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方方 李凌虹
[摘要] 目的 探究系統性膀胱功能鍛煉對預防盆底重建術后尿潴留的作用效果。方法 方便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該科室在進行盆底重建術患者96例,按照護理方式不同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48例,對照組施用常規護理,實驗組在其基礎上進行系統性膀胱功能鍛煉,比較兩組患者尿潴留等情況。結果 在尿路感染發生上,實驗組發生尿路感染的數量為3例(6.25%),對照組為7例(14.58%),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67,P>0.05)。在尿潴留發生上,實驗組尿潴留發生10例(20.83%);對照組21例(43.75%),在尿儲留發生率上研究組比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76,P<0.05)。實驗組重置尿管的患者共計11例(22.92%),對照組23例(47.92%),兩組患者尿管重置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56,P<0.05)。 結論 系統性膀胱功能鍛煉能夠有效的減少盆底重建術后尿潴留的發生,系統性膀胱功能鍛煉可以使得尿管重置率、尿潴留發生率降低,從而改善患者盆底重建術的手術預后、生活質量等,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 尿潴留;膀胱功能訓練;盆底肌訓練;盆底重建術
[中圖分類號] R19;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08(b)-0018-03
Application of Systemic Bladder Function Exercise in Preventing Urinary Retention after Pelvic Floor Reconstruction
SU Fang-fang1, LI Ling-hong2
1.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Xiame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Xiamen, Fujian Province, 361000 China; 2.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Xiamen, Fujian Province, 36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ystemic bladder function exercise on prevention of urinary retention after pelvic floor reconstruction. Methods Participants: Convenient selection Ninety-six patients undergoing pelvic floor reconstruction in the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each with 48 cas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on the basis of systemic bladder function exercises were performed to compare the urinary retention and other condi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In the occurrence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the number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3 cases(6.25%),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7 cases (14.58%).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2.67, P>0.05). In the occurrence of urinary retention, 10 cases (20.83%) of urinary retention occurr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21 cases (43.75%) of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incidence of urine retention, the different with two group was st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5.76, P<0.05).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11 cases(22.92%) were included in the replacement of the urinary catheter and 23 cases(47.92%)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eplacement rate of the urinary cathete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χ2=6.56, P<0.05). Conclusion Systemic bladder function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urinary retention after pelvic floor reconstruction. Systemic bladder function exercise can reduce the replacement rate of urinary catheters and the incidence of urinary retention, thus improving the operative outcome of pelvic floor reconstruction, quality of life, etc., worthy of further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Urine retention; Bladder function training;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Pelvic floor reconstruction
在我國人口平均年齡逐漸升高的路上,伴隨升高的還有盆底障礙性疾病的發病率,其是指由于盆底支持結構功能障礙、損傷及缺陷造成的癥狀的總稱[1]。它包括了盆腔臟器脫垂、尿失禁等,其往往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這幾年來,針對中重度盆底障礙性疾病患者,臨床上往往傾向選擇重建盆底組織架構,即盆底重建術,用來固定并提升盆腔臟器,以便更好的恢復盆底的解剖及功能[3]。盆底重建術的常見并發癥之一是尿潴留,其雖然不是致命性的并發癥,但是尿潴留會給患者生理、行為及心理等帶來不好的作用,給患者及家庭帶來不小的社會、經濟影響。為有效的改善預防術后該并發癥,有大量研究人員開展了研究[4],有研究提示膀胱功能鍛煉在預防盆底重建術后尿潴留效果較好,該研究就2017年1月—2018年1月該院進行常規護理和膀胱功能鍛煉的盆底重建術的96例患者進行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科室在進行盆底重建術患者96例,按護理方式不同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8例,實驗組平均年齡為(54.37±8.24)歲,對照組平均年齡為(53.91±8.09)歲。兩組患者在年齡、病情、手術狀況等基線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用于開展研究。納入標準:進行盆底重建術患者;沒有不良的精神、身體疾患;所有實驗者都對該實驗的具體過程有清楚的了解;并簽署知情同意;經過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主要在留置尿管時護理人員進行嚴格無菌操作,實施預防措施,同時緊密關注患者異常現象,以便及時處理;在拔除尿管后實施促進排尿的措施;在術前術后護理人員對患者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安慰等。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系統性膀胱功能鍛煉:干預時間從術前3 d直至拔除尿管能夠順利排尿,系統性膀胱功能鍛煉具體實施如下。
1.2.1 訓練準備 參與該研究的該院護理工作人員,已經順利合格得通過了該院系統的實驗培訓,成立研究小組,總負責人為護士長,同時任命3名責任護士,各帶領2名組員。培訓的內容有常規護理、盆底肌功能鍛煉知識、知識宣教及輔助訓練等。
1.2.2 盆底肌功能鍛煉 術前3 d開始由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多種體位的反復收縮肛門及陰道活動及中斷排解尿液訓練:反復收縮肛門及陰道,呼氣時放松,吸氣時努力收縮。收縮肛門維持3 s及以上,然后放松,200~250次/d。 連續做20~30 min,1 d進行2~3次[5]。
1.2.3 輔助鍛煉 手術前囑托患者平躺在床上,按照要求做騎車運動,3~5次/d,5 min/次左右;在進行腹肌訓練過后對腎俞穴進行按摩,將雙足平放在床上,取患者腎俞、輸尿管、膀胱俞等穴位,護理人員用左手拇指,右手中指自上而下,依次經過腎俞→輸尿管俞→膀胱俞路線,進行手指按壓或者連續叩擊定位 100~200 次[6]。
1.2.4 術后鍛煉 在手術過后的第1 d,導尿管放置好了以后,護理人員在實施第1次導尿導出尿液的量比80 mL少的時候,把尿管夾緊關閉。2 h過后實施放通尿管, 護理人員按壓關元穴(下腹膀胱區),充分休息過度膨起腫大的膀胱。第2 d,4 h再開放完全夾閉的尿管, 讓患者產生憋尿感。第3 d,繼續鍛煉膀胱功能,使之產生憋尿感,再用戊舊吠喃西林液4次/d的沖洗膀胱。當天晚上,拔出導尿管。同時給500 mL肥皂水灌腸, 然后令患者主動排尿、排便[7]。
1.3 療效評價標準
術后,責任護士觀察收集兩組患者尿路感染數、尿潴留數、尿管重置例數。尿路感染的判斷方法為鏡檢結果尿沉渣中白細胞的數量[8]。
1.4 統計方法
使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記錄到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該研究48例患者實驗組發生尿路感染的數量為3例(6.25%),對照組為7例(14.58%),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67,P>0.05)。尿潴留實驗組發生10例(20.83%);對照組21例(43.75%),在尿儲留發生率上研究組比對照組有更加可喜的效果(χ2=5.76,P<0.05)。實驗組重置尿管的患者共計11例(22.92%),對照組23例(47.92%),兩組患者尿管重置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56,P<0.05)。見表1。
3 討論
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往往在中老年婦女中較為多發,具體表現為陰道前后壁、子宮及陰道穹窿脫落出原有位置,導致盆底器官異常突出,當患者進行噴嚏、咳嗽或其他情況致使患者腹壓增高時,體內尿液會不受控制得漏出,這不僅嚴重影響患者健康,而且大大降低了生活體驗和質量。對于進行手術的患者來說,導致尿潴留的主要因素有手術過程中的機械作用的牽拉刺激作用、長時間留置尿管對尿路粘膜長時間的局部刺激及手術過后的手術切口疼痛引起炎癥水腫等,而盆底重建手術因涉及膀胱及尿道更易發生[9]。以往對盆底手術后并發的尿潴留有諸如服藥、推拿按摩、針刺和全程導尿等治療方法, 它們都有或多或少的局限性。為更加有效的改善預防術后該并發癥,有大量研究人員開展了研究[4],有研究提示膀胱功能鍛煉在預防盆底重建術后尿潴留效果較好。系統性膀胱功能鍛練是在原有的常規護理的基礎之上。即臨床護理中不僅僅需要對患者做好術前皮膚、腸道以及陰道的準備,同時針對患者發生情況做好心理護理等措施,并同時對患者盆底肌肉功能鍛練進行指導,對患者盆底肌訓練及肛提肌鍛煉,加入系統的盆底肌訓練、腹肌訓練并配合足底穴位按摩等,從肌肉、神經反射、傳導感應等方面進行干預,給予術后留置尿管患者以全面的系統的方法對膀胱功能進行整體的鍛煉[9]。目的是使患者能夠有意識的以肛提肌為主的盆底肌肉進行自主性收縮,以調節盆底肌肉舒縮功能,提高盆底肌力。在術后同時加強對患者的病情觀察,在排尿恢復上,保持導尿管通暢,做好會陰護理,在患者拔除導尿管后盡量早點得進行患者自己排尿;在飲食安排上,患者從流質、半流質逐步過渡到普食,以方便患者消化吸收,保持大便通暢;同時,醫護人員應該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陰道內傷口血腫、感染等并發癥發生,做好出院指導及囑患者復診工作。膀胱功能鍛煉是整體護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是在留置導尿管的條件下,進行常規、心理護理的同時,從膀胱的生理結構功能等特點出發,結合自然醫學、運動醫學及按摩推拿的原理 , 配以膀胱肌藥物的綜合治療方法。其目的是讓患者恢復正常的生理排尿、預防盆底重建術后發生尿潴留。
該研究對該院96例盆底重建術后患者預防尿潴留情況進行了分析比較,尿潴留實驗組發生10例(20.83%);對照組21例(43.75%),在尿儲留發生率上研究組對比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76,P<0.05)。實驗組重置尿管的患者共計11例(22.92%),對照組23例(47.92%),兩組患者尿管重置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56,P<0.05)。與其他研究者對比,如王飛娥[10]研究中顯示:盆底重建術后尿潴留發生率為21%,重置尿管率23%,差異不大。
綜上所述,系統性膀胱功能鍛煉盡管在預防尿路感染方面作用沒有那么可觀,仍然可以看到其能夠有效的減少盆底重建術后尿潴留的發生,系統性膀胱功能鍛煉可以使得尿管重置率、尿潴留發生率降低,從而改善患者盆底重建術的手術預后、生活質量等。
[參考文獻]
[1] 謝謹.盆底肌肉康復訓練聯合盆底重建術治療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臨床效果[J].臨床醫學工程,2018(3):273-274.
[2] 謝鵬娟.婦科患者行盆底重建術圍手術期的觀察與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30):121-123.
[3] 曹琳,曹昕,肖適崎.持續盆底肌功能鍛煉指導對全盆底重建術后患者康復的作用[J].現代醫學,2015,43(3):374-377.
[4] 任賀亞,孫智晶,朱蘭,等.盆底重建術后盆底肌肉功能評估的前瞻性研究[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7,33(8):845-849.
[5] 張玲,謝珊莉,張英,等.盆底重建術治療女性盆底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7,23(6):64-66.
[6] 李曉輝,侯濤,凌芳.盆底重建術后患者PDCA循環式功能鍛煉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24):2231-2234.
[7] 趙來蘋.盆底重建術后患者凱格爾居家康復鍛煉模式的研究[J].當代護士,2016(12上旬刊):64-65.
[8] 江淑意,張愛蓮,呂曉欣,等.階段轉變模型在全盆底重建術患者自我管理中的應用[J].臨床醫學工程,2016,23(9):1255-1256.
[9] 吳麗瑩,傅莉容,梁艷玲.盆底肌鍛煉持續性指導對Prolift全盆底重建術患者盆底功能康復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5,5(22):112-114.
[10] 王飛娥.女性盆底重建術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分析[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7,4(26):156-157.
(收稿日期:2018-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