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于3月5日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養老”關鍵詞和往年一樣仍保持著較高的出現頻率,同時還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居家、社區和互助式養老,推進醫養結合,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等要求。
在去年的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曾八次提及養老,而今年,這個次數上升到十次,可見政府對發展養老產業的重視程度。通過對比小編發現,政府對于養老產業發展方向的側重,主要集中在:完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推進“互聯網+”養老產業、大力發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擴大養老制造業市場開放等幾個重要領域。
1社會養老保險覆蓋9億多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5億人,織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網。
2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制度,實現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養老保險制度并軌。
3持續合理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
4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
5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
6對老年人、殘疾人、重病患者等特定貧困人口,因戶因人落實保障措施。
7支持社會力量增加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服務供給。
8全面放開一般制造業,擴大電信、醫療、教育、養老、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開放。
9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
10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居家、社區和互助式養老,推進醫養結合,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
2018養老市場工作規劃
在部署2018年總體工作時,李克強總理要求“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加強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辈牧鶄€維度對養老工作進行了規劃和建議。
一、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發展壯大新動能。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
二、深化基礎性關鍵領域改革
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
三、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
加大精準脫貧力度。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對老年人、殘疾人、重病患者等特定貧困人口,因戶因人落實保障措施。
四、積極擴大消費和促進有效投資
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支持社會力量增加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服務供給……
五、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促進外商投資穩定增長:全面放開一般制造業,擴大電信、醫療、教育、養老、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開放。
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1。穩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
2.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提高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保障水平,居民基本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再增加4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險。擴大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范圍,把基層醫院和外出農民工、外來就業創業人員等全部納入。
3.強化民生兜底保障: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居家、社區和互助式養老,推進醫養結合,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
亮點:醫養結合再被強調要求“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
連續三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專門提到的“醫養結合”這一關鍵詞,今年圍繞“醫養結合”,用了“推進”一詞。專門提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進醫養結合”,并提出“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這一口號,“支持社會力量增加養老服務供給”……這些政策和口號的提出,意味著國家大力支持社會力量,尤其是民營企業積極參與養老服務業,加大對民辦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扶持力度,鼓勵和吸引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養老機構,也破解了醫養結合的發展難題,為養老事業未來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