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文學典籍是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載體,其譯作有助于促進海外各國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典籍小說往往最能展現社會風貌,其本身及譯本在擁有高度文學價值之余,對社會歷史學方面的研究也能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由于小說人物對話的特色與功能,其翻譯向來是一大難點。本文將以《紅樓夢》楊憲益英譯本為例,闡述小說翻譯中人物對話的翻譯困境及翻譯策略。
【關鍵詞】典籍英譯;《紅樓夢》;人物對話翻譯;翻譯困境與策略
【作者簡介】劉恒旺,早稻田大學國際交流研究科。
一、小說人物對話翻譯困境
漢典籍小說英譯研究一直是翻譯學的重點。典籍小說中的人物對話由于其自身的特色與功能,在英譯過程中常常會使譯者陷入困境。對話作為語言描寫,有助于刻畫人物形象:用語措辭方式的不同可反映人物性格及身世背景。在小說《紅樓夢》中出場人物有一百余名,但語言特色都各有不同。劉姥姥為鄉野老婦因此用詞粗俗,譬如在求鳳姐接濟時說“你老拔根汗毛都比我們的腰還粗呢。”薛蟠是個不學無術的紈绔子弟,在第二十九回中作出的酒令就十分粗鄙。譯者在翻譯時如果不能辨析不同人物的語言特色并將其翻譯出來,將會有損譯文讀者對文中人物形象的認知,無法“使譯文讀者與原文讀者感受相同”( Alexander Fraser Tytler,1797)。由于《紅樓夢》中主要角色皆為官宦人家的成員,受教育程度高,時常會使用到習語與典故。在《紅樓夢》第四十九回中,寶玉引用了典故“是幾時孟光接了梁鴻案”。如果譯者不加解釋,照著字面來翻譯的話也許會使得譯本讀者覺得十分茫然;但若是直接提取其“少見,破天荒”的語用意義并譯為英文,譯文中對話就遠不如原文中精彩。此外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下對話時使用的語言也有所不同。賈寶玉與同伴說話時使用的詞匯不如在其父賈政跟前的用語正式得體,翻譯時應注意到這些細微的區別,并在譯文中呈現出來。對話也是推動情節發展的一大動力。小說對話中常常會出現“言為此而意在彼”的情況,此時譯者也許會處在兩難的境地:若是直接將言外之意譯出,則使得譯文不如原文有韻味;若是按照字面意思譯出,譯文讀者因為社會文化背景導致的思維方式差異很有可能無法像原文讀者一樣體悟到其中隱藏的深意。由于對話在情節發展方面的推動作用,如果譯文讀者不能理解某些語句中的言外之意,也許會覺得情節突兀。譬如《紅樓夢》六十六回中柳湘蓮得知尤三姐的身世后說道,“你們東府里,除了那兩個石獅子是干凈的罷了。”,他雖沒直接說明自己認為尤三姐“不干凈”,但言外之意便是如此。如果翻譯時處理不恰當無法使得這種言外之意在譯文中得以體現,小說中柳湘蓮態度轉變,拒娶尤三姐便顯得有些突兀了。
因此,在翻譯小說人物對話過程中譯者需要注意到人物不同的語言特色,并妥善處理對話中使用到的習語和典故,揣摩人物語言中的言外之意并盡量在譯文中以同樣隱晦的方式體現出來,方能使得譯文讀者與原文讀者感受一致。
二、翻譯策略
在《紅樓夢》的眾多英譯本中,接受度最高的兩部分別為霍克斯和楊憲益夫婦所譯。本文選取的分析對象為楊憲益與戴乃迭合作翻譯的英譯本,一來因為楊憲益出生于中國,幼年接受傳統教育,對于中文典籍文本的把握應當非常到位,可以完整汲取原文中要傳達的信息;其次因為戴乃迭母語為英語,在潤色譯本時可以以母語者的敏銳語感判定譯本傳達的信息是否符合原文本想要傳達的內容。楊譯本中翻譯人物對話中的典故、言外之意時采用的策略并非完全直譯,也并非完全意譯,而是采用了一種折中的方式:按照字面進行翻譯,但為了譯文效果與原文效果實現對等,會采用改變句子結構,使用修辭手法,增減詞語等輔助措施。
在第《紅樓夢》第二十五回中,鳳姐打趣黛玉道“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么還不給我們家做媳婦兒?”,這句話里有一個“吃茶”的典故在。古代婚禮習俗中聘禮中會有茶這一物,鳳姐以此來開黛玉的玩笑。在楊譯本中,這句話被譯為:“Drink our familys tea, a daughter-in-law to be!”,譯文簡短押韻,英文中順口編的玩笑話大多具有此種特點,因此譯文讀者讀到此話能夠感受到鳳姐的幽默;關于吃茶這一典故雖然并沒有被譯出來,但并不影響理解。在《紅樓夢》第四十九回中,寶玉驚訝于寶黛二人關系突然變好,說道“是幾時孟光接了梁鴻案”。楊憲益將其譯為:“Since when did Liang Hong and Meng Guang become so intimate?”首先將“是幾時”,“孟光梁鴻”嚴格按照字面意思譯出,但“接案”卻譯為“變得親密”。這樣處理使得譯文讀者讀起譯文來即便不清楚典故也能明白其中的邏輯,而且保留了名字,并未全然犧牲掉典故本身。
三、結語
在翻譯典籍人物對話過程中譯者常常會因為人物的語言特色及引用典故、言外之意等而面臨翻譯困境,此時無需拘泥于某一種特定的翻譯策略,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將數種翻譯策略進行糅合,翻譯中可適當增譯減譯或添加解釋性詞語,以實現譯文傳達信息與原文展示信息的一致。
參考文獻:
[1]Alexander Fraser Tytler. 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M].Edinburgh:Cadell & Davies,1797:14.
[2]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中國旅游出版社,1993.
[3]Yang,Hsien-yi and Gladys Yang.A Dream of Red Mansions[M]. Foreign Language,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