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歸納為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四個方面。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良好的跨文化意識和有效的學習策略。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是學生接觸其文化、形成跨文化理解意識與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學生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的過程。譯林版牛津英語每冊書中設計的Project板塊其實很好地體現這一思考要求。Project是譯林初中英語中最別具一格的部分,它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學生小組合作,通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等途徑,促使學生發展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英語詩歌是語言藝術的精髓,以其優美的韻律節奏、高度凝練的語言描景狀物,抒情言志。但師生對初中英語詩歌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非中考重點,蜻蜓點水式一帶而過。學生們對英語詩歌望而生畏,認為它高雅不可觸摸,缺乏信心。
二、教學分析
以牛津譯林版《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7 Seasons的閱讀板塊的第二課時為例,學生在了解內容、欣賞文本語言的同時能夠體會語言,積極思考,嘗試仿寫,提升自己的思維品質。本單元圍繞四季的話題,以詩歌體裁為載體,復習和拓展有關四季氣候和特征的表達。讓學生在欣賞四季更迭同時,體味詩歌的韻律美,手法美,用詞美,在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上具有其它閱讀課型無可比擬的特別之處。而本單元屬于Project2: The world around us,讓學生融合這四個單元中的自然災害,小組合作思考最終生成一個作品。作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思維品質,包括辨析語言和文化表現的各種現象;分類、概括信息,建構新的概念;分析、推斷信息的邏輯關系;正確評判各種思想觀點,理性表達自己的觀點;形成英語思維習慣,提高多元思維能力(魯子問,2016)。
三、教學實踐過程
Step1:思維導圖,復習熱身。學生在已經學習了閱讀課的第一課時之后,課堂導入以四季的一些圖片展開頭腦風暴,激發學生對內容的復習和延伸。開啟與閱讀文本相關的已有知識,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靈感,使后續活動過程順利展開。在頭腦風暴環節,教師可通過提問、討論、評論等形式,引導學生針對文本話題、圖片、主題背景等開展活動。隨后為激活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教師以兩個問題開啟本節課的讀前熱身活動。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搶答賽,教師根據答對問題的數量對各小組進行評價。兩個討論問題如下:
Q1: Can you use some words you know to describe the winter?Q2: Can you share with us some Chinese poems about the description?
在搶答Q1的過程中,教師啟發學生從冬季的所見,所聽,所感等不同角度進行縱橫向聯系,教師進行合理拓展補充。在小組搶答賽中,學生互相啟發,給出了大量與冬季相關的詞匯、詩句。在學生回答Q2時,其語言的表達拓展到短語和句子,引導學生從不同方向尋求問題的答案,觸發其思維靈感。
Step2:中英對比,文體特征。在第一個熱身環節中,學生們分享一些關于四季的中文古詩。讓學生體會課文中forget to sleep,a warm sunny day描繪出的意境。教師通過問題設置,如: Q: why does the winter forget to grow? What is she doing? Which word/words do you like best in the Chinese poem sentences?
讀中訓練思維深度讀中環節承載著對語篇結構進行分析以及對文章各段主要內容、信息等進行理解和梳理的任務(戴軍熔,2008)。這一環節需要學生通過仔細品味推敲詩歌中經典的文字,品讀文本細節,深度挖掘文本內涵。
1.韻律美。英語詩歌具有其獨特的形式特點――音樂性。正如英國文學家毛姆所言:“詞有其音、其形、其力,唯有考慮這些才能寫出醒目悅耳之句。”課堂教學中,教師播放背景音樂,詩歌在充滿濃郁情懷的背景音樂中被誦讀出來,學生可以在聆聽中結合自身體驗,進入不同的意境。
2.表達美。在課堂接下來的環節中,教師安排了更多經典詩歌的欣賞。如Hope is the thing with feathers。通過中英文對比,體會詩歌語言的手法美,表達美。可從解讀詩歌文本、用字、人物情感等入手,設計由淺入深、邏輯連貫的閱讀任務,從而開拓思維。
3.寓意美。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文字表面表達方式的同時,還需要結合生活去挖掘背后更多深層次的思考。例如:Q:Why the poet put Winter in the first part?激發學生的探究學習熱情,通過不同層次的問題設置,是學生不單單停留在對淺層信息的理解上,而是對整體材料進行分析想象,培養創新思維品質。
教師在學生的回答中可以適當追問:What is on with her when she is sleeping?Why do the birds fly far away? 學生思維不受拘束地自由靈活發展,教師并不對回答做出限制,而且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獨特的看法。開放的問題設置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個性的思維能力在不斷的分享表達中得以鍛煉。
Step3:巧設任務,寓教于學。此時的任務設計指向應該為后面的project課后活動做好充分準備和鋪墊。設計一個與自然相關的話題,供學生從中選擇,小組合作,填寫詩歌。
Step4:開放思維,多彩展示。教師在前面的環節通過不同的教學活動給學生搭好各個支架,教師引導并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創作,從課本文本內容出發,又提升到了人生的思考。人生如四季更迭,那么夢想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呢?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多彩展示。小組合作好的詩歌,配上相應的主題圖片,有特長的學生可以配上自己的畫或者手工或者音樂,在Project部分可以進行活動成果展示,評選出優秀的活動小組。
Step5:總結反思,情感升華。欣賞總結文本詩歌,經典詩歌和同學自創的詩歌,總結與反思:How to be a good poet?
教師通過分享詩人羅曼羅蘭的經典名言:Life is never lack of beauties, yet you need to discover them with your eyes.(生活不缺乏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鼓勵學生多做有心之人,感悟生活,用心創造。
參考文獻:
[1]陳琳.頌“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J].英語學習(教師版),2016 (1):5-6.
【作者簡介】劉悅黎,南京市鼓樓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