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曄涵
(長春光華學院,長春 130000)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企業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品牌成為一個企業能否立足于國際市場的重要因素,企業的標志就是品牌;除此之外,品牌還可以代表企業的實力以及營銷資源,一個企業品牌知名度的高低,會影響到一個企業控制能力、影響能力甚至壟斷力。如今,我國企業的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其中服務與產品利用不同的路徑進入國際市場。在此期間,很多消費者將品牌作為其購買一件商品的重要參考,人們越來越看重和關注品牌國際化的問題;作為企業,為了提高自身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視對于品牌的建設,努力提高自身品牌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客觀來說,中國企業在改革開放之后在品牌國際化方面進步較快,一些國產品牌在國際市場上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品牌國際化的程度卻與我國投資與貿易大國的地位并不匹配,因此,對我國企業如何選擇品牌國際化的路徑展開討論極有必要。品牌國際化的一般路徑有哪些?品牌國際化的路徑選擇有什么基本原則?我國企業品牌國際化的路徑選擇的對策又有哪些?這些問題都將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多種原因造成了不同的企業在國際化時會選擇不一樣的品牌國際化路徑,企業會依據全球市場的大環境、國內市場的情況和企業本身的實際情況做出最適合自己的路徑選擇。從輸出品牌的視角與形勢看,品牌國際化路徑分為下述幾種模式:
第一種是經銷商品牌路徑的模式。這種路徑模式指的是,當一個企業的品牌在全球市場缺少一定的知名度,且很少被國外消費者所認可時,可以選擇一個在國際或當地市場知名度較高的經銷商品牌。由于經銷商品牌知名度較高,消費者選擇此經銷商品牌的可能性隨之提高,因為消費者對產品本身擁有了一定的認知,對于產品質量也有了一定的認可,從而形成了對產品的偏好,當產品的消費者逐漸增加時,再循序漸進地使用獨立品牌。選擇經銷商品牌的好處是使自身產品較為快速的進入其他國家的市場,當地消費者由于對于經銷商品牌的認可,會擴大對于該產品的需求,如果企業自身產品的質量過硬,當地消費者就會對此產品形成一定的偏好,最后可發展為使用企業獨立的品牌。但是,為了防止品牌發生轉換之后,需求量可能因此大量下降,因而必須掌握消費者偏好的變化趨勢。
第二種是品牌合作的路徑模式。此種路徑模式指的是,一個企業無論是產品的品質還是產品本身的質量都有所不足,而且該企業品牌的知名度很低,在品牌國際化階段方面處于初級階段,自有品牌不可能直接實現國際化,所以企業會尋找外國的知名品牌與其進行合作。一般來講,這種模式是臨時性的,只能運用于企業品牌國際化的初期。
第三種是貼牌的路徑模式。這一種路徑模式指的是,企業的產品品質有所缺陷,產品銷售渠道具有一定的問題,企業的相關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更是很低,但是企業本身由于勞動力的價格等因素,具有一定的生產成本方面的優勢,基于這種情況,企業通過借用外國知名度較高的品牌進行貼牌生產,從而實行品牌的國際化策略。這種方式也是一種較為迂回的方法,重點關注的是財務方面的利益回報,在風險上也是很低的。雖然這只是一種用于起步的策略,但也有利于使企業在品牌國際化的資源方面有所積累,具有一定的意義。最典型的例子是格蘭仕,其早期就屬于這樣的一種多層路徑模式。
第四種是收購品牌的路徑模式。這種路徑模式一般指的是,一個企業,其品牌在其他國家的市場知名度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該國市場的消費者對于這個企業的產品也并不認可,但是該企業想將自身的產品以較快的速度進入他國市場,并獲得當地消費者的認可,因此,該企業會選擇一家在當地甚至國際市場擁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對其進行收購,最終讓其轉化為自有品牌,接著進一步推進品牌的國際化的路徑。但此種模式的實現有一個基礎,就是這個企業必須在國內市場擁有一定的市場占有率,資本較為雄厚。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企業收購了國際知名品牌,但原有品牌的形象及知名度的提高需要通過創新和提高原有產品的質量來實現,通過展現企業的嶄新的良好形象,讓消費者對企業的整體品牌形象擁有較高的認可度。
第五種為自創品牌的路徑的模式。這種路徑模式指的是,品牌的名稱由企業自行決定和命名,并且企業具有對于品牌絕對的使用權以及所有權。這種自創品牌的模式難度十分巨大,自創品牌實現國際化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個漫長和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品牌運營的初期,在品牌運營的初期,企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本,如果沒有正確的品牌國際化戰略與完整的策略,企業將會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在自創品牌的國際化形式方面可以分為三種形式。第一種為自創的本土化品牌,這種形式是指企業直接在外國市場創立一個適應該國價值觀、審美觀與需求的品牌;第二種形式為自創的國內品牌,此種形式是指一種品牌的產品在國內極為暢銷,企業并將這個品牌進一步的推向外國的市場;最后一種形式是自創的全球品牌,這種形式是指企業將品牌的國別特征有所淡化,對品牌進行命名,使其適應于全球的市場。自創品牌是最值得提倡的品牌國際化路徑,因為其是真正屬于企業自身的品牌,可以使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具有更強的競爭力,也可以使企業走的更遠。這種模式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華為。
第六種是品牌特許的路徑模式。這種路徑模式指的是,一個企業的品牌國際化程度已經處于較高的水平,甚至已經成為名氣較大跨國公司,該公司把企業自身的品牌特許與外國的企業,外國的企業必須遵守特許品牌的運營程序和經營方式,并投入生產。被特許方可以一次性的支付給特許方一定的費用,也可以在獲取利潤以后按一定的比例分成給特許方,還可以運用兩者兼有的模式。
第七種為聯盟品牌的模式。這種路徑模式指的是,一些在品牌國際化方面已經取得一定成績的企業,與一些同本企業生產相同或相類似的產品的企業進行合作,形成戰略聯盟,創建一個聯合品牌,從而進一步的對國際市場進行開辟。一般采用這種模式的企業,在各方面的優勢上必須具備互補性,品牌聯合一方面可以使企業的業務有所拓展,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品牌在國際上的聲譽。但是,在企業與企業進行合作時,必須確定好利益分配的比例,制定好品牌未來的戰略走向。
品牌國際化路徑選擇的基本原則分為如下幾點:第一,品牌需在本國市場有一定的認可度,在進入其他國家的市場時,都要對當地消費者的需求有一個深入的調查。第二,要注重品牌標志及品牌名稱的設計,使其適應國際化的需求。第三,企業要選擇最容易成功的市場進入。第四,在國內,其品牌已被普遍認可的企業無需重新尋找新的國際品牌形象,尋找到將原有品牌進一步延伸即可。第五,企業的信息系統要建設完整,使企業可以及時獲得不同的國家市場的顧客相關信息以及銷售計劃。第六,明確品牌國際化的基本程序,其他國外市場的管理者都熟知這一程序。第七,使國外其他國家的企業品牌管理者明晰屬于自己的責任,有效的管理品牌。第八,在國際范圍內,充分利用各種內部與外部的資源,并且了解不同國家之間做具有的差距,根據差異做出正確的反應。第九,在品牌國際化的過程中,企業內部如果遇到不同的意見,要積極進行解決,努力進行協調,最終取得一致。
如今,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程度已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但仍需進一步提高。具體的品牌國際化路徑選擇可考慮以下幾種。
第一是從貼牌生產到創造自有品牌的路徑。很多中國企業在品牌國際化初期都會使用這樣一種方式,此種方式在我國的中小企業中使用的更為普遍,因為我國中小企業一般來講缺乏經營資本,而且此種方式風險小、易操作。這一路徑的對策選項中,包含提高企業產品質量與品質,提高企業本身的管理水平和制造水平,進一步積累人力資源,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以及積攢企業的資本,為企業向自有品牌生產模式過渡創造必要的條件。但是,從現實的狀況來看,很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依然在很長時間內,停留在貼牌生產的階段,真正實現從貼牌生產到創造自有品牌過渡的企業可謂是少之又少。
第二是品牌本土化的路徑。我國的一些企業,其自有品牌如果與國外市場與文化不適應時,就可以選擇品牌本土化這一路徑。從這一路徑的對策選項來看,企業需要了解目標市場消費者的需求,在區域范圍內提升創新能力與水平,培養具有國際水平管理能力的人才,對于當地的人力資源提高運用水平。
第三是經銷商品牌路徑。在發達國家,此種路徑的使用比較普遍。一般而言,如果企業的自主設計與創造能力較強,就可以直接使用這種路徑。此路徑對策選擇條件包括具有對于產品質量嚴格監控的能力、較強的產品方面的創新能力以及管理國際銷售系統的能力。
第四為品牌收購路徑。這種路徑適合想快速提升品牌的國際化水平又具有足夠雄厚的資本與國際化資源的企業。這一路徑的重點是要實現品牌主體的成功轉換,并獲得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與此同時保持與提高產品和品牌的國際認可度。
第五為自有品牌的國際化路徑。這種品牌國際化路徑的對策選項基本上包括了上述全部路徑對策的選項,需要關注的是,在使用具體對策方面要循序漸進,合理安排對策組合,有條不紊地推進品牌國際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