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霖
(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眾所周知,實現可持續的發展仍是當今世界的主題,我們在追求經濟增長的同時,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大自然,并追求更好的發展,要走的一條路便是實現循環型的經濟。產業結構布局是指產業在某國或某地區范圍內的空間分布和組合。由于各地區環境狀況、資源稟賦等不同,導致不同的區域形成了不同的產業結構。
與此同時,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進一步加快發展也面臨著諸多問題,資源環境約束矛盾日益突出,土地、勞動力、能源等生產要素供給趨緊,產業升級壓力增大,企業商務成本居高不下,所以必須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完成從規模擴張向結構提升的轉變。因此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是東部沿海地區的內在要求。本文筆者將以東部地區的上海市為例來對此進行研究。
本文借鑒了國內外相關學者們對生態足跡的計算方法,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EC為區域總人口的生態承載力(公頃);N為人口數。
在等量因子選用上,考慮到與選用的世界主要農林牧漁產品的平均產量數據相匹配,在此采用了Redefining Progress works提供等量因子參數表如下。
表1 等量因子估計值

表1 等量因子估計值
注: 資料來自文獻Redefining Progress works
土地類型建筑用地水域耕地參數值2.8 0.2 2.8林地能源用地草地1.1 1.1 0.5
此處的產量因子是根據1997年Wackernagel等人對中國生態足跡進行計算時的取值,如下表所示:

表2 產量調整因子
此文運用的是生態足跡分析法,它是由加拿大著名生態經濟學家威廉(William)提出的。由于生態足跡法有較為科學和完善的理論基礎并具備統一精簡的指標體系,近幾年來得到了國內外學術界的大量應用。在生態承載力的計算中,各種能源和資源消費項目需要折算為生物生產面積。由于6類生物生產面積的生態生產力不同,需要將這些具有不同生態生產力的生物生產面積轉化為具有相同生態生產力的面積,并將計算得到的各類生物生產面積乘以均衡因子,即(k=1,2,3,… 6),因不同國家或地區的資源稟賦存在差異,因此須用“產量因子”進行校正。出于慎重考慮,在生態承載力的計算中扣除了12%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面積。
1、數據來源
本文通過中國和上海市統計年鑒獲得了各種土地的數據。同時本文將相關的消費項目如肉類、鮮奶等按其在耕地上生產的年平均產量折算為耕地面積。瓜、果類消費項目分別這算成了耕地和林地面積。在計算能源消費項目的生態足跡時,對于某些年份缺失的數據使用了平均每天的數據,將其換算成了年消耗數據。
在搜集了上海市的土地面積數據之后,根據相關公式,筆者將上海市的土地面積換成了生物生產面積,換算結果如下表:
表3 換算過后的生物生產面積 萬

表3 換算過后的生物生產面積 萬
時間能源用地林業用地面積農作物總播種面積建筑用地面積水域2008 29.7697 324.32 30.79920645 41.4422 2009 73.8837 330.52 31.6212 45.1452 2010 73.8837 334.62 35.1632 41.2812 2011 73.8837 333.90 36.6122 28.3207 2012 73.8837 323.92 39.3492 38.9467 2013 73.8837 315.38 41.5227 34.1972 2014 0 0 0 0 0 0 0 73.8837 299.04 45.9502 49.6532
2、數據處理結果及分析
(1)、數據處理結果
在以上相關數據與參數的基礎上,計算了上海市的生態承載力并編制了上海市2008--2014年的生態承載力平衡表。
表5 扣除12%后2008年到2014年生態承載力匯總

表5 扣除12%后2008年到2014年生態承載力匯總
?
(2)、數據分析
從上海生態足跡變化來看,自2012年到2014年上海的生態足跡呈現下降的趨勢,反映了上海資源環境利用效率最近又有了一定的提升。盡管如此,上海市生態赤字仍然很嚴重。能源用地生態赤字的最大原因是還沒有專門的用地來吸收能源消費過程中所排放的;林地和草地出現生態赤字主要是由于人們對動物產品的消費與需求都在持續不斷的增加。水域出現生態赤字的原因是水產品的產量雖然大,但實際利用率卻比較低。總體來看,2008年到2014年,上海的人均生態足跡約為人均生態承載力的3.8倍、3.6倍、3.8倍、3.9倍、3.8倍、3倍、2.8倍,生態赤字是人均生態承載力的2.8倍、2.6倍、2.8倍、2.9倍、2.9倍、2倍、1.8倍,反映出上海的人地關系十分緊張,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對生態系統產生了巨大壓力。雖然最近整個狀況正在有所提升,但是整體的狀態還是有待提升的。
上海市作為東部地區的重要城市之一,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加上城市化的進程,人口和自然資源的矛盾正在與日俱增,能源的消耗量也是處于較高的水平。因此,國家應該大力推廣人力資本,以科教興市作為推進社會發展的重要策略。在逐步提高普及教育的質量和層次的基礎上,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此外,國家還需大力支持從業人員的在職培訓,提高人力資本積累,構筑新的人才高地。另外要加強對耕地和林地的保護,提高城市的生態用地比例并加強土地的集約化利用程度。大力推進城市綠化,提高城市森林覆蓋率;進一步提高土地管理水平和利用水平,增加土地利用的多樣化。
以第一產業來看,要加強發展節地型農業,善用荒地資源,創辦領辦家庭農場。發展規模種養業、民俗民族工藝產業、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等;以第二產業來看,以工業為主的第二產業在學會高效利用各種資源的同時,也要適度降低對有限能源的消耗,加大力度開發新能源,并加強對高科技、低能耗設備的利用,保證在經濟穩步增長的同時,最大限度的降低對能源的消耗;以第三產業來看,要加大對旅游、飲食、休閑等服務業的支持,以第三產業的發展來帶動經濟的增長。在生態承載力的范圍內,形成“三二一”的產業結構布局,以第三產業帶動經濟的增長,第一、第二產業穩步前進的趨勢。
我們知道,第二產業對能源的利用效率會對能源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對于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上海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石化企業來說,要進一步提高石油煉制裝置開工負荷,優化操作,降低加工損失;對于大化大染等化工制造企業,應該大力推廣以石油為原料的合成氨,并采用節能設備和變壓吸附回收技術,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能源消耗;對于上海船舶重工集團等造船企業也需要加大對高能耗設備的改造和更新,并避免設備空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