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是我國經濟社會中最活躍的企業形態,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截止2014年,小微企業創造了全國國民經濟總額68.4%的最終產品價值,繳納了國家稅收總收入的51%的納稅額,它在全國創造了超過82%工作崗位。從規模上看,99%的中國企業屬于小微企業。從行業看,所有國民經濟部門中都有小微企業。作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最重要的參與者,小微企業是我國經濟社會中最舉足輕重的群體。然而,融資困難一直是小微企業發展中最難言的痛。在央行的信貸數據統計中,截止2016年,小微企業人民幣貸款余額僅占全部企業貸款總額的32.1%。盡管該占比較以前年度有所提升,但與小微企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在國家經濟中的占比相比較而言,這個比例明顯偏低。國家也致力于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困難問題,推出了多項扶持政策和措施,鼓勵金融機構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但收效甚微。
現階段,以銀行貸款為代表的間接融資方式是我國小微企業融資的主要途徑。在眾多融資方式中,具有財務成本低、資金到賬快、政策連續性強和資金供應量大等特點的銀行貸款,一直是小微企業融資的首選。銀行出于風險防范需要,在提供貸款資金時,往往要求小微企業提供國債、銀行存單、銀行承兌匯票、房產、土地或者機器設備等抵質押物;提供具有還款實力和業務規模的單位作為擔保方。
民間借貸是解決小微企業銀行信貸額度不足的另一種途徑,門檻低和借貸操作簡便快捷是小微企業使用民間借貸方式的主要原因。民間借貸的資金渠道多是小微企業的親戚、朋友、關聯企業等,借款范圍較為狹窄,往往無借款合同,即便有借款合同,合同文本也是雙方所達成的一致意見,條款較為簡單。
小微企業對于銀行貸款和民間借貸的選擇中重要的一個考慮因素是借債規模,金額低于20萬的小額借款,小微企業更傾向于利用民間借貸,當借款額度增加時,小微企業才會考慮向商業銀行申請信貸資金。
小微企業的股權融資一般都是企業的老板讓自身的部分股權,達到增加企業流動資金的目的。與銀行貸款和民間借貸不同,股權融資屬于直接投資方式,企業獲得資金,新股東獲得擁有分享企業未來利潤的權利,各得其所;采用股權融資不需要承擔清償本金和歸還利息的風險,但股權融資會稀釋原股東對公司的控制權。
互聯網金融是基于互聯網技術產生的一種融資模式,它既不屬于間接融資,也不屬于直接融資,主要行為模式包括P2P平臺、余額寶和眾籌融資等。互聯網金融模式具有融資效率高和覆蓋面廣等特點,但資金成本較銀行貸款高,近年來逐漸受到小微企業青睞。
表面上看,小微企業獲取資金有很多渠道,但實際工作中,小微企業在使用這些融資渠道時仍會面臨以下難題。
小微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低,很多都是代理記賬模式,企業的財務報表很難被審計部門認可,財務數據可信度不高;小微企業缺乏應收賬款管理經驗,極易形成壞賬和呆賬,致使企業資金周轉停滯,現金流緊張,影響其內部融資的能力;小微企業信用評級往往較低,也缺乏符合銀行要求的抵押品。這都是銀行不愿為小微企業融資的主要原因。
民間借貸本身具有較強的隨意性、隱蔽性和風險性,極易引起民事糾紛,造成諸多社會問題。民間借貸沒有固定營業場所,是體制外融資產品,與正規金融市場彼此分割,監管部門無法正常監管,呈現高利率、高風險的雙高特性。民間借貸的當事人具有多重社會關系,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擔保,一旦發生民間借貸未能如期償還,負面信息將多途徑、快速的傳播,對小微企業形成不利影響,出現輿情危機,處理難度較大。
實施股權融資后,新的股權投資者分享公司的控制權和決策權,因此股權投資能夠對企業的經營決策和發展目標產生重大的影響。小微企業在選擇股權出讓對象時必須慎重,要避免出現控制權旁落的不利局面。因此小微企業對采用股權進行融資不是很積極。
互聯網金融利用互聯網技術,挖掘小微企業的交易信息甄別企業的經營及信用狀況,從根本上解決影響傳統信貸業務的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但即使在社交網絡高度普及的當前,依然存在著大量通過非互聯網形式進行傳播的數據。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有5600萬的小企業,半數以上企業基本沒使用過互聯網,大量小微企業連最基礎的網絡數據都沒有,更不要說大數據了。因此極度缺乏有效的基礎信用數據是無法高度普及互聯網平臺融資方式的重要原因。
現階段,在支持小微企業方面,商業銀行仍然是主力軍,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針對這一群體,商業銀行要不斷豐富適應小微企業特征的融資機制與風險防控機制,開辟出一條銀企共贏的商業可持續之路。商業銀行可以設立“小微金融服務中心”“社區支行”和“小微支行”等專營機構,在信貸計劃、財務資源和人力資源方面采用單獨計劃,實施專業化的垂直的客戶認定與信貸評審流程,打造更加專業的客戶經理、產品經理及審批人員隊伍,批量處理和集中管理小微信貸業務,為小微企業設計符合自身特點的金融方案。
宏觀層面,首先央行可通過實施定向降準等措施政策,大力鼓勵商業銀行設立小微金融專營機構,將小微企業的貸款業務從銀行的貸款業務中分離出來,獨立于其他信貸業務,開通小微企業貸款綠色通道,縮短時間、提高效率、降低資金成本,同時。其次加強國家層面的小微企業領域法制建設,銀監局應建立小微企業金融指導體系,引導商業銀行大力發展小微金融業務。
供應鏈金融是非常常見的交易銀行產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也不斷更新換代。傳統的供應鏈金融是指通過對貨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管理,圍繞核心企業,利用特定產品供應鏈上的歷史交易數據,將供應鏈中各個環節緊密串聯起來,將銀行產業鏈金融模式嵌入小微企業生存的專業市場。供應鏈金融的核心就是將企業供應鏈業務未來的現金流作為還款來源,緩釋銀行融資風險。未來,銀行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將供應鏈融資模式由線下轉移到線上方式。商業銀行憑借在線電子交易信息,通過互聯網渠道為鏈條上的小微企業提供在線融資,在核心企業、小微企業和第三方物流企業等多方主體之間形成良性互動,小微企業的融資風險由供應鏈上的全部企業共同分擔。
為更好地扶持小微企業,使其更便利地獲得銀行貸款,國家應鼓勵稅務部門等政府機關向銀行開放,在企業授權下允許銀行共享部分政府信用數據。因此商業銀行可以借鑒微眾稅銀模式,與稅務部門聯合,在應用大數據進行銀行信貸管理時,引入企業納稅和收入信息。
銀行可利用稅銀平臺等公共渠道的大數據,收集分析企業最新的涉稅等真實數據,解決銀行因信息不對稱造成的獲客問題。小微企業提交貸款申請后,銀行可利用稅銀平臺快速篩選出符合本行授信條件的企業。網絡信貸模式,可以采用線上審批方式,實現批量放款,實行利率差別化,從而實現靈活的風控和高效的服務。放款后,銀行還可持續通過稅銀平臺等渠道進行貸后管理,可以根據銀行的內控要求,設定關注的關鍵指標,當關鍵數據臨近警戒線時,立即預警,銀行可據此開展現場的貸后走訪,實現更為靈活的風控。
區塊鏈是一種獨立于任何個人或組織的獨立信息網絡。在統一的平臺上累積數據,利用去集權模型對所有信息進行集成,最終形成一個大的信息集合。在區塊鏈金融模式下,小微企業可在區塊鏈平臺上發布融資信息,平臺就會在總區塊鏈的基礎上構建分支區塊鏈,潛在的投資者可以利用分支區塊鏈進行投資;合同到期時,平臺執行事先商定的合約,投資者賬戶會自動收到分支區塊鏈主動歸還的款項,整個融資過程完全實現智能自動化,不需要金融機構參與。
區塊鏈技術尚不完全成熟,區塊鏈金融模式還有大量很多難題需要解決。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完善,區塊鏈金融模式一定會成為融資市場的有益補充,必將成為小微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
加大新三板市場建設力度。相對于主板市場和創業板市場,在場外市場的新三板掛牌,對企業的財務指標基本沒有硬性要求,且審批時間短,綜合成本低,且有政府補貼,因此更受小微企業青睞。在新三板掛牌后,企業可以通過市場轉讓股份或私募定增來進行直接融資,為小微企業股權投資的轉讓提供了公開的交易平臺。
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的作用也不容小覷,它是場外市場的有益補充。股權交易中心要做小微企業發展的蓄水池,要堅持服務中小微企業的目標,加快金融創新,開展平臺眾籌和通過股交中心備案發行“可轉債”等,滿足小微企業融資需求。
“信息不對稱”和缺乏可信度是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的瓶頸。小微企業為獲取銀行貸款,往往美化自身財務數據、隱瞞真實經營情況,銀行獲取信息渠道較少。目前,大量真實的商業經營信息掌握在政府服務部門手中。如果這些有效信息可以提供給商業銀行,則能從根本上解決上述信息不對稱問題。因此建議政府部門(如社保、海關、稅務、房產管理、商檢等)和社會公共服務企業(如水務、電力等),與商業銀行協助,開放部分數據接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大數據。商業銀行在約定范圍內使用查詢信息,可以更好地防范信貸風險,打破銀企間的“信息不對稱”的壁壘。
(威海市商業銀行,山東 威海 26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