我國物流行業的兇猛發展,我國西部物流在過去的十年取得了難能可貴的發展成就[3]。但與此同時,西部物流的快速發展使得西部物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物流的各個職能上而忽略了現代綠色物流的發展。具體來說,受制于西部經濟結構及產業布局,西部物流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運輸、倉儲及配送等相對傳統和基礎的職能上。但隨著西部物流服務供求關系的變化和需求重點的轉移,近年來西部物流在運輸、倉儲及配送方面較為普遍地面臨著過度競爭及惡性競爭的情況。
物流雖屬新興產業,但仍然屬于第三產業——服務業。因此,消費者在物流的發展進程中應該扮演著更重要,甚至是核心的角色。但物流服務的需求者在選擇西部物流時更多考慮的是服務的價格、品牌及時效等因素,對于物流服務提供者是否做到了綠色物流,則很少作為考量和選擇的依據,進而沒有形成“倒逼”壓力,最終這種外力的缺失致使西部物流缺少發展現代綠色物流的內在動力。
“一帶一路”背景下西部物流勢必會走得更遠,國際化程度會更高,而現代綠色物流更是大勢所趨[4]。因此,政府應在西部現代綠色物流發展的過程中發揮宏觀主導作用,這種主導作用體現在對于西部現代綠色物流的政策引導及行業環境的完善上。首先,政府應在政策層面上加以引導,鼓勵西部物流企業發展現代綠色物流。比如,對于西部物流企業的綠色物流發展程度進行評價,并以此作為企業稅收減免的依據。其次,營造良好的西部物流發展環境,強調良性的,以運輸、倉儲及配送為基礎的差異化競爭,為西部現代綠色物流的發展營造一個健康有序的發展環境。
現代綠色物流意識在西部物流產業從上至下各層級的缺失,尤其是決策層現代綠色物流意識的缺失在極大程度上制約了西部現代綠色物流的發展。綠色物流不能僅僅停留在口號階段,應該“由口入腦”上升到意識層面,并最終將這種意識落實到物流的各個職能上,形成在每一項具體的物流作業開始執行前須從現代綠色物流的角度進行考量的作業習慣。與此同時,組織也要自上而下達成對于現代綠色物流較為一致的認知、認同,最大限度降低在培養現代綠色物流意識過程中來自于組織內部的阻力。
現代物流與第三產業中的其他行業一樣,消費者是其所提供服務“好壞”的最終評判者,且這種評判帶有較強的主觀性。而這種帶有較強主觀性的評判對于現代物流而言至關重要。相較于第二產業而言,現代物流對于消費者評判的反應更及時。具體來說,就是消費者看重什么,現代物流就可以及時做出調整,最大限度滿足消費者。那么,當消費者關注西部現代綠色物流,并把“綠色”作為選擇和評價物流服務提供主體的重要指標時,西部發展現代綠色物流就具備了真正的內在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