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后反思是三個反思階段最重要的一個階段,是對教學活動完成了之后暴露出的教學問題的總結和反思,是教師實現自我成長的關鍵一環。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課后反思
【作者簡介】李華(1982.12-),女,漢族,江西贛州人,贛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外語系,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一、引言
課后反思是對課前反思和課中反思的總結,是對之前出現的教學問題的補救,也是對之后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經常進行課后反思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解決課堂中發現的教學問題,實現教師專業發展。
二、教學活動各要素的反思
1.教學目標。課前反思中教學目標的確立,課中對教學目標的再次審查,以及課后對教學目標的再次反思,這一系列的教學目標的反思既是反思的層層遞進,也是反復對教學目標的審視。課后對教學目標的再次反思,才能回到起點,重新審視自己對教學目標制定的準確性。
2.教學內容。課后再次反思教學內容,不僅能夠反思課前教學內容制定的準確性與科學性,還可以根據實施的教學過程所呈現的學生知識儲備,系統地梳理一下知識的內在結構,糾正課前反思所制定教學內容的不合理性,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調整之后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選擇盡量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靠近。
3.教學設計。將課前的教學設計與實際的課堂教學進行比較,尋找教學設計與教學效果之間的差異是課后反思的一個主要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課后與學生交流來了解學生的評價和意見,并認真做好筆記以便作為課后進行自我剖析的材料,歸納整理教師自身的問題,并分析問題的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課后再一次反思教學設計不僅可以確定教學環節的問題,同時也為下次的教學設計積累經驗,教學設計中的不合理因素要想辦法改正,精彩的環節可在下次設計教學環節時再次豐富實用。
4.教學方法。俗話說“教無定法”,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的使用是靈活多變的。課堂教學的實施依賴于合適的教學方法來完成,正確合適的教學方法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學生思維,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最大的信息量。在授課結束后,教師要認真反思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否考慮了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和課程的特點。如果課程本身有一定的理論難度,教師在導入新知識時,有必要采用啟發式的引入,要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學生對于新知識的接受就更加容易了。對于講授法、聽說法(英語學科)、情景教學法、功能法(英語學科)、全身反應法和任務型教學法等教學方法,不同的學科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不太一樣,不同的知識點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也有差異。課前預設的教學方法與課中臨時調整的教學方法對于課后反思都是素材積累的過程,課后再一次回顧課前和課中對教學方法的反思,對于日后教學方法的選擇會更加敏銳和科學。
5.學習評價。教學中所采用的評價方式—提問、討論、練習、小測驗、觀察等,在課后都需要教師認真反思。不同的教學階段和不同的教學內容在選用評價方式方面是否存在失誤?所采用的教學評價是否有利于評價學生的學習,提高學習效果,激發學生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所采用的學習評價在教學過程中能否科學、公平地評價學生?這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教師逐一去反思,便于下次學習評價的正確選擇。
三、其他方面的反思
教師在進行課后反思時,“得”與“失”兩個方面的反思是最為常見的。對“得”的教學反思,主要是對成功經驗的積累和總結,也可以是教師的成功之例。如: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否得當?教學思路是否清晰?對某些問題的闡述是否深刻?使用教學方法上是否體現了改革與創新?這些都要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后教學時參考使用或作教學反思時的案例,并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這些都是大學英語教師日后開展高效教學的重要參考依據。
對“失”的教學反思,就是對教學失誤的總結和反思,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謬訛失誤之處,或者有不盡善盡美之處,或者有白密一疏之處,比如細節沒顧及到,重點沒突出,或是難點沒能突破等。因此,課后必須及時進行總結,認真思考對策,這些是大學英語教師優化教學方案和提升自我的重要依據。大學英語教師在反思型教學實踐中,只有實現對教學“得”與“失”的全面總結和認真梳理,才能不斷挑戰已有的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開展更加科學的自我肯定與自我否定,促進大學英語教師職業素質的不斷提高。
認真記錄學生的教學建議,學生的頭腦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新穎、超前的教學建議,這是學生創新能力的自然體現,也是師生互動的橋梁。教師對一些獨到的見解應該給予肯定,并認真記錄下來作為今后重復教學時開拓與啟迪學生思維的法寶。同時,學生的教學建議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何正高.課后反思的認識和體會[J].基礎教育研究,2011,1.
[2]王凱.重視課后反思 [J].天津市科教院學報,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