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勝躍
藍色經濟是以海洋經濟為基礎,以陸海經濟聯動發展為機制所形成的一種高端經濟,包括為開發海洋資源和依賴海洋空間而進行的生產活動,以及直接或間接為開發海洋資源及空間的相關服務性產業活動。臨港產業集群是指依托港口中轉功能,以石油化工業、船舶制造修造業、鋼鐵業等大型加工制造產業為代表的,具有明顯集聚效應的產業價值鏈,重化工業特征明顯的一種產業集群。藍色經濟的發展打破“海是海、陸是陸”海陸分離的傳統觀念,它把海與陸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臨港產業集群,運用現代高新技術和科學管理理念,對海洋資源進行綜合開發利用,實現藍色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形成強大的合力。
廣西北部灣港口擁有20多個規模不等,功能各異,分布在五灣十三區的港群,目前具有一定規模的有三個主要港口:防城港、北海港和欽洲港。這三個主要港口已具有發展物流產業的硬件條件,著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及國際物流、保稅物流,引導發展臨港物流相關產業,形成與國際貿易相關的運輸、配送、保稅倉儲和加工以及信息咨詢等方面有機結合的完善的國際物流供應鏈,提高配套服務能力,促進廣西北部灣港口物流產業集群發展,努力構建面向東盟、輻射西南乃至全國的區域性物流中心。重點建設廣西欽州保稅港區、北海出口加工區、北海鐵山港區臨海工業園倉儲物流中心、防城港市港口物流中心、廣西防城港保稅物流中心、防城港市東灣物流加工區等6個大型綜合物流園區(中心)。
海洋是人類的食品資源寶庫,是工業發展的金屬礦產資源的寶庫,蘊藏豐富的油氣資源。21世紀作為海洋的世紀,海洋世紀展示了海洋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戰略地位,展示了未來國際競爭和區域競爭中的廣闊發展空間。這一切都要求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必須加速走向海洋,深度開發利用海洋資源,讓藍色經濟揚帆啟航。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臨港有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海洋礦產資源、海洋石油資源和鹽化工資源,借助北海海產品加工和欽州港煉油項目為代表的兩大藍色經濟龍頭的輻射帶動作用,建設集海洋生物、海洋礦產、海洋石油、天然氣、鹽等海洋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集群。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沿海城市要大力發展濱海旅游業,以打造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為目標,挖掘整合廣西北部灣豐富的“山、海、邊、港、民”于一體的海洋文化資源,統籌規劃旅游發展空間的布局;大力推介北海銀灘、潿洲島、海底珊瑚礁,欽州三娘灣、七十二涇,防城港江山半島、金灘為代表的亞熱帶濱海特色山水旅游產品;以東興及越南的芒街、下龍灣為代表的中越跨國風情旅游產品,構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藍色旅游帶。以高檔次的節會活動展示廣西北部灣的海洋魅力,提高沿海城市知名度,把北部灣建設成為有特色、高品位、國際化、高收益的中國最佳旅游區域。通過海洋旅游業的發展,帶動交通、餐飲、賓館、旅游商品、導游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形成海洋旅游產業集群。
臨港產業集群依托港口中轉功能,以石油化工業、船舶制造修造業、鋼鐵業等大型加工制造產業為代表的,具有明顯集聚效應的產業價值鏈,重化工業特征明顯的一種產業集群,以臨港重化產業區及產業區內相關企業為主體,形成臨港型產業經濟集群,促使港口的多功能充分釋放。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臨港產業除了依托重化企業戰略之外,還根據區內的特色資源和國際國內市場需求狀況,發展符合市場需求急需的企業。
港口服務業是直接參與港口核心業務的各種企業和組織群體,是臨港產業的核心內容, 既包括港口企業提供的各種與港口裝卸服務和運輸相關的活動, 也包括政府職能部門和港口提供的海關、邊防、海監、引航、消防等服務活動。政府要推動區域內藍色經濟文化的合作交流,為臨港產業集群提供政策服務,建設完善各種基礎平臺,包括基礎設施、金融、信息等;培育各種行業中介組織,發揮其在制定和執行行業標準、規范市場秩序方面的作用,推動臨港產業集群規模的壯大,充分發揮臨港產業集群的規模經濟效益。同時,各級政府部門應以服務市場主體,引導市場行為;營造良好環境,提供有力保障;調整投資方向,確保重點產業發展;集聚創新資源,打造藍色經濟科技創新引擎為工作重點。
建設現代藍色產業集聚區,海洋科技是支撐,海洋第二、第三產業是重要基礎。應根據區域特色選擇和培育適合的主導產業,通過打造主導產業引領產業集聚區發展,形成優勢。依據廣西北部灣特色,著力調整海洋產業結構,突出轉型升級、提升科技含量,建設一批在國內外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海洋新興企業,從而成為龍頭帶動作用明顯、大中小配套、區域布局合理的現代海洋產業開發基地。具體而言,就是要整合海洋科技資源,大力促進海洋科技創新,提升成果轉化應用能力,實現海洋資源從表層開發向深度開發的轉變。依托三個重要港灣,集聚發展新型高端臨港產業,培育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海水綜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發展現代海洋漁業,集中布局,集聚要素,加快藍色產業集聚區發展。
加快發展藍色經濟,打造廣西北部灣高效生態產業帶。藍色經濟高端產業是處于產業鏈條上游,掌握核心技術,附加價值大,經濟貢獻高,耗能低的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堅持高端產業帶動,推進高端海洋產業集群,不斷提高先進技術對海洋傳統產業的滲透能力,盡快開發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技術和產品,培育一批面向東盟、輻射大西南有特色,有競爭力的高端產業帶。在藍色經濟和高端產業發展上搶占制高點,擺脫世界產業分工低端的困境,贏得主動權,創造更多市場份額大、資源消耗少的高技術產品,提高經濟國際競爭力。推進傳統產業高端化,促進漁業資源高效開發利用;推進優勢產業高端化,成為海洋加工制造聚集區;推進新興產業高端化,增強海洋服務功能;推進產品市場高端化,成為海洋知名品牌匯集區,把北部灣打造成高端藍色經濟產業密集區、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