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繼東
他,是兒童歌舞音樂作家,有“中國近代歌舞之父”和“中國現代流行音樂的奠基人”之美譽。
中國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就是他創作的。
他還是中國兒童歌舞劇的創始人,也是第一個中國歌舞學校的創辦者。
鄉村里走出的音樂家
黎錦暉,1894年生于湖南湘潭縣石潭壩鄉長塘村。他祖父是個舉人,父親黎松安是清朝的秀才。思想開明的黎松安為了讓孩子們得到好的教育,他辭官后,就回鄉辦起了一所學校—長塘杉溪學校。學校不僅講授《四書》《五經》,還開設算數、博物、音樂和美術等新課程,這在當時是很新潮的。黎家8個兄弟在這里接受了很多新知識,也都被培養成為我國現代史上頗有影響力的人物。老大黎錦熙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老二黎錦暉和老七黎錦光是我國現代流行音樂作曲家,老三黎錦曜是高級工程師,老四黎綿紓(shū)是教育家,老五黎錦炯是著名的橋梁專家,老六黎錦明和老八黎錦揚都是作家。這就是名震湖南的“黎氏八駿”。
黎錦暉自幼就跟著父輩學習過古琴等樂器,從小就受到民族傳統音樂的熏陶,當地流行的湘劇、花鼓戲等民間戲劇對他影響很深。后來到湘潭中學和長江高等師范念書時,他刻苦學習風琴,還一度研習過花鼓戲和昆曲。
在上個世紀初,中國的兒童音樂教育是非常貧乏的,只有在教堂里才能聽到孩子們的歌聲。學校里的音樂課教唱的兒童歌曲,幾乎都是從國外“進口”的,要么是翻譯原詞,要么就是模仿填詞。
1912年,黎錦暉在長江高等師范畢業后,輾轉來到北平,在北平孔德學校教文史課。
北平孔德學校是教育家蔡元培一手創辦的。有一次,蔡元培回校視察,發現學校的校歌竟然采用一首日本歌曲的旋律,很郁悶。蔡元培就鼓勵黎錦暉,應該多多創作富有我國民族特色的新歌曲。
蔡元培語重心長的一席話,成了黎錦暉事業發展方向的轉折點。今天我們熟悉的兒童歌舞音樂,就是黎錦暉首創的。黎錦暉認為“學國語最好從唱歌入手”,帶著這一理念,他先后創作了12部兒童歌舞劇和24首兒童歌曲。黎錦暉依照兒童的特點,把歌曲和舞蹈結合起來,深受孩子們的歡迎。那首至今還廣為流傳的《老虎叫門》,“小兔子乖乖,把門兒開開,快點兒開開,我要進來!”就是他最早譜寫的兒歌。
紅遍上海灘的歌舞之父
無論過去還是今天,音樂界都一直推崇黎錦暉是“中國流行音樂之父”。他創作的《桃花江》《特別快車》《夜深沉》《小小茉莉》等,是中國最早的流行歌曲,在當時的中國產生過巨大的影響。
黎錦暉繼兒童歌舞之后,黎錦暉轉入了流行音樂的創作。《毛毛雨》《妹妹我愛你》是他早期的流行音樂作品,標志著中國流行歌曲的誕生。
當年,在中國文藝界,特別在東方魔都大上海,音樂家黎錦暉的大名是如雷貫耳的。當時上海幾家外商經營的大唱片公司,都以能約到黎錦暉的作品為驕傲,每個公司的大堂上都高高地懸掛著黎錦暉的巨幅畫像。才華橫溢的黎錦暉可以說是一個奇人,在中國的音樂史、戲劇史、電影史、文學史、教育史上,他都占有重要地位。在上世紀20~40年代,他創造了中國文化事業的一個又一個“奇跡”。
1927年,黎錦暉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培訓歌舞人才的專業學校—中華歌舞專科學校,為新時期的中國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演藝人才。后來他又創辦了中國近現代最早的專業歌舞表演團體—明月歌舞社。中國第一代歌星如周璇、白虹、嚴華,流行音樂作家如黎錦光、姚敏都在這個團里。聶耳也是從這里走上音樂創作之路的。
歌舞社成立后不久,黎錦暉又創造了一項驚人業績。1928年,他率領歌舞社精英,去香港、泰國、印尼、馬來亞、新加坡等地巡回演出,在東南亞地區產生了巨大的反響。
在1931~1936年間,黎錦暉還為《人間仙子》等十幾部電影配樂,其中的大部分電影插曲都是風靡一時的流行歌曲。
黎錦暉的才華不僅表現在音樂方面,他還曾編寫各類教科書,編輯多種報刊。1920~1927年,他在上海任中華書局編輯所國語文學部部長和國語專修學校校長,在推廣國語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一生對兒童教育情有獨鐘,除創作兒童歌舞劇、兒童歌曲外,還曾創辦并主編兒童讀物《小弟弟》《小妹妹》《新少年》等。1922年,中華書局出版了一本由黎錦暉編輯的兒童刊物,取名《小朋友》。刊物以“陶冶兒童的性情,增進兒童的智慧”為宗旨。《小朋友》出刊后,很快就成為風靡全國及南洋、日本等地的熱銷刊物。這也是當代中國歷史最悠久的一本兒童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