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典偉
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我國滬深兩市擁有3485家上市公司,市值總額達到56.71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8.56%,加強上市公司的監管勢在必行。近年來,我國滬深兩市已經有多家上市公司由于財務危機而陷入經營困境。上市公司財務危機的出現是內部原因與外部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部原因包括上市公司經營效率低下、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較弱、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不完善、上市公司資本結構不合理和上市公司現金流短缺等等,外部原因有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國內外市場變化、國內外經濟政策變化和國際市場匯率變動等等。在大多數情況下,上市公司出現財務危機不是單一因素作用的結果,而是多個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
如果上市公司到期債務無力償還,導致上市公司面臨的經營困難與生存危機。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系統,是在財務危機還沒有發生之前,通過檢測若干個具有有效性、敏感性財務指標的變化,就能實現對上市公司即將面臨的財務危機實現事前預報,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雖然是突然間爆發,但一般都會經歷這樣三個時期,分別是潛伏期、發作期和惡化期,并且在不同時期特征不同,所以要求必須在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應對對策,這就就是構建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的核心內容。大量的歷史數據表明,財務危機是影響上市公司生死存亡的關鍵因素,因此,對有可能引起上市公司財務危機的各種影響因素,采取必要的監測措施,建立集和防范、控制、化解為一體的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長效預警機制。
借助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系統,上市公司管理者不僅能夠掌握上市公司的生產經營動態過程,還能監控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并進行財務危機預警分析,依據出現的不同警情能夠迅速采取與之相適應的應對措施,避免損失或者使損失降到最低。我國滬深兩市的多家上市公司應用財務危機預警系統,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系統主要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面:
通過比較上市公司的生產經營過程的動態監測結果與上市公司制定的發展目標,找出二者的偏差,找出導致偏差發生的原因,以及存在的經營管理問題,主要實現對上市公司財務危機的監測作用。
通過對上市公司生產經營過程的動態監測結果,應用統計分析方法和判斷技術,就能夠對上市公司經營狀況做出客觀合理的判斷,并能找出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弊端,采取有針對性的有效措施,扭轉上市公司財務狀況惡化的趨勢,也就可以避免更加嚴重的財務危機的到來,主要實現對上市公司財務危機的診斷作用。
通過對上市公司財務運行狀況的檢測與檢測,縮小上市公司的生產經營過程與上市公司的發展目標二者的偏差,使上市公司的生產經營過程回歸正常軌道。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系統不僅幫助上市公司找出生產經營過程已經存在的問題,而且還能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科學的改進方案以及提供合理的應對措施,主要實現對上市公司財務危機的治療作用。
上市公司財務預警系統,不僅能夠指導上市公司采取積極采取措施,彌補在日常經營活動過程中出現漏洞,并且能夠提供完善的解決方案,避開財務危機的發生,還能根據上市公司財務運行狀況,對財務危機進行預警分析,防患于未然,主要實現對上市公司財務危機的預防作用。
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是以上市公司財務活動為基礎,綜合會計、企業經營理論和企業管理理論,選擇合適的指標建立財務危機預警系統進行實證分析,并對分析結果進行統計檢驗,依據上市公司存在的財務風險程度進行警情預報,為上市公司做出合理的決策提供依據。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在上市公司的發展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上市公司已經存在財務危機,必須進行及時控制,最終有效化解,這將關系到上市公司于生死存亡的境地。為了化解已經存在的財務危機,上市公司管理人員應該迅速分析財務危機產生的根源,應用必要的、有效的措施使經營活動恢復正常。因為上市公司財務危機發生具有突然性,所以危險性更強,造成的后果更加嚴重,這就要求上市公司管理人員必須時刻具有強烈的危機意識。依據科學性、有效性和可獲得性原則,共選擇23個指標,構建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系統(見表1)。
總體來說,通過這23個指標,可以客觀、科學地對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系統六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并能反映出上市公司財務狀況。
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的構建,不僅提高了我國滬深兩市上市公司控制財務危機的能力,也使上市公司管理財力危機的理論得到進一步發展。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系統是基于我國滬深兩市的上市公司相關經營理論和經濟技術特點,為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理論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從而建立一套集合預警——報警——排警——防警四個步驟為一體的邏輯過程,這開辟了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管理的新模式,其作用不僅是預防上市公司財務危機的發生,化解已經存在的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風險,也使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上市公司管理層能夠掌握本公司財務動態,及其導致本公司財務狀況惡化的直接因素,并及時調整本公司的經營策略,避免上市公司因為經營惡化而被列入“ST”“PT”的行列。
上市公司獲得財務危機的信號越早,其花銷在律師費用、審計費用就越少,所以證監會應該加強對上市公司財務監督管理,以提高整個證券市場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