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姣
【摘 要】
目的:探析綜合護理措施對ICU感染性休克患者復蘇相關指標的影響情況。方法:選取我院ICU接收的感染性休克者82例為對象,隨機分設不同組別。參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模式,試驗組采取綜合護理措施。結果: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靜脈血氧飽和度、心率及心臟指數情況均高于參照組,而平均血壓則低于參照組(P<0.05);92.68%為研究組患者的總滿意度,明顯優于參照組的73.17%(P<0.05)。結論:對ICU感染性休克者行綜合護理模式,既能有助于患者各項指標的改善,而且還能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ICU;綜合護理措施;感染性休克
【中圖分類號】R57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1-042-01
感染性休克屬于臨床綜合征,有較高的死亡率,通常此疾病者多伴有交感神經興奮癥狀。患者微循環出現障礙,造成各組織灌注不良,激發了炎癥,導致患者各項功能器官出現障礙,甚至死亡[1]。由于ICU科室所接收的患者多以危重癥者居多,受疾病等因素影響,多數患者均伴有一定的心理壓力,對此,為改善患者病情,促進機體恢復,行臨床治療的同時,護理干預配合的及早開展非常重要。本研究以我院ICU接收的感染性休克者82例為對象,經采取綜合護理模式,其護理效果情況做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資料 將2016.8~2018.6作為病例時段,選取我院ICU接收的感染性休克者82例為對象,隨機分設不同組別。在參照組41例中,男25例,女16例;年齡22-76歲(50.6±2.3)歲;19例重癥肺炎,14例潰瘍穿孔,8例重癥胰腺炎。在研究組41例中,男26例,女15例;年齡23-77歲(51.5±2.4)歲;18例重癥肺炎,13例潰瘍穿孔,10例重癥胰腺炎。把患者的臨床資料相比,二者數據可比較(P>0.05)。
1.2 方法 參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模式,對患者的病情狀況、生命體征情況密切關注,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密切對癥治療及護理干預。在參照組的基礎上,試驗組采取綜合護理措施,(1)心理干預:因ICU接收的患者多為危重癥者,其心理壓力較大,容易使患者出現焦慮、緊張等不良心態。所以,護理人員要先綜合評估患者的心態想法,并耐心、細心的做好相關解釋工作,對患者提出的顧慮、問題詳細解答,使患者的負性心態有所改善。對于情緒不穩定者,可通過向患者介紹一些成功案例,或者開設健康教育座談會,有助于患者情緒的穩定,時常安撫鼓勵患者,能幫助患者樹立信心,提高護理依從性。(2)藥物干預: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用相應的藥物對患者的血壓指標情況進行維持,治療期間應對患者藥物護理工作實施加強。初始階段可先選擇小劑量用藥,隨后將用藥劑量逐漸增加。同時對患者用藥情況密切觀察,對各組織器官的灌注進行監控。(3)生命體征干預:對患者的生命體征情況密切關注,每一刻鐘測量一次患者的脈搏和血壓等指標情況,依照實際情況采取最佳護理干預。
1.3 評價標準[2] 對于護理滿意度調查的制定,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以自制的方式進行,量表總分為百分,評分標準可以>85分、85-60分和<60分的形式進行,其中,前者可表示為非常滿意,其次是相對滿意,最后是不滿意。
1.4 統計學分析 把SPSS23.0軟件作為數據統計分析,應用(x±s)表示計數數據,t檢驗為組間對比。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連續校正卡方檢驗。以0.05為界點,當P大于界點值時無統計學意義; P小于界點值時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各項臨床指數情況 干預前,參照組與研究組患者的靜脈血氧飽和度和心率、平均血壓和心臟指數等各項臨床指數情況比較,組間數據無差異性(P>0.05);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靜脈血氧飽和度、心率及心臟指數情況均高于參照組,而平均血壓則低于參照組(P<0.05)。
2.2 對比護理滿意度 73.17%為參照組患者的總滿意度,明顯低于研究組的92.68%(P<0.05)。
3 討論
感染性休克是一種危重癥疾病,其病癥特征以器官功能受損為主。因ICU患者病情多為危重型,其機體免疫力與機體素質相對較差,易誘發多種感染情況發生。當ICU重癥患者出現感染性休克后,在病毒作用下,患者的循環系統會出現嚴重功能降低情況,進而容易導致其組織、系統及器官出現缺氧及缺血情況,代謝系統紊亂嚴重,誘發多種功能衰竭情況的發生,從而能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3]。水電解質平衡和抗感染治療、對癥治療和酸堿平衡維持等,均屬于臨床常見治療手段,其目的是有助于患者生命體征穩定的維持。但由于多數ICU患者的心態情緒較差,且有一定的心理壓力,為避免治療效果受影響,開展臨床治療的同時,護理干預配合的及早開展也尤為重要。本研究以我院ICU接收的感染性休克者82例為對象,結合上述研究結果可知,綜合護理模式的實施,能有助于患者各項指標的改善,同時還能使其預后有所改善。因為在開展綜合護理時,通過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便于患者對自身疾病的正確認識,有助于患者負性心態的緩解。另外,對患者生命體征情況的觀察監視,依照其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對護理模式合理制定。
總之,對ICU感染性休克者行綜合護理模式,既能有助于患者各項指標的改善,而且還能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孫映雪,郭偉,姜堯堯.針對性護理干預對感染性休克患者液體復蘇的效果評價[J].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2017,10(1):57-59.
[2] 俞建娣,趙偉英,王志娟,等.綜合性護理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2):306-308.
[3] 柴瓊.綜合護理措施對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療效及預后改善的效果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22):30-32.
[4] 邵俊,鄭瑞強,陳齊紅,等.ICU感染性休克流行病學的回顧性調查[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1):185-186.
[5] 黃海萍,趙海珠,何美青,等.感染性休克患者40例的綜合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6,33(5):66-68.